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48章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4.姚崇、宋璟相继为相
唐玄宗统治前期,非常注意宰相的任用,姚崇和宋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闰十二月,宋璟继姚崇为相。
(1)姚崇十事疏
姚崇(公元650~721年),陕西居中人,他才智过人,气节高尚,历任武后、睿宗李旦及玄宗李隆基三朝宰相。他本名元崇,武后时改名为元之。睿宗时,因奏请将太平公主迁居在东都被贬职。开元初玄宗即位后,恢复宰相职务,为避讳开元尊号,更名姚崇。李隆基在军机大事等方面多询问于姚崇。姚崇独当重任,办事果断得体,体恤百姓,当时没有人能够相比,深得百姓和皇帝赏识,有“救时宰相”的美称。
姚崇为宰相之前,曾向玄宗上了十事疏,要玄宗答应,以作为他任相的条件,不然他不敢奉诏做相。玄宗说:“卿先说出来,朕当量力而行。”姚崇便说:“自垂拱年间以来,朝廷治理天下采用严刑酷法,臣请求为政先施行仁义,可以吗?”玄宗答道:“朕在这一点上对卿寄予厚望。”姚崇又说:“朝廷自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在青海与吐蕃战中失败以来,没有追悔之意,臣请陛下在三四十年内不在边疆打仗,可以吗?”玄宗点头答应。姚崇接着说:“自太后执掌朝政以来,常让宦官传诏,臣请不让宦官干预朝政,可以吗?”玄宗说:“朕早有此意。”姚崇又说:“自武氏外戚位居要职以来,继之以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专权擅事,朝纲大乱,臣请求不让皇亲国戚任台、省官,凡是斜封、待阙、员外等闲职冗官,一概罢免,可以吗?”玄宗回答:“这也是朕所希望的。”姚崇又说:“近来一些奸佞小人得宠,犯法后常常因受宠而免罪,臣请求对此秉公办理,可以吗?”玄宗说:“朕对此也是深恶痛绝。”姚崇又说:“常有豪门贵戚向上进献取媚,一些公卿大臣和地方也纷纷效仿,臣请求从今以后除租、庸等赋税以外杜绝行贿之路,可以吗?”玄宗同意实行。姚崇又说:“太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太上皇(睿宗)造金仙、玉真观,皆耗费百万钱财,老百姓苦不堪言。臣请求今后停止营建寺观宫殿,可以吗?”玄宗答:“本应如此,朕每次见到这些寺观,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安,怎么还能再造呢?”姚崇又说:“先朝对大臣轻慢,颇失君之敬,臣请求陛下待大臣以礼可以吗?”玄宗说:“原应如此,有什么不可以的。”姚崇又说:“自中宗朝韦月将、燕钦融因为上谏直言不讳,反被赐死之后,很多谏臣再也不敢多言,臣请求凡是作臣子的,都可以上谏,向陛下直言,可以吗?”玄宗说:“朕不仅能够容忍,还可以采纳。”姚崇又说:“吕产、吕禄差点倾覆西汉,窦宪、阎显、梁冀又乱东汉,外戚干预朝政使朝政混乱,人心思变,我朝更是这样,臣请求陛下把这些写入史书让子孙吸取教训,可以吗?”玄宗默然许久,才说:“朕对此深有同感啊!”姚崇见玄宗一一答应,非常高兴,再拜说:“这就是陛下施行仁政的开始。”十事疏成为姚崇施政的纲领。
姚崇为政特点是“尚通”,他处理军国大政时明察秋毫,机敏过人,善于分析和掌握时机,善于应变,能很好地处理国家大事。玄宗对他非常器重与信任。玄宗向他征询军国要政,单独于便殿接见他时,每次都起身迎接,商议完便走到平台上相送。有一回,玄宗召姚崇入宫议事,正遇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就命人抬轿接他入宫。玄宗对姚崇放手使用。一次,姚崇向玄宗奏陈有关低级官吏的任命问题,问询玄宗意见,但问了好多次,玄宗都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姚崇惶恐而退。事后,受宠的宦官高力士上谏道:“陛下总理万机,宰相向您奏报政事,应该当面就给予批复,陛下为什么沉默不语呢?”玄宗说:“朕任命姚崇治理政务,是要与他共商大事的,这些小事我还用管吗?”高力士将玄宗之言转告姚崇,姚崇大喜,放手管理政事,尽心辅佐。
姚崇刚拜相时,左拾遗张九龄看到他众望所归,皇上又很器重他,就劝他远离佞臣小人,任命纯厚忠实君子,还说:“选才用人,是为政要务,治理国家就应该这样。以前用人并非不懂得知人善任,失误在于用人时凭借私情。自从君居相位,有用人之权以来,一些奸佞小人已经在下活动,阿谀奉承,极尽其所能,这些人中也有有才之人,但是却少德无耻。君用人一定要非常慎重。”姚崇很欣赏张九龄的才干,采纳了他的建议。
唐中宗以来,崇尚佛教,贵戚王公争营佛寺,让很多人为僧,僧侣享有免役特权,富户强丁有很多通过当僧侣来避徭役。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姚崇上疏请淘汰僧尼,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君主信佛却不能使国家长久的事实,说:“但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国家的福祉,何用妄度奸人,坏了正法。”玄宗采纳他的建议,下诏淘汰天下僧尼,计有一万两千多人还俗。又禁止民间铸佛、写经和营造佛寺。这场由姚崇发起的抑佛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花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玄宗之弟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盘剥百姓,遭御史弹劾,李业为他求情,玄宗让中书、门下省复审。姚崇和另一宰相卢怀慎上奏:“王仙童罪名累累,御史判案有充分证据,并没有冤枉他,不可赦免。”玄宗依法治王仙童之罪,从此很多贵戚都收敛锋芒,不敢再倚仗权势破坏法纪了。
玄宗的哥哥申王李成义请求玄宗提升其亲王府录事阎楚珪为参军。录事为从九品,是流外官,参军为正七品,为流内官。玄宗应允。姚崇卢怀慎却上言:“先前圣旨规定,王公、驸马有奏请时,没有陛下亲自批示不能生效,而我们认为任用官吏应该根据他的能力,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若是因为亲戚故旧之恩就任意封赏爵位和官职,这和前朝的弊政一样,会重蹈覆辙,败坏纲纪。”玄宗再次采纳建议,没有提拔阎楚珪,从此贵戚们也很少再张口要官了。
姚崇的儿子去世,他告假十天处理丧事,所以政事堆积,宰相卢怀慎不能处理,很是惶恐,向玄宗谢罪。玄宗说:“朕把天下大事委托给姚崇,以卿来坐镇雅俗。”卢怀慎节俭廉洁,两袖清风,虽贵为宰相,却不营资产,常常把俸赐送给亲戚朋友,使得妻子也免不了贫苦,所居院宅也非常简陋,甚至不蔽风雨。姚崇回来后,很快处理完政务,颇为得意。便问中书舍人齐澣:“我为相,可与谁相提并论?”齐澣还未答话,姚崇又问:“可以和管仲、晏婴相比吗?”齐澣答:“管、晏虽不能对后世施行他们的办法,但却在当时很实用,您所施政,则随时可变,从这一点比,您不如他们。”姚崇问:“那我到底如何呢?”“公可称是救时之相。”齐澣答道。姚崇大悦,挥笔书下:“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2)姚崇治蝗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山东发生蝗灾,老百姓受迷信思想影响不敢捕杀蝗虫,只会烧香拜佛请老天来帮忙赶走蝗虫。唐玄宗和很多官吏也以为蝗灾是为天灾,是由“不德”造成,想以“修德”来治虫害。宰相姚崇坚持己见,提出用“篝火”诱杀和“开沟陷杀”相结合的方法消灭蝗虫,并派出大批御史赶往各地治蝗。但这一举措立刻遭到汴州刺史倪若水的反对。他鼓吹“德化”之说,还用史书上治蝗失败的例子证明不应灭蝗,抗拒御史的治蝗督促。姚崇警告倪若水不捕蝗,将依法治罪,最后倪若水无奈从命,捕蝗十四万石,成绩显著。姚崇的治虫主张还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但他力排众议,坚持治蝗,利用昆虫的趋光特性诱杀蝗虫,终于战胜了虫害,从而使得那年没有发生饥荒。
第二年,山东蝗灾再起,姚崇又命人捕杀。倪若水又出面阻拦,说蝗虫是天灾,不是人所能捕完的,应当多修仁德,就可以避免灾祸。姚崇据理力争,组织人捕蝗。玄宗也下敕派使臣到州县调查捕蝗的情况。因此,这两次蝗灾都因姚崇措施得力而没有造成大荒之年。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一月初七,宰相卢怀慎病势沉重,卢怀慎自知才不及姚崇,遇事谦让退后,被称为“伴食宰相”。但他儒雅清廉,潜移默化地净化了豪奢之风。临终前,他推荐了广州都督宋璟等人给玄宗。二十四日,以尚书左丞源乾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代卢怀慎为相。
此时,姚崇也染上虐疾,在大宁坊罔极寺养病。玄宗不断派人去询问姚崇的病情。每当源乾曜奏事合自己心意时,玄宗就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张。”而有不合自己心意时,玄宗就让源乾曜去问询姚崇。源乾曜建议让姚崇在中书省四方馆宰臣议事的地方养病,并使家里人到里面侍奉,玄宗允准。姚崇认为四方馆内有簿书,病人不宜入住,玄宗说:“设置四方馆,为的是让官员议事,现在让卿居住,是为了社稷。
朕恨不能让卿搬到禁中来住,别再推辞了。”此后每有大事,玄宗依然征求姚崇的意见。
姚崇为政精明干练,但对其子光禄少卿姚彝、宗正少卿姚异却疏于管教。二子交游四海,接受贿赂,招人非议。姚崇又亲信主书赵诲。赵诲品德恶劣,受人贿赂事发,玄宗亲自审问,判下狱当死。姚崇为其说情,玄宗对此很不满;姚崇意识到问题严重,多次让相位,并推荐宋璟取代自己。十二月,姚崇辞去相位,改任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曜转任京兆尹、西京留守,宋璟和中书侍郎苏颋被任命为相,玄宗让姚崇五日一朝,遇有重大事务仍向他请教,对他宠爱有加。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逝。
(3)“有脚阳春”
宋璟(公元663~737年),邢州南和人,调露年间中进士。他为人耿直,有节气,而且通古博今,文章出色,为官口碑甚佳。武后执政时很是器重他;睿宗时,他被擢升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因与姚崇一起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而被贬。
宋璟为相之前,玄宗曾召他到长安,特派内侍、将军杨思勖迎接他。杨思勖虽是宦官,却得玄宗宠爱,地位仅次于高力士。宋璟对这个受皇上宠爱的宦官冷淡对之,路上竟不与他说一句话。杨思勖返京后,向玄宗诉苦,玄宗听后却更加敬重宋璟的为人。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正月初十,玄宗到东都洛阳巡察。经崤谷,由于道路不好走,归罪河南尹和负责皇帝行幸知顿使官,想免去他们的官职。宋璟进谏说:“陛下刚刚巡察,就因为道路窄要惩罚官员,臣恐怕以后百姓也会遭殃。”玄宗听后立即下令把两个官员放了。宋璟又说:“陛下要治他们的罪,却因为臣进谏而释放他们,臣代陛下受德,这不太好。还是仍旧将他们先行扣押然后再由陛下赦免他们。”玄宗欣然采纳。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广州官民要为宋璟立遗爱碑,宋璟上谏阻止:“臣对广州百姓并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功绩,如今为相后,人们却恭维奉承到立碑的地步,这种风气不能助长,就请自臣而始,望陛下下诏禁止这种行为。”宋璟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令其他各州都不敢再有类似的行为。
有人把隐士范知璿推荐给宋璟,说他文采出众,还献上范的文章《良宰论》。宋璟看到满纸尽是赞美当朝宰相之辞,就批示道:“隐士当直谏忠言,怎么能曲意逢迎,文章如果确实出众,自应参加选官考试,不可特殊任命。”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四月二十四日,王皇后的父亲开府仪同三司祁公王仁皎去世,他的儿子上奏玄宗,想依照玄宗外祖父之例修筑高五丈二尺的坟基,玄宗允准。宋璟、苏颋对此坚决反对,上疏说:“依照法律,一品官坟高一丈九尺,陪陵高三丈而已,窦太尉坟因其高大过制,已遭人非议,只是当时没有人敢直言他的过错,今天怎么可以重复那时的错误呢?当初唐太宗嫁长乐公主,陪嫁的财物超过长公主(皇帝之姑为长公主),魏征上言直谏,太宗接受意见,长孙皇后还特别赏赐魏征。韦后愚蠢狂妄,修筑她父亲的坟墓时超出旧制,高大气派,称为酆陵,结果不久后就造灭门之祸!居于皇后之父的尊位,想修筑高坟,那有何难,臣等之所以再三劝阻,是想让中宫皇后留取美名给世人。今天的事,要世代传颂为后人效仿,因此必须慎重行事啊!”一席话说得玄宗很高兴,说:“朕一向想正身为表率,不因自己是君皇而徇私包庇妻儿。卿能直言进谏,言他人所不敢言,固守礼法,让朕能留美名于青史,万世流传,这正是为朕所愿啊!”于是赐帛四百匹奖励宋璟、苏颋。
玄宗想要提拔他当藩王时的旧部岐王令王仁琛为五品官。宋璟奏说:“照顾亲戚故旧,任命官吏,都有固定的制度,仁琛已经凭借他是陛下亲故的缘由而受到优厚的待遇,倘若皇上您还要加以丰厚赏赐,破格擢升,就有悖常理了。何况仁琛又是皇后的族人,更应当避讳一些,以防遭人非议。请交吏部考核,若无严重过失,可依照常规稍加照顾。”玄宗表示赞同。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吏部铨选,候选人之中有一位自称是宋璟叔父的人宋元超,他希望借此得到优于他人的对待。宋璟知道以后给吏部回信说:“元超的确是我远房叔父,常居洛阳,来往很少。他是长辈我不敢不举荐他,但是又不愿因为是我的亲戚而徇私,破坏律法。如果他没有要求得到照顾,自当按规定授官。既然有这样的行为,只好矫枉过正,取消他入选为官员的资格。”
与此同时,宁王李宪向玄宗要求赐予另一名候选人薛嗣先级别较低的官位,事下中书、门下省讨论,宋璟上奏:“嗣先曾连任斋郎,虽非明显应留任,但因为他有皇亲的身份,本该让他做一个小官。景龙年间,中宗常常随意授人官位叫做‘斜封’。陛下登基以来,这件事情不再发生了,必须根据功绩与才能,通过中书、门下论功行赏,任命官职。只有圣朝才能实行至公之道。嗣先是皇亲,不应违反常规。请容许臣等商议之后,再下到吏部,陛下不要下敕命。”玄宗采纳了宋璟的意见。
当时,候选人来京师铨选时,常常携带丰厚礼品给有关的官吏,以求应选时得到特殊关照,这一招往往行之有效,送礼之人回到本地后,大多数都会被升迁。为了扭转送礼行贿的不良风气,宋璟奏请玄宗让接受馈赠的官员将礼物一律退还。
宋璟鞠躬尽瘁,尽心竭力,爱民如子,深受朝内外众人的敬重与爱戴,当时被称为“有脚阳春”,意为只要是宋璟所到之处,就会带去和煦的阳光。
为表彰宋璟刚直忠正,玄宗在一次御宴上赐给他一双自己用过的金筷子。宋璟不明白玄宗用意,不敢接受。玄宗说:“朕无意赐卿金银。今天所赐金箸,是表彰卿正直!”宋璟赶紧下殿拜谢。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宋璟因严禁恶钱流通,遭到别人的怨恨,遭人非议,授开府仪同三司。后又任京兆留守、吏部尚书。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姚崇因为年老而不再任官员,居住在洛阳,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姚崇善于随机应变,宋璟善于公正执法。二人为政风格虽然不同但都尽心尽力地辅佐玄宗,使开元年间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一片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对于玄宗时期开创唐朝极盛期“开元盛世”的局面功不可没。姚崇和宋璟并称为贤相,号“姚、宋”。
https://fozhldaoxs.cc/book/27068045/622508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