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266章 全新的精神

第266章 全新的精神


第266章  全新的精神

        春天来了,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开平,在大宁。

        一列列的铁道马车,把南面的商品运输到北面,再把北面的畜牧业生产资料运输到南面。

        调研司的工作人员,在几处地方调研。

        “在原来的时候,这里的商贸形势,是以物换物为主要形势,如今直接跨过白银铜钱的交易方式,提升到粮票成为交换方式。”

        工作人员记录着这里的一切。

        通过一种数据化的记载方法,保留在了册子中。

        铁道站旁的供销社规模很大,人在其中,竟然会生出迷失感,找不到方向。

        当然,这是因为他们“少见多怪”。

        供销社的管事,笑嘻嘻的陪着调研司的工作人员,两人没有隶属关系。

        不过嘛,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花花轿子互相抬,毕竟面子是别人给的。

        “现在是淡季,过几个月,到了六七月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旺季,你会看到这里到处都是人。”

        供销社管事笑道。

        “都是从哪里来的人?”调研司的工作人员,好奇的询问。

        “有卫所的,也有南边的人,还有本地工人,还有许多的蒙古人,他们会把手里的粮票在这里花完。”

        “难道不存一些?”

        管事摇了摇头:“他们一张粮票都不会留,反正啊,粮票更像是他们在铁道站卖出货物后的条子,我觉得还不如直接用这些条子来供销社使用。”

        “为何?”

        “你看啊,他们用条子去兑换粮票,再用粮票来我这里采购货物,岂不是多了一道手续。”

        听到供销社管事的说法,见多识广的调研司工作人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他向管事解释说:“如果把粮票推广开来,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现阶段,因为粮票体系在对方心中无法获得信任,所以才会一口气花完。”

        “不过,我相信随着双方接触的时间越长,建立的互信越深,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的。”

        管事点点头,虽然不太明白调研司工作人员的意思,但也知道总部对粮票的看重。

        他略过这个话题,好奇的问道:“听说你要继续往北走,去蒙古部落里调研?”

        “是的,去蒙古部落调研,掌握蒙古部落生活方式,也是我的目的之一。”

        工作人员说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生产方式,这其中的差别,供销社管事没有听出来。

        不过不妨碍管事挤眉弄眼,碰了碰工作人员的肩膀,露出一副大家都懂的神情。

        “蒙古包很热情,不过要注意腰子啊。”

        工作人员嘴上笑了笑,但没有理会对方的打趣。

        既然要去蒙古部落,他肯定收集了不少蒙古部落的习俗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只能说草原上的部落,和农耕社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包括了伦理。

        在离开的前一天。

        工作人员来到在开平建造的开平大剧院,在售票处买了一张票,准备用来打发傍晚的时间。

        北平大剧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培养了许多合格的演出人员,具备了向外投放的实力。

        在许多的地方上,开始建设更多的大剧院,这些剧院的人员和设备,皆来自北平大剧院。

        开平作为重要的贸易地点和军事地区,自然属于第一批行列。

        工作人员对开平大剧院很好奇,不知道和北平大剧院有什么区别,虽然是同样的一场戏,工作人员还是买了票。

        北平大剧院要更干净和整洁,秩序也更完善。

        而开平大剧院嘛。

        工作人员只能评价一句,观众台上一团和谐,众人其乐融融,兴致勃勃。

        开平大剧院演出的戏,是北平的老戏,正是当年最有名的一场军籍工人家庭的戏。

        随着演员们专心的演出,道具和乐器,灯光,舞台搭建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观众台上的观众们,逐渐安静了下来,眼神被舞台上的戏剧深深的吸引。

        也有一些人觉得没什么看头。

        例如几名蒙古人,他们不了解工人的生活环境,只觉得好看虽然好看,但是有些假,让他们无法十分投入。

        研发司工作人员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同样的戏,演员变动了不少。

        但令他惊讶的是,他竟然看到了“她”。

        是的。

        正是当初第一位出演工人妻子的演员,北平的名角,万万没想到,会在开平见到“她”。

        她不是在北平么,怎么会来开平演出,难道被调动了?应该不会吧,北平的生活条件,要比开平好。

        研发司工作人员的眼神,跟着台上的“她”而动,生出某种莫名的光彩。

        “哗啦啦。”

        随着场景落幕,观众席上响起了掌声。

        人们开始离开座位,顺着过道往门口走去,过了那道大门,就算离开了大剧院。

        人群中,工作人员移到了一边,低着头沉思,仿佛下了什么决定,和人群往反方向走去。

        “七妹,你的演出太好了。”

        后台。

        演员们在卸妆,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大家都在说笑,演出的成功,接下来是放松的时刻。

        有名女子周围最热闹,那女子的发型,还保留在演出形象,但是已经在洗脸。

        “真想不到,北平大剧院说会支持我们这边,没想到把你派来了,如果不是你,我还真不敢保证工人戏能像北平一样成功。”

        有名管事笑着说道。

        女演员是家里第七个女儿,七妹七妹的,就这么被叫开了,所有人都这么叫她。

        说是七妹,其实她的年龄不小了,也嫁过人,后来丈夫死了,好运气去了铁道工程队做杂活。

        和赵家寡妇不在一处干活,两人以前并不认识。

        还有不同的是,七妹没有生过孩子,被恶婆家赶了出来。

        娘家生活水平差,嫌弃多了一张嘴,七妹虽然干活勤劳,仍然在娘家吃了不少苦,一直到在铁道工程队找到了份活计。

        虽然工钱不高,但是七妹觉得很幸福,然后又到了大剧院,才有了现在。

        生活的困,让这位勤劳的女子得到了足够的坚韧,也让她在成功面前保持了腼腆。

        听着周围人的夸赞,七妹觉得很不好意思。

        “你是谁。”

        有名陌生人闯进了后台,有人好奇的询问道,周边的几人纷纷望了过去,只看到一名年轻人。

        二十五六的年龄,如果成婚早,可能孩子都有了。

        穿着一丝不苟的工服,不新但是没有补丁,而且很干净,年轻人身上也很干净。

        人们都生出这种感觉,这个年轻人好干净。

        年轻人被吓了一跳,脸红通红一片,吞吞吐吐,“我叫贺宽,在调研司工作,我希望能见一见周女士。”

        周女士?

        谁姓周?

        直到有个人看向远处的七妹,几人才恍然大悟。

        他们听说过七妹有许多的仰慕者,没想会追到开平来,皆有看稀奇的想法。

        “七妹在那边呢。”有人还好心的指了指。

        《诗经》有云:“其仆维何,釐尔女士。”

        唐代大学士孔颖达的解释是“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指女子有士人般的作为和才华,是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后世某宝庄园小课堂,还专门发出过一道问题,古人会把女性称作女士吗。

        并且给了两个选择答案。

        一个是:不会,你穿越了。

        另一个是:会,古时就有。

        正确答案自然是后者。

        在场的有人懂,有人不懂。

        不过此人把七妹称为女士,不但证明此人读过书,还很看重七妹,加上此人言谈穿着,人们让开了道路。

        在镜子前,七妹和几人说笑了几句,视线刚好看到了门口,有几个人望向自己这边。

        其中一名年轻人,身上的衣服来看,明显不是后台的。

        不过七妹只看了眼就收回了视线。

        那个人好干净。

        “我……我……”贺宽刚才和七妹对视了一眼,所有积攒下来的勇气,随着这一眼消耗光了。

        “我下次再来。”

        匆匆的留下这句话,贺宽狼狈而逃。

        留下身后面面相觑的人们。

        跑啊跑,跑的气喘吁吁的何况停了下来,走到一处不知名的地方,贺宽气馁的坐到了一块石头上。

        他读书不多,只能说可以写字,远远谈不上能做文章的地步。

        “唉。”

        贺宽叹了口气,打起精神往住宿的地方回去。

        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籍,给了当时的社会中,无数人在精神上的力量,让他们成为担负起责任的人。

        责任是沉重的。

        可是有些人,是能承担,并愿意为之承担。

        工人戏中。

        军籍工人主角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责任的承担,在科技时代以前,正是旧时代的需求。

        而那个时代的人们,通过背负这种沉重,锻造了自己的精神。

        这种精神,被冠上无数伟大的标签。

        人是被环境所改造的,而环境由人构成。

        二十五岁的贺宽,二十岁以后加入了中华重工,正好是第五个年头,通过戏剧的表演,他看到了一种精神境界。

        而他,憧憬这种境界。

        犹如八十年代的孙少平,在工地地面铺着的席子上,用烛火来看书,通过那几年的锻造,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钢铁工人。

        新时代的人们,嘲笑当年的孙少平,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社会的追求也不同了而已。

        贺宽第二日,往草原深处出发。

        这种行为充满了危险。

        他是个幸运儿,抵达了一个又一个的草原部落,和许多的人交流,记录下他们的生活方式。

        然后他也拒绝了那个时代中的某些草原习俗,让草原上的人们很不理解。

        他告诉草原上的人们,可以通过牛羊,在开平的铁道站交换哪些物资。

        他跟草原的孩子们,讲述中原的故事,吸引了许多的孩童。

        在草原上的风吹日晒是没有遮挡的,贺宽经过几次的换皮,变得粗犷了,更像是草原人。


  https://fozhldaoxs.cc/book/25090261/883093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