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 第二百一十二章 陆王心学

第二百一十二章 陆王心学


  长安城,一个士人在小吏的带领下,来到城内一座荒废的书院。

  “此处书院,原本是宋朝一个大儒设立的书院,可惜安禄山攻陷长安外城时,这个大儒被胡人所杀,这座书院也就此荒废。既然你打算接手此地,雇佣十几个工匠拾掇一下,应该够用。只是经营一座私人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吏按照长安官府的流程,将这座荒废书院所在的土地卖给这个士人,所得钱财,上缴官府。

  官府出卖土地的使用权,只要对方按照上报的类型使用土地即可。

  张华此举,获得了不少财政资金和军饷。

  “此地虽然处于长安,但还算幽静,此地甚好。”

  这个士人买下荒废数月的书院,然后雇佣工匠,重修书院。

  书院牌匾书写“中天阁”三字,书院前方两根粗大的木柱上张贴了对联。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住在书院周遭的居民不免有识字之人,照着木柱上的对联念了一遍,只觉得其中意境高深,与寻常的儒学不同。

  士人带来的几个弟子在书院住下,在长安城中有了落脚之地。

  这几个弟子帮着老师宣传思想,招揽弟子,扩大自己流派的影响力。

  因为张华没有独尊儒术,儒家、道家、法家、农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等流派都在争鸣,想要成为主流思想。

  各个流派内部也有各种划分,儒家的流派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离经叛道、唯物思想。

  “这座书院,应当是陆王心学流派。”

  一些儒家学子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较量。

  程朱理学的代表者朱熹,与陆王心学的代表者陆九渊,曾经有过争论激烈的鹅湖之会。

  简而言之,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理”在人心之外,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加深对“理”的理解,接近于归纳法。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心即理”、“宇宙即是吾心”,主张知行合一,先恢复良知,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

  程朱理学占据上风,是南宋、明、清的统治思想。

  相比之下,陆王心学的影响力不如程朱理学。

  不过,信奉陆王心学的人数不少。

  现在的长安城隐隐有百家争鸣之势,因此出现陆王心学流派的书院,也不奇怪。

  书院之内,一个中年士子正在传授几个弟子心学。

  其中一个弟子发问:“如果按照先生所说,天下间,无心外之物,那么花树长在深山幽谷之中,春天盛开,冬天凋零,与千里之外的我的心又有何干?”

  士子指着书院内盆栽的花朵,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不知此花的品类、颜色、气味。但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再往前数步,便可知其气味。”

  “世间万物,只有观察,才能确定其存在,而不观察,就无法确定其存在。”

  “这样一来,你还能说此花不在你的心内吗?”

  “再打一个比方,假如有一个囚犯被关押在牢狱中三天,滴水未进,你们说他是死了,还是活着?”

  士子扫视几个徒弟,这几个徒弟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其中一个徒弟抓耳挠腮,吞吞吐吐说道:“这个囚犯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如要确定其生死,必须探其鼻息。”

  士子点头:“这就是了。无论深山花树,还是狱中囚犯,其存在本身及其意义的被确认,在于人心中的显现。故曰,心即理,心外无物。”

  “原来如此。”

  这几个徒弟对老师的哲学思想还是有些懵懵懂懂,毕竟此人的思想,过于超前。

  士子见这些学生资质平庸,恐怕难以传承自己的思想,也不着急。

  他刚刚修缮这座荒废的书院,还没有名气。

  或许等到名气传开,他这一流派的思想就能得到传承。

  他也不敢确定自己的思想就一定正确,但为华夏的思想增加一个流派,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一个徒弟发现了老师的心事,对这个不愿意说明自己来历的老师说道:“先生,这世间之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多少人愿意修身养性了。世人读四书五经,也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高中,踏入仕途罢了。不如先生迎合科举,在教导科举科目的同时,再引导学生追求心性,或许可以快速扩大我们中天阁的影响力,传承老师的思想。”

  “是啊,学生听说长安城的领主设文举、武举,广纳贤才。以先生的才能,若是在书院开设科举科目,必定可以吸引众多学生投入门下。一旦我们这些学生可以踏上仕途,我们书院的名声也就更加响亮,先生的思想何愁没人可以传承呢?”

  几个徒弟纷纷起哄,认为要学一些经世之学,应付科举。

  开设书院的中年士子倒不反对出仕。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见老师没有出言反对,几个徒弟又说道:“学生听说长安的科举除了经书,还要考核法令、算术、时策、经济、天文、地理等科目,先生若是想要扩大书院规模,恐怕还要钻研这些科目。”

  中年士子微微皱眉。

  他总算是知道为何之前长安城的小吏会提醒他,在长安城经营一座书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华的领地内举行的科举,与历朝历代的科举很不相同,儒家的内容被削减,而其他流派的内容增加。

  相比较而言,张华更喜欢经世之学,尽量挑选出有才干、特长的人才。

  因此,长安城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陆王心学流派在诸子百家之中只是其中一个流派,而且对通过科举的帮助微乎其微,怪不得这几日书院开张,都没能招收到学生。

  如果想要扩张陆王心学流派的影响力,估计还要和徒弟所说的一样,在书院设立科举的科目,招收学生,帮助他们通过科举,然后平时再夹带私货,教导这些学生致良知、知行合一。

  其实也不算是私货,而是一种培养道德情操的方式。

  一个学生掏出几册书籍:“先生,这是长安官府出的科举教材,市坊都有贩卖。”

  “……”

  这个中年士子好奇地接过几册书籍,然后粗略翻阅了一遍,感慨道:“此地的诸侯,果然并非常人。不过,以我的才能,应该可以快速掌握其精髓,然后传授你们,助你们通过科举。如此一来,我们的书院,便可以有一定的影响了。”

  “嘶……”

  几个徒弟纷纷露出惊叹的表情。

  他们这个老师的才能深不可测,竟然有把握快速吃透张华下令颁布的科举教材,还要帮助他们通过科举。

  张华为了科举而准备的教材,虽然不深,但涉猎很广,与经济、律法、天文、地理、农业、儒学相关,一般的儒生想要改变思维都不容易,而他们的老师却认为很快就可以掌握其精髓,可见其能力。

  “时辰已经不早了,你们且搭灶做饭吧,我到后院散散心。”

  “是。”

  这个中年士子遣散众人,来到书院稍显荒芜的后院,里面有不少野草。

  他带来的钱财有限,为了盘下这座书院,他几乎是散尽了所有钱财,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雇人修缮后院,只能将就用着。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到底是隐居于市,传授心学?还是出仕为官,扬名立万?”

  中年士子闭上双眼,在后院闲逛,脚步却始终落在后院的石头小径上,没有偏移一步。

  庭院中的花草,不断在盛开与枯萎之间变化。

  后院介于春、秋之间的叠加态,不再遵循一岁一枯荣的规律。

  如果在前院忙活的徒弟们发现老师的心学境界已经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事物,定会惊讶到目瞪口呆。

  只是这些徒弟资质平庸,无法领悟老师逆天级别的天赋,他们只是想着如何通过科举,混个一官半职。


  https://fozhldaoxs.cc/book/32305159/7407923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