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即大宋 > 第二十二章令四方绝望的强大

第二十二章令四方绝望的强大


  “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这豪言壮语所谈及的一切都是一位英明圣君对四海六合的影响。
  而实现这一切的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及能征善战的名师劲旅。
  宋军如今除了几支主力,大概还算不上能征善战。
  但先进制度下的强大动员能力却实实在在成为当世无比匹敌的战力。
  东京一纸诏书传出皇宫,  整个黄河以北的军队全部被动员,驻扎在黄河沿线的杨存中也率领神武后军越过黄河。
  神武后军将作为此战最精锐的一支部队,成为宋军锋锐。
  在带大宋强大的动员能力下,宋军几乎没有花费任何力气,就在河北集结了九万大军。
  其中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两地集结了六万人的军队,神武后军有三万人。
  加上燕云一带的守军四万余人,宋军人数高达十三万人。
  更关键的是,  宋军行动极为迅捷。
  宋军不似女真人猛安谋克制度下,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而是时刻就在军营里训练演兵,朝廷拨款一亿八千余万贯保证他们的武备、后勤、辎重等等时刻处于最巅峰的状态。
  军令既下,宋军只花费了两三天的时间就从演训状态转为了作战状态,迅速向指定地点开拔。
  在任何时代,天价财富砸下去,都能砸出一支战力卓越的正规化野战军。
  以至于宋、金两军主力先后相差无几的同时抵达燕云战场。
  这也跟两军的行进距离有关。
  宋军主力集结在更靠南的归义城,金军主力集结在更靠北的易州城下。
  对宋军而言,这一战只要归义城不丢,守住了宋军北上燕云的门户,能为将来北伐保住一个前进基地,就算是保住了底线。前线将领可以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赵桓给了前线将领最大的自主权,完全不进行干涉。能打出多大的战果,获得多大功勋,  收获多大名望,那全看将领们的能力。朝廷绝不吝惜封赏。
  对金军而言,  他们也不想跟宋军全面交战,一旦兵进归义城,  甚至威胁到河北。就很难控制住局面,  要是宋军再派过来二十万,三十万大军北伐。
  金国就要再一次勒紧腰带,举国进行动员了。
  这种级别的战事,对宋朝而言是国家重负,会形成非常沉重的压力。
  但对如今还未整合完北方的女真而言,那就是足以拖垮整个国家的枷锁。
  所以完颜宗磐选择围困易州,通过打下易州,展示金军强大的军事实力。
  金军号称二十万,兵锋一路南下,很快就围困了守军只有两万的易州城。
  这座坚城只用了三天,就成为靖康三年整个天下的焦点,更成为考验宋、金两军意志、决心与战力的关键核心。
  先不提这一战对交战双方有何影响。
  对如今的天下四方各国简直惊悚的可怕。
  这世界是怎么了?
  几年前,大家都还是菜鸡互啄。
  能出动一万骑兵,就能所向披靡。大规模的战事也就是双方几万人在一处地点争夺一下。
  如宋伐西夏,西军虽然号称十几万人,但在每一条战线上也就几万人。
  像渤海、高丽等国那就更别提了金军几千、几万人就能打得他们哭爹喊娘,跪地求饶。
  可是短短几年,这世界就变了。
  东方大地,这两个主宰一方的超级大国,动辄就出兵十几万,  而且全部武备精良,旌旗甲胄、光照天地。
  全副武装的重甲步兵,人马具装的铁骑,皆数以万计。
  就这种精锐不应该数百人就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走向?
  数千玄甲骑兵就能大破数万敌军?
  结果这么多精锐,在宋金战场上却都只是最普通的一员,全用来血肉消耗。成为双方意志与决心的对抗。
  四方小国实在不敢想象,当这两个国家解决了对方,腾出手来收拾四方局面时,那该是怎样的恐怖。
  也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世界一转眼就进入了噩梦模式、炼狱难度。
  可是没办法,他们正好赶上了这个时间节点,只能面对命运。
  金朝是开国之师,是一个国家军队动员能力最强的时期。哪怕金军不如中原王朝的开国之师,但动员十几万人、二十几万人还是能咬牙做到的。
  而宋军更是通过征兵法案把国家动员能力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远迈秦汉。
  十几万人的动员甚至只能算是国家的局部动员,在中原内部,在繁华江南,甚至完全感受不到大战正在激烈爆发的形势。
  反而如火如荼的建设着各种基础设施,发展着工商业经济。
  有如此强大的后方支撑,宋军在燕云的将士士气高涨,皆求建功立业。
  易州城内,宋军守将是吴玠与吴麟两兄弟。
  虽然被金军号称二十万人包围,但两人久经沙场,毫不惊慌,易州城内粮草足以支撑三个多月,守军有两万多人,金军不磕掉几颗牙,连城头都登不上。
  更关键的是,宋军还有十余万的援军,正在归义城整队列编,厉兵秣马,准备向北开赴驰援。
  吴麟巡视完城防,率着一队亲卫走到东门的城门楼上,找到在这里观察敌情的吴玠,说道:“大哥,我刚才巡视过城防了,各处都稳固妥当,每面城墙上仅是床弩、砲座就多达两百余座,矢石充足完备,金军敢攻城势必要碰个头破血流。”
  “将士们士气如何?”吴玠沉稳的问道。
  这位大宋名将以兵法著称,但却绝非一位儒将,相反他家世并不显赫,当年是以良家子身份从军。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在抵御西夏时,靠的是率部鏖战,身先士卒而逐渐崭露头角。
  在大宋,名将基本上都武艺出众,鲜有个人武力孱弱者,包括神武后军都指挥使杨存中,也是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
  这可能跟大宋民间武德充沛有关,真正喜好兵事的将领,基本都有一身好武艺。
  当朝廷不再刻意贬低武人,民间武德立即爆发。


  https://fozhldaoxs.cc/book/32194761/7099600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