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天下豪商 > 第394章 中了 中

第394章 中了 中


  雨还在滴滴答答下着,打湿了披在武好古身上的蓑衣和他胯下的走马。他现在正往皇宫而去,是去赵佶那里看这一科礼部试高中的名单的。

  虽然明天才是正式放榜的日子,不过作为官家的心腹,他要是去国子监门外看黄榜,那可就有点丢人了。让人看见还以为他已经失宠了呢!而且他家里还有好些个伸长了脖子等着好消息的亲人,哪里还等得到明天?

  所以今天国子监的大门再次敞开,宫中的内侍在一队班直护卫下匆匆而至,又急急而去的时候,武好古就和父亲武诚之还有洛阳白波来的武忠义一起出了门,骑着马一块儿往皇宫而去了。

  已经当了一个多月官家的赵佶,现在已经渐渐适应了笼中鸟一样的帝王生活。他现在可不是后来的风流天子,向太后还没死,官家的宝座也没坐稳当,得夹着尾巴做皇帝……可别以为赵佶真是没脑子的,他只是不会治国打仗罢了,在玩弄权术和哄老太太开心这两方面可是一点儿不差的。

  不过他也不能没日没夜的伪装好孩子,适当的放松一下,和武好古、高俅这两个近幸小人一块儿憧憬未来美好的封建主义生活还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人活着就得有个目标,就得有个奔头啊!

  而赵佶现在还有什么人生目标?还有什么奔头呢?他都是已经是皇帝了,还能往哪儿奔?也就只能追求艺术上的成就,顺便在给自己搞个好一点儿的园子了。

  这点要求……不算过分吧?

  不过现在这个一点都不过分的要求,也只能存在于纸面之上。武好古和张择端这些日子在纸上给他画了一座琼林离宫,好让先他过过眼瘾。

  除了纸上的琼林宫,正在举行的科举大比也在吸引赵佶的眼球。科举到了北宋末年已经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牵动着全天下的人心,就连赵佶这个官家也不例外。

  因为参加这一榜科举的,可有几个和他关系不错的人。一个是米友仁,若不是他忙着应举,现在就是四大心腹之一了。不过米友仁虽然没有参与正月十三的拥立,但还是赵佶的心腹,只是还不够大。这一科如果能中个进士,就能做大了。

  另一个是蔡京的儿子蔡攸。虽然蔡京是令太后讨厌的新党,但是赵佶还是很喜欢他的,对蔡攸也是格外高看一眼——这对父子也是他在书画方面的知音啊!而且蔡攸去衙署当值的时候看着很勤勉,而且器宇轩昂,应该会是个好官的。

  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也是赵佶看中的举子,他早就认识武好文了,虽然不是很熟,却也知道武好文是个读书种子。这一科如果高中了,将来多半是能大用的。

  哦,不是如果高中,而是一定要高中!

  赵佶正等待着,今年的这场大比是他即位后主持的第一场大比,虽然没有什么有名气的考生,只有一个让赵佶有些为难的纪忆算是颇有名望。但是赵佶还是希望能从中选出几个能大用的人才,作为自己未来班底。

  而让赵佶感到有些可惜的就是武好古没有参加这一科的大比,否则他只要在礼部试高中的名单后面加上个名字,就能让武好古转文官,然后大用了。

  他也知道武好古是近幸,可是人家真心替自己办事儿啊。而且武好古办事的本事可不小,特别是搞钱很有一套……

  这样的人才,总是个武官也不是个事儿啊。大宋毕竟文贵武轻,武好古要真的和潘孝庵、高俅一样是禁军将门出身也罢了,将来是可以做三衙管军和知閤门司的。可武好古又不是,他个文人啊,不可能去带兵的,老挂着个武官衔又不能当文官用,实在也忒变扭了。

  当然了,赵佶还可以直接给武好古赐个进士出身。大宋的官家有这样的权力!不过这权力现在还在向太后手里……而且武好古也忒年轻,又没有什么“文名”,也无著作。赐他一个进士头衔是会引起非议的。

  “唉,还是再过几年吧。”

  赵佶低声自语的时候,殿外有閤门通事进来禀报,说派遣国子监的人已经回来了。

  “来了?”赵佶道,“快点让他进来。”

  去替赵佶取礼部试高中名单的是内东门司的勾当官谭稹,也是个长得颇为威武的军事宦官,之前在军头引荐司任职。在正月十三日的“宫变”中也立了功,所以就替代高升担任入内Nei侍省都都知的庞宽,出任了内东门司的勾当官。

  现在是太后临朝,内东门司就成了一个机要衙门,勾当官谭稹也就经常能出宫办事了。

  谭稹双手将火漆封好的礼部试录取名单呈递上去时,门外又有閤门通事来报告:“禀陛下,东上閤门副使,带御器械武好古请见。”

  赵佶哈哈一笑:“就知道他等不及了……让他进来吧。”

  他说话的时候,一个小黄门已经把火漆封好的名单卷轴拆开,双手递了过来。

  赵佶马上接过卷轴看了起来,看到一半,武好古已经拿着一幅新画好的《琼林宫阙图》走进了崇政殿,向高高在上的赵佶行了一礼。

  “臣武好古拜见吾皇。”

  “大郎,”赵佶抬起头,笑吟吟看着他,“你来的可真是时候啊。”

  武好古笑道:“臣是算准时间出门的……陛下手上的卷轴,可是新科进士的名录吗?”

  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只是礼部试高中的名录,不过殿试已经多年没有淘汰过一人了,渐渐的就形成了礼部试定进士,殿试定名次的规矩了。

  “是啊。”赵佶笑道。

  “上面可有臣二弟武好文的名字?”武好古也不和赵佶客气,直接问了起来,“请陛下告知,我老父还在东华门等消息呢。”

  武好古的父亲现在已经不是官牙了,所以不能进入东华门,只好在东华门候着。

  赵佶一愣,随即摇摇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现在还下着雨呢!要不请他翰林图画院坐坐?”

  “不必了。”武好古笑道,“您还是透点消息给臣吧。”

  “哦,”赵佶一笑,“那就告诉你吧……你家现在是进士门第了!武好文礼部试排名第六,很不错啊!叫他殿试努力一把,也许能入一甲,到时就能大用了。”

  礼部第六!

  武好古心说:自己这弟弟还真是才子啊!看来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该是高中了,大概名次不高,所以才没能青史留名吧?不过这也正常,没有自己猜中那道时务策题,他最多也就是个二甲、三甲。

  “还有吗?”武好古又问,“米元晖和纪忆之中了没有?”

  赵佶笑道:“知道你有这一问。纪忆可厉害了,中了个省元,看来铁定进一甲了!”

  这小人居然中了个省元!武好古吸了口气,心里琢磨:他历史上咋也默默无闻呢?难道他的省元也是自己的蝴蝶效应?

  “米友仁也中了。”赵佶接着道,“不过名次不高,排在三百名之后了。”

  三百名后也是进士了!将来也可以位极人臣了……

  “还有吗?”武好古又问,“陛下,还有姓武的吗?”

  赵佶知道武好古又一帮洛阳的穷亲戚,也是读书人。于是就耐着性子帮他找了找,居然还真的在末尾找到了一个。

  “河南府洛阳县武忠义,年66岁……怎那么老了?还能当官吗?”

  ……

  今年66岁的武忠义如果听到赵佶的问题,一定会给出肯定的答复的。

  “老臣就是死,也要死在做官的任上啊!”

  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高中了倒数第一名进士了,他正坐在东华门内一间耳房里面坐立不安呢。

  别看他在人前总是信心满满,夸口自己必中。可其实心里面把握并不是很大……都66了,要能中早就中了。

  比他小一辈的武诚之则在和一个名叫武汉英的閤门通事在攀亲戚。这武汉英就武贤妃娘家的人,今年约莫十七八岁,生得一副颇讨人喜欢的模样儿。一口一个“大伯伯”的喊武诚之。实际上他家和白波义门武根本算不上辈份,因为武家在唐朝也很折腾,许多分支都叫人灭了,剩下的漏网之鱼就不进族谱排辈份了。

  不过武诚之还是有一句没一句和他搭着,只是目光一直往门外在看,显得有些焦急。

  科场之上是永远存在意外的……除非科场之外那位掌握一切的官家肯开个后门,否则没有必中的事情。

  正在武诚之着急的时候,就看见自己的儿子武好古打着把油纸伞一路飞奔来了。

  “中了没有?”武诚之也顾不得在东华门内不许大声喧哗了,直接就嚷嚷着问了。

  “中了!中了!”武好古回答道。

  “中了几个?”武忠义这时也顾不得下雨,直接冲出了屋子,也没打伞,冒着雨就大步迎了上去。

  “两个!中了两个……二哥儿中了个第六,大爹爹您中了个561!”

  “咦!好了,我中了……”


  https://fozhldaoxs.cc/book/27674504/3527121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