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天下豪商 > 第249章 纸上谈兵

第249章 纸上谈兵


  也许是下了几场春雨,在中国北方河朔之地绵延上千里,有小黄河之称的桑干河的水位终于也涨起来了,卷动翻腾着从燕云之地流过。

  之前借口水浅,在界河上来回转悠了将近二十天的两艘属于大宋使团的楼船,终于开始北上了。在水轮的驱动下,缓缓的,向析津府城驶去。

  一个穿着朱色官服,戴着幞头的文官,这时正带着一大群穿着绿袍的官员,在其中一艘楼船的顶部平台上,大模大样地观察地形。

  在他身旁,还有一个矮胖文官,正在画案上挥毫泼墨,似乎想将桑干河两岸的景色全都收入画纸。

  桑干河两岸都是葱绿的麦田,麦子的长势看着还不错。稍远一些的地方,还有几座小小的堡坞,也不知属于哪家豪强的?

  在河堤上,有一队护卫的骑兵,都是辽国汉军侍卫亲军的打扮,骑着骏马,带着弓箭,举着马枪,约有1000人。他们是大辽接班使马人望率领的队伍。

  马人望是半个月前从析津府出发,带着1000南、北衙的骑兵去迎接大宋礼部尚书蹇序辰率领的使团。

  而这次迎接任务并不顺利,蹇序辰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在拖延时间,借口桑干河水浅,无法让楼船通过而不愿马上入辽。

  这其实是个荒唐的借口,因为楼船最多也就开到析津府城。在那儿可见不着大辽天子耶律洪基——计划中的朝见地点是春捺钵地鸭子河(混同江),那里可在长春州呢。所以根本不可能一路行船,大部分路段还是骑马的。

  现在即便楼船难行,多骑一段时间的马也就到了。

  不过马人望也没去催促蹇序辰,而是由着他拖了近二十日,才缓慢北上。

  “尚书,已经画好了。”

  楼船上,那位有点肥胖的绿袍官员这时放下了毛笔,将一张有兼工带写的山水画双手递给了穿朱红色官服的大员。

  这肥胖的绿袍官员,正是武好古的老相识陈佑文。而那着朱红袍的官儿,则是此时大宋使辽的正使蹇序辰。

  “好,画得好,有了范宽的七八分神韵了。”蹇序辰装模作样看了看画儿,然后就交给了自己的副使李忠。

  “李大官,”蹇序辰又将目光转向了马人望率领的骑兵,“你是常在西军走动的,自是知兵的……那些契丹人的骑兵比西贼的骑兵如何?”

  “尚书,那些不是契丹骑兵,是南京道的汉兵侍卫亲军的骑兵。”

  “都是汉人?”蹇序辰问。

  “都是汉人。”李忠回答。

  “战力如何?”

  李忠思索了一番,“应该是不如党项铁鹞子的,也不如我们的西军精锐。”

  “不如西军?”蹇序辰感兴趣地问,“若是动用西军,能沿着桑干河直抵析津府吗?”

  “这个……”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李忠是李宪的养子,是真正知兵的。也知道宋军的问题在哪儿……部队的战斗力是一方面,上面的指挥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西军可以发挥出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章惇、章楶这对文官兄弟是真知兵的。

  大宋的文官中自以为知兵的有很多,但是真懂的却没几个。章惇、章楶两兄弟难得是真懂,而且还真好处在可以发上力的位子上。

  若是没有章氏兄弟,小梁太后现在也不会搬去开封府住。

  可是章惇、章楶都老了,还能奔哒几年?他们要死了……谁能去接他们的班?

  身边这位蹇序辰蹇尚书吗?

  李忠想到这里斟酌着说:“若是在西北相遇,西军的骑兵自然能胜得他们。不过在燕云开战……不好说,真个不好说了。”

  蹇序辰想了想,“为何就不好说了?”

  李忠道:“河北东、西两路承平数十年,禁军、民众、官吏都不知如何作战了。这样的情况就和西贼刚开始作乱时的陕西、河东仿佛。

  另外,三易回河之苦,也让河北东路失了元气……”

  “可是燕云这些年也不好啊。”蹇序辰说,“都说已经是民难聊生,国将不国了。”

  李忠笑了笑道:“那也是啊……兴许大兵一到,就望风而降了。不过苦战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也对。”蹇序辰点了点头,没有再和李忠继续讨论将来的兵事……这场战争,十年之内大概都不会发生吧?现在讨论还是太早了。

  ……

  “大郎,大郎,刚刚收到消息,宋使很快就要到了,你的壁画还需几日?”

  马植走进了一座刚刚建成,还散发着木料清香的佛殿,对正在给壁画涂抹油彩的武好古和张择端二人低声通报了大宋使团即将抵达析津府的消息。

  “至少还需要七八天吧……”武好古一边用特制的画笔往墙上涂抹颜料,一边回答道,“这幅壁画有十四个人物,还是油画风格,不容易画啊!”

  若不是油画,倒是可以让张择端留下完成绘画。如果米友仁在此,倒是也可以代一下笔。可现在,武好古只能独自画完这幅《最后的晚餐》了。

  “实在不行,我就不去鸭子河了。”武好古说,“燕京城的全图也需要二三十日才能完成。”

  燕京全图是武好古此行的另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可以立大功的项目——他打算将燕京二十六坊(宫城是画不仔细的)全部一一复制到画纸上。当然是画铅笔素描了,从不同角度画上只是一百张,然后再一一编号保存。等返回开封府后,就能根据图画,由黄四郎的团队做出一个燕京城市模型。

  有了这个模型,以后宋军要攻占燕京城应该就容易多了……如果再考究一点,甚至可以用一比一的比例复制一个燕京城,让承担攻城任务的部队进行“实地演练”。

  虽然武好古并不赞成用武力收复燕云,但是最坏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万一燕云豪门不愿意归附大宋,“辽东路”也拖不住女真前进的脚步,那么抢在女真人前面拿下燕云之地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要快速拿下燕云之地,在武好古看来,就只有用雷霆万钧的气势夺下燕京城了。

  只要在燕京之战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那么燕云汉人大族才会真心归附。

  有了燕云汉人大族的归附,女真人再想南下,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相比之下,耶律洪基和耶律延禧的写真图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陈佑文也在使团之中,完全可以由他去完成这个任务。

  马植也知道燕京全图的重要性,点点头道:“使团那边,没有问题吧?”

  武好古笑了笑:“去说一声就行了……二哥,有办法让我进入使馆吗?”

  马植道:“当然没有问题,到时候我和钟哥儿一块儿陪你去。”

  “好,一言为定。”

  ……

  在析津府城东北的龙烟铁矿里,在一所渤海工匠居住的大宅院内,满满当当的坐着的都是人。不少人光着的脚上都是泥,像是刚刚从泥地里走来似的。这些人看上去基本都是苦力模样,也有几个穿着长袍的人,像是有点身份地位的。几个渤海妇女,抱着酒缸,小心翼翼的给每个人手中的酒碗添加酒水。厨房那边,还飘来了著肉的香味。

  一间屋子里面,坐着十来个衣着更加华丽的汉子,穿得是汉家的服饰,脑后却梳着大辫子,是典型的渤海服饰。

  他们围着一张方桌子坐着,在面朝大门的位子上,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脸孔黝黑而且粗糙,显然是经过风霜的。他的体系矮壮而敦实,目光炯炯有神,留着一部络腮胡子,活脱脱就是后世电视里面的猛张飞。

  他似乎是这些渤海人的头头,正在叽哩咕噜说着渤海话儿。

  “宝剑王说了,我们渤海人受尽压迫的时代马上就要过去了,海东盛国必将再现人间!契丹人的国运到头了,代之而起的,必是我们的海东盛国!”

  “海东盛国!”

  “海东盛国!”

  在场的渤海人都欢呼起来,人人都眼含热泪。这些人都不是寻常的渤海奴,而是渤海右姓的子弟,在析津府或是经商,或是当个管理官营工坊的小官。

  和能够担任执政和州军节度使的汉人大族子弟相比,这些渤海右姓子弟是根本没有前途可言的。他们的地位,甚至连家臣级的汉人豪强子弟都不如。后者虽然很难做到节度使,但还是能担任许多肥缺的,而他们只能一辈子担任最低级的官员。

  所以这些右姓子弟们,直到今日,还不忘他们的海东盛国。

  不过想要恢复渤海国,靠渤海人自己的力量看上去也不大够,哪怕联合上女真人,也很难有掀翻契丹的实力。

  而且渤海右姓和大氏王族们最想要的,还是他们的海东盛国,并不是一个女真人统治的国家——虽然他们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肯定比在大辽好上千万倍,但还是下策。

  在这种情况下,渤海人取得大宋的支援就很有必要了。而要取得大宋的支援,渤海人就必须展现出实力和决心!


  https://fozhldaoxs.cc/book/27674504/3570079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