新笔趣阁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18章 训徒弟

第118章 训徒弟


没来颖州之前,李逵还真没有想过一定要让苏轼成为雪花盐的代言人。
        毕竟,文人有文人的追求,也有他们的骄傲。让他们丢弃平日的骄傲,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但当他接触了苏轼之后,他发现苏轼似乎对这种事情并不在乎,他不抗拒为商人谋利,当然也有看在周元的面子上。
        成为苏轼的弟子,很多时候愧疚的不是弟子不能侍奉老师,而是他这个当老师的文坛宗主连累了弟子的仕途。
        没办法,谁让苏门一直是朝堂打压的对象,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恰恰是苏轼这位宗门的宗主。新党认为他是旧党的急先锋,旧党认定他是新党余孽,中坚派表示,他们中间没有苏轼这个人。于是,苏轼很悲催的在任何一方都讨不着好来。成为被打压的对方。
        投入苏门虽然可以在文士之中获得很高的荣誉,但荣誉背后呢是用仕途的止步换来的结果。不得不说,苏轼对弟子们是有愧的情绪存在。而这份愧疚,却能变成李逵的希望。
        既然有希望,李逵自然不愿意放过。
        毕竟靠着将门之间的推广,耗费巨大且不说,效果还不见得好,先要风靡大宋更是难上加难。
        有苏轼背书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举一动就能天下皆知的文宗。这也是为什么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会喜欢苏轼的原因了。虽然他们私下关系似乎还算融洽。可在政治上,没有人愿意苏轼这么一尊文坛大神,在他们身边指指点点,尤其是苏轼的嘲讽是出了名的刻薄。
        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经常会受到贬谪,而且一贬再贬。甚至当初王安石再次被起复后执行新政之后,苏轼到处赋诗写词,不少就是隐射新政的不得人心。以至于惹怒了新党,御史台炮制乌台诗案,不惜以文获罪,想要至苏轼于死地了。实在是苏轼拉仇恨值的能力太强,而且附庸其后的人群太大的原因。他每一两年就会出一本诗词文集,就按苏轼在大宋文坛的地位,文臣人手一本是必须的,皇帝后宫之中也会追书。这也是为什么苏轼一张嘴,天下皆附和的原因了。
        要是王安石继续让苏轼这么大嘴巴下去,新党恐怕连做事的心思都没有了。
        这份能力,大宋也就只有苏轼有。
        同时,这才是李逵留下来的最大动力,他说什么也要把事情办成了。就算是坑蒙拐骗也要试一试。苏轼的推广能力实在太强了。
        “两位兄台,你们为何如此沮丧”
        看着秦文广和韩大虎如丧考妣的样子,李逵爽朗的笑问。在他看来,机会很大的事,完全不会因为短期的失败而到放弃的程度。可见秦文广和韩大虎,一个像是被偶像厌恶的绝望,一个却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脸上,就差一句话没有开口说出来:分行李哎,错了,是回去吧
        秦文广翻着白眼道:“李逵,你难道没有反应过来吗苏仙他老人家拒绝你,只是委婉的告诉你,此路不通。为学士他老人家的名声计,我等还是放弃吧平白污了他老人家的清誉,我等心里也说不过去。”
        苏仙
        李逵觉得这个词称呼如今的苏轼或许早了一些,等到那个去南海的苏轼,才配得上这样的称谓。豁达到了不以荣辱为左右,那种飘然于众人头顶之上的才气,更是让其名存千古的底蕴。
        韩大虎附和道:“贤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工坊已经出盐,耽搁下去,积压的货物怎么办而雪花盐的品质有目共睹,我就不信有如此好品质的盐会卖不出去。将门的身份地位是不如文士。但架不住将门有钱。”
        李逵觉得虽然苏轼没有吐口,但想要让他默认却不难,不明着支持宣扬,但可以借用他的名声。这对李逵来说足够了:“两位哥哥,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我师祖虽然没有赋诗作词的打算,也没有拒绝让我等借用他的名头。”
        秦文广却突然反驳道:“苏仙乃是天上文曲,我等如此行径,岂不是让他名声受累”
        “那也是我的事,和你无关。你要是再说丧气话,信不信小爷将你绑了去沂水煮盐去”李逵眉头提挑起,秦文广这货就是这样,喜欢体面,可连自己都不是个体面人,那里还的体面至于让秦文广绑回家煮盐,这不用质疑他,他肯定干得出来。
        韩大虎沉声道:“贤弟,既然如此,哥哥也不劝你,但我等应该双手准备。不如先以我岳父的名义赠送一部分雪花盐给将门。即便一开始不重视,但要是学士青睐雪花盐,必然大卖。”
        李逵瞪眼威胁了一把秦文广,然后对韩大虎笑道:“哥哥所言极是。”随即对秦文广道:“瞅瞅,这才是做生意,你那是把钱扔水里,光顾着砸水花高兴了。”
        “我又不傻”秦文广嘀咕道。
        将门当然是消费主力。
        实际上,李逵主要针对的销售对象也是将门。怎么说呢文人有钱的不少,毕竟文臣通过至亲经商也很普遍,虽然朝廷不允许,但挂在其亲族身上的商人身份,屡禁不止。
        但要说到有钱,还是将门。
        大宋有五十多个军州,除了一些边境的军州,有很多军州都在富庶之地。就拿淮阳军来说,地处徐州四通之地,往来商贾货物络绎不绝。这等军州比一般府都要有钱的多。对于奢侈品的渴望,也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数据就是,大宋一年的税收,七成用在军队上,怎么算起来,一年就是七千万贯。这笔钱,将门至少要拿走三分之一。
        有钱,没地位,就需要发泄。
        因为将门实在太惨了,就算是贵为太尉,大将军,在朝会的时候也说不上话。御史台怼过来,他们就会集体懵圈,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刚才作死了
        而秀有钱,穷奢极欲,也是将门唯一能够寻找的安慰了。
        毕竟文臣就算是家族经商,也要考虑一个德望的问题。有才无德,是为奸。这一点,文臣的顾虑比较多,但将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李逵也知道将门才是雪花盐的主流消费群体,不一定是最大的群体,但只要雪花盐在将门之中获得足够的知名度。商人就会蜂拥而至,要说没权没势的商人是最惨的。官商勾结的商人,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没有生意可做。但没有靠山的商人,既想要维持商人的体面,同时也要让合作者有信心其本钱的强大,唯一的办法就是砸钱。
        于是大宋的受跪舔序列就变成了这样:文臣将门商人。
        可要是按消费能力来分,那么就是商人将门文臣。消费能力最弱的是文臣,其次就是将门,最后是商人。
        文臣是扬名天下的受众体,将门是引起热捧的主流,商人虽然花钱最多,但却成了最让人看不起的存在。只要文人追捧,将门和商人会同时热捧,中间少了一个传递的过程。剩下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经历,而是瞬间会变成一种井喷式的需求。
        李逵也知道打开将门是雪花盐的关键,但有捷径可走,为什么不选择呢
        再说了,刘葆晟虽然是将门,但他的身份太低了,五品的武将,大宋一抓一大把,如果他是太尉,大将军,就另说了。可惜他不是。
        是夜。
        苏轼又睡不着了,很多名士都是夜猫子,苏轼也不例外,他拿着书看着,却感觉心烦意燥,仿佛有种情绪左右着他,让他不得安宁。
        几次三番之后,他才觉察到是李逵。
        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徒孙,苏轼一开始并不在意,将其当成寻常的晚辈来看待。可是等到书房问话之后,他却发现李逵不简单。不简单的原因很多,学问稀疏平常,且不说,还到处晃荡。苏轼是绝顶聪明的人,难道他会看不出李逵山窜下跳的到底图啥
        要说雪花盐的生意和李逵没关系,打死他也不信。
        正因为李逵这小子求学还磕磕绊绊的,就开始琢磨做生意捞钱,引起苏轼的老大不满。但要是李逵才能平庸,他也不准备多嘴。反正这个徒孙他见过一次,以后就没心思再见了,打发回去让周元头痛去吧
        至于借用名声,他并不在意,想用就用。
        可问题是,李逵这小子虽然热衷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可却有施政的才能。
        而且似乎水平还不低,甚至在他之上。这才多大点年纪要是严加管教,量才而教,不敢说苏门未来将出一个文坛新锐,但要出一个治世能臣并不难。更让苏轼郁闷的是,他竟然在李逵身上看到了这种可能。
        这小子,空有一座宝库,却不去珍惜。做师祖的苏轼就难受起来了,要说他待见李逵吧不见得,这小子虽然傻里傻气的,实诚的让人手足无措。可有些才华是掩盖不住的,就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就算是流云能够遮蔽一晚,难道流云还能永远遮蔽星辰的光芒不成
        苏轼在施政方面才能欠缺,但眼光还是有的,苏轼可是看着韩琦,富弼,王安石、包拯这些大难到处跑的人。有没有能力,他看都看回来了,就是动手能力差一点,但不妨碍他看出李逵的与众不同来。尤其是他还是聪明绝顶的人,只要细细品味李逵说的话,就能感悟到李逵的手段。
        新法,旧法,在李逵眼里什么都是。别看他自始至终没有评价过新法和旧法,可这小子傲气着呢李逵并不是不想说,而是觉得说了没意义。新法和旧法对他来说,都是过时的玩意。
        李逵施政的办法是人心。只要能够左右人心,任何立场都不是问题。具体在治理地方上的办法,也是如此。
        乡约是人心。
        趋利是人心。
        蛊惑亦是人心。
        而李逵的办法也简单,大多数人的利益,话语权,两者只能选其一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所取舍。就连苏轼自己也在心中计较过,他恐怕也难逃李逵的算计。
        因为这也是阳谋,看似平淡无奇,却让人难以跳出其划下的圈子。和智商无关,完全是权术的运用,只要弄好了,啥王安石,富弼的,都要靠边站。
        苏轼不清楚李逵是否能够走到那一步,但他展露出的才能已经把他惊艳到了。
        这才是苏轼纠结和心神不宁的原因,李逵这货这样下去,别说进士了,就是解试也考不上啊这货有当官的手段,却没有当官的命,这让他有种痛心疾首的愤怒。
        当然更愤怒的是针对周元,弟子都走上歧路了,你这个当老师的竟然还浑然不知
        想到这里,苏轼摊开了信笺,刷刷写下几个字:
        怀庆吾徒
        怀庆是周元的字。至于说吾徒,这话就比较重了。他们虽然是师徒关系,但在周元中进士之后,这种关系就不会落在纸面上了,因为只有训徒弟,给弟子写信考校学问的时候才会用这样的称呼。
        一般来说会写:怀庆如晤。
        这才是官场文臣师徒的正确通信方式。
        可是一想到周元授徒的如此懈怠,李逵这块璞玉都让周元给祸祸了,老苏这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决心在灵魂深处谴责周元,开篇就显露出当老师的老大不满来。


  https://fozhldaoxs.cc/book/3916/28292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