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第361章 新三百四十一章:气炸了肺

第361章 新三百四十一章:气炸了肺


刘宇烈口才了得,当着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讲来自蛮夷之地的黄毅如何无理。

        不仅仅不肯跪拜他这个总督大人,甚至于不肯见面。

        但是他深明大义,为了办好平叛的大事,委曲求全。

        不惜轻车简从赶去一个副将的大账要求副将接见。

        听到此处绝大多数文官都气炸了肺。

        大明朝立国二百几十年,从来都是以文驭武,区区一个副将如此狂悖,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已经知道黄毅不通礼数,不知道居然还有这种细节,也是瞠目结舌!

        然后刘宇烈话锋一转,谈起他为了国事放下了士大夫的骄傲跟一介武夫相谈甚欢。

        从相互了解到开始相互配合,终于扭转了登莱战场的局势。

        将帅同心,士气大振,明军由一败再败转变为屡战屡胜。

        最后刘宇烈断言黄毅是绝无仅有的大将之才,能力堪比戚少保。

        因为黄毅从小不读圣贤书没有在大明成长,所以不懂礼节,没法跟官员相处,以后注定是个孤臣。

        刘宇烈人老成精,何尝不知皇帝最是厌恶朋党之争,最是喜欢孤臣,所以挑皇帝喜欢听的说。

        果不其然,听了刘宇烈的分析,皇帝更加想要重用黄毅。

        然有不同声音!

        黄道周第一个跳出来弹劾黄毅,大讲不读圣贤书就是不知礼义廉耻,就会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刘宗周出班附和,果然大讲亲贤臣远小人。

        黄克缵、姜曰广、文震孟、陈仁锡、罗喻义等等文官没有弹劾黄毅,矛头指向刘宇烈。

        他们大讲特讲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说刘宇烈贵为总督,怎么可以不顾体统放弃礼仪?

        此先河一开,以后人人效仿,朝廷的威仪何在?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

        还好吏部尚书李长庚、礼部尚书韩日缵、户部尚书张凤翼、刑部尚书胡应台等等高官应该是得了刘宇烈的厚礼,纷纷表态支持,跟反对者对喷。

        他们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朝廷用人之际,就应该不拘一格,刘宇烈折节下交是以国事为重,是为了国家舍了自我。

        诸位难道没有看到登莱平叛的战果吗?

        崇祯听着听着开始头大如斗,只能强调一句。

        朝廷必须赏罚分明,黄毅是不是粗鄙无理另当别论,只要功劳实打实就必须论功行赏,决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得,争论黄毅的人品没有意义,为自己人的加官晋爵争一争吧!

        于是乎,朝臣们又开始论功,可惜不管怎么论,黄毅的功劳都是不辩自明。

        还好,还好,有很多官员庆幸黄毅这个另类是个武官,又不入朝堂,应该不会侵犯士大夫的集体利益。

        如此功劳升总兵官领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衔没有异议,加太子少保也可以接受,挂破虏将军印?

        这是不是有些过了?

        一帮子文官又哗然,又又吵起来了……

        跟大明朝堂差不多,后金的小朝廷也在打嘴炮。

        那是因为大凌河之战比历史上多拖了七个月,增加了两千真奴的伤亡,导致后金国力受损,使得皇太极的威望远不如历史。

        所以皇太极计划中的远征察哈尔屡次被代善、莽古尔泰否决,做不到一言九鼎。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分析,八旗将领有一半人觉得有道理。

        <div  class="contentadv">        他们一样的觉得蒙古人穷得很、跑得快、不好打!

        劳师远征察哈尔万一林丹汗溜了,恐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皇太极坚持己见,他断言即便林丹汗跑了,也能征服绝大多数察哈尔的部落,最起码为大金国增加十几万蒙古人口,增加两三万控弦人。

        最后是皇太极苦口婆心说服了大多数将领。

        皇太极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率兵会攻察哈尔部,约定了正月初五从盛京出兵。

        这个时间与历史相比较晚了整整八个月。

        历史的偏差变得更大了。

        原本的历史是林丹汗没敢迎战,一路狂飙过了黄河一直逃到青海大草滩。

        后金军是穷追不舍四十一天,实在追不上,不得不放弃。

        此时后金军的人马已经疲惫不堪,但是他们胆大包天,与崇祯五年六月长驱直入大明沙河堡敲诈勒索。

        当时的巡抚宣府右佥都御史沈棨居然息事宁人给了后金军很多粮食、草料和金银布帛。

        沈棨也因此获罪被逮拿下狱。

        罪名是私自议款!也就是私下里跟敌人谈判。

        大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汉人皇朝,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果如满清那般底线灵活,肯割地赔款,肯放弃北京逃跑,说不定就未必亡国。

        现在截然不同,沙河堡属于大同镇,哪儿有渴望立功的副将耿章华,有几千敢战的宣大边军。

        沈桀有能够倚仗的强军,腰杆子硬,用不着委曲求全。

        黄毅一直在提防的建奴终于杀奔漠南大草原,而且是皇太极御驾亲征。

        按照历史经验判断,建奴军事行动的前期不会到达张家口北二百里的兴和城。

        后来是因为没追到林丹汗的主力,所以搂草打兔子来大明宣府防线敲诈勒索。

        那么大的根据地,按理说后金方面不应该一无所知。

        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等等卖国晋商经常长途贩运粮食、钢铁等等物资去辽东。

        他们即便不完全清楚根据地的实力,应该也能够猜到几分,必然已经将张家口外的变化透露给后金。

        以皇太极的精明,哪能不管不问?

        所以根据地将要面临一场大规模入侵。

        如果黄毅的人马抵御不住建奴和鞑子的攻击,恐怕就没了以后。

        如果打败了建奴,以后后金军恐怕再也不敢劳师远征兴和城。

        黄毅的崛起确实和建奴的崛起差不多,也是输不起,只要输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就万事皆休。

        言归正传!

        建奴来了,气势汹汹的皇太极严令各部日夜兼程,直取林丹汗住地,务必一举荡平察哈尔。

        然皇太极威望不够,归附的蒙古人并没有归心,有人疾驰归化城向林丹汗通风报信。

        历史上就有这么回事,应该是两个蒙古人偷偷跑去给林丹汗报信。


  https://fozhldaoxs.cc/book/35340783/849948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