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数学大爆炸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第515章 数学大爆炸
山东济阳。
周先生又整理好了自己的书籍,他的书童也大了两岁。
“先生,我们这次去京城吗。”
书童已经成为了周先生的弟子。
周先生去过北平,得到过原先燕世子的接见,得到小王爷亲口夸赞为大才。
科技司挂了名,领取人才津贴。
津贴对于大户人家不算什么,可如果是没有生计来源的普通人,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嗯。”
周先生点了点头。
京城的数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符号定义,如此的数学盛典,怎么能少了自己呢。
此时。
周先生的父亲拦住了他。
“最近京城不太平,可能会有牵连大案,还是等风头过了,你再去京城吧。”
老者脸上露出了担忧。
有人竟然敢图谋暗害圣人,事情传开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感到了惊恐。
十恶不赦的谋逆之举,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
连山东最近的社会风气都严肃起来,不知道京城又是个什么光景,老者劝慰道。
“我们是学者,不参与政事。”
周先生无所谓的说道。
他们这些领取人才津贴的,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不会愁生计,更有政治特权。
官府不能治理他们,哪怕他们犯了事,地方官府也无权责罚他们,审问必须有科技司参与。
不能动刑,不能虐待,单独的关押地,保证良好的环境,还要衣食无忧种种。
以前他们的政治特权限制在北平,然后推广到北方,如今燕世子成为了皇太孙,他们的特权也扩张到了整个大明。
犹如一夜之间。
经过科技司认定,领取科技司人才津贴的学者们,成为了最惬意的群体。
老者看到儿子如此的单纯,内心感到无奈。
周先生不愿意错过机会,带着他的书童弟子,两人在山东乘坐火车,第三日抵达京城。
北平当初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学者。
大明洪武朝,文风之盛在南方,文风之盛下,才有土壤酝酿出对各类知识有兴趣研究的读书人,北平的学者并不多。
江淮地区才是学者最多的地方,他们大多数返回了老家,同样领取津贴,在京城也有特权,学者们都涌入了京城。
周先生没想到,父亲的提醒是对的。
江淮地区的江淮河畔为之一空,没有看到好友们所言的奢靡和美景,只有落寞的花船。
不过又关他什么事情呢。
他可不在乎。
几名数学家在其中一人的家里,用着算筹计数方式。
算筹是中国数字简写体系的书写方式。
非常的简单并且科学。
与古印度数字书写的流畅与简单度是差不多的等级,但更为的全面。
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等等。
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
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写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东汉的《说文解字》里,记载稻重一,为粟二十斗,为米十斗,曰毇;为米六斗太半斗,曰粲。”
一名数学家边讲,边用算筹的书写方式描述。
“稻写为二十,毇写为十,粲写为六又三分之二。”
“为二十比十比六又三分之二。”
(因为算筹的书写方式没有纳入输入法,只能以文字代替,这也是落后的代价。)
然后那名数学家又写了一组数字。
“六十比三十比二十。”
那名数学家在两组数字之间,写了等于两个字。
古代没有等于符号,书写时,则以汉字“等”或者“等於”表示。
“=”号。
最初出现的时候,并不代表等于的意思,法国数学家伟叶特,在他的著作中表示,“=”用来两个量的相加。
这些乱七八糟的符号,并没有清晰的定义,只是每个人的书写习惯。
例如有的人用“”代表等于,有的人以相当于pha的字母为等于,还有人以一代表等于。
最后因为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伟达的著作传播广,他习惯用的“=”,让更多的人知道,传播的更广,逐渐成为了默契,乃至后世公认的等于号。
如今大明的数学家,他随手画了个斜杠尾上的撇,几人都知道是等于的意思。
周先生越看越入迷。
“这个等于式,你们看懂了没有?”
“这不是初级等式么,更高深的还有朱世杰先生的永恒等式,你欺负我们孤陋寡闻不成。”周先生不满对方的卖弄。
那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周先生口中提的朱世杰是汉人,南宋覆灭之际,出生于北方的他周游南方,与南方的数学家们交流学问,后世称为朱世杰恒等式。
几名数学家,很快商讨出了一套符号。
文字等于、乘以、相除、又、分等等,标注了详细的概念,配上他们画出的符号。
在技术报——数学刊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
这期的数学刊,引发了很多数学家的不满。
“他们几个人凭什么就定义了符号,为什么要用他的符号。”另外一名学者向技术报投诉,要求技术报撤回这篇稿子。
许多的学者纷纷投诉。
技术报的这篇稿子,引发了学者界的地震。
京城内外不能理解。
内阁。
黄淮不可思议的说道:“现在的人们大气不敢出,生怕受到牵连,他们怎么不在乎呢。”
“皇太孙殿下最优待学者,他们置身事外,有什么好在意的。”
解缙倒是理解。
“不就是符号吗,我看他们恨不得要打起来。”
“哈哈。”
解缙忍不住笑道:“这可是话语权的争斗,别说争吵,就是有人打起来我都不意外。”
说什么什么就来了。
解缙才说完后的第二天,京城的街头,真有两名学者打起来了。
惊动了巡检丁差,他们也只能分开两人,他们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学者们的特权。
他们无权处理学者,只能问学者是否要追究责任。
如果要追究责任,就要去请科技司的官员出面,章程很繁琐,又费精力又费时间。
<div class="contentadv"> 两名学者互相瞪了眼,都没有追究对方。
周先生他们的行为,又打开了一道大门,引起了学者们制定定义的兴趣。
这可不是什么难事,又能在技术报上发表文章,获得名望,还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谁不抢着做呢。
手快有,手慢无。
周先生来了一趟京城,当然不会空手而归,《数学符号大全》是几个人联合发表的,显不出他的本事。
如果不是京城的图书馆不提供住宿,他甚至要住在这里了。
过了一段时间。
朱高炽听闻礼部官员迎接朱棣的行动安排,批复了同意,闲暇的时间,看起了今日的报纸。
老规矩,先看技术报。
“商朝时期,先民商高先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发明了勾股理论,并完成了证明。”
“我中华文明农业技术之发达,举世无双,而农业又离不开天文,天文则离不开数理。”
“早在商朝时期观察天文,古时作天文测量和订立历法,提出天没有台阶可以攀登上去,地又不能用尺寸去测量,数是怎样得来的难题?”
“先民商高先生提出了他的矩理论,数是根据圆和方的道理得来的,圆从方来,方又从矩来。”
“矩是根据乘、除计算出来的。”
“商高先生提出的“矩”,原是指包含直角的作图工具,勾股测量术,并用3:4:5举例分析完成证明。”
“在证明过程中,还指出了矩的用途,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
朱高炽看得有些吃力。
仿佛早已死去的记忆在攻击他。
“商朝之后,到了周朝,人们需要更准确的计算方式,先民荣方先生提出如何计算太阳直径和日地距离的难题。”
“周朝先民陈子先生完成了证明。”
“他提出用长八尺(注:当时的一尺等于今日的零之六九尺)的空心竹竿对准太阳,则在竿的一端观察到太阳正好掩住竿另一端的中孔,由此得到太阳到地面观察点的距离/太阳直径=竹竿长度/孔径=八十:一。”
“另外,把八尺长的竹竿竖在周王城中一块空地上,当作“表”,也称“髀”;可以观察到,在每年夏至日正午,表的日影最短,为一尺六寸,并且朝着正南正北方向,每过一千里,表影就短一寸。”
“于是,在表影长为六尺的那天正午,表正南六万里处日下无影;运用勾股定理和比例方法算出,那时太阳到地面日下无影处的距离为八万里,太阳到王城观测点的距离为十万里,进一步算出,太阳的直径为一千二百五十里。
朱高炽看完后。
忍不住笑了。
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公里,太阳的直径是一百三十九万公里。
所以日地距离与太阳直径的比约为一百零七比一。
这里的结果是错的。
错的不是公式,而是周朝的古人,认为地是平的,所以尽管运用了正确的数学原理,他们算出的误差还是很大的。
其中包括的直角三角形理论,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比西方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并证明了勾股定理,时间要早了整整上千年。
如果再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几何学,可以直接拍到他的脸上,这可比《几何原本》早了一千多年。
而西方的《几何原本》公元前三百年问世,但是很快就彻底失传了,不像中国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代代传下来的的。
当然。
后世《几何原本》里面的内容是伟大的,不过原版的《几何原本》里面讲的什么,谁也不知道,已经是历史的秘密。
“商朝先民数学家商高发明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见方,有了见方面积的理论,提出了矩,圆形,方形等概念,。”
公元前一六零零年到公元前一零四六年。
“周朝先民数学家陈子完善了勾股定理,并且有了成熟的公式。”
公元前一零四六年到公元前二五六年。
“晋朝,各图形的见方求解,方程求解,乃至诞生了孙子定理。”
朱高炽看不懂了。
上面大篇的文字记载,换算成后世的书写方式,朱高炽倒是每个字能认得,唯独合起来不认识。
内容大字的意思是对于一组整数Z,Z里的每一个数都除以同一个数m,得到的余数可以为0,1,2,.m-1,共m种。然后就以余数的大小作为标准将Z分为m类。每一类都有相同的余数。
按照方程式书写就是:
设b (x)是整系数多项式,则同余方程f(x)= 0(mod m)与f(x)+ b(x)= b(x)(mod m)等价;
设b是整数,(b,m)= 1,则同余方程f(x)= 0(mod m)与bf(x)= 0 (mod m)等价;
设m是素数,f(x)=g(x)h(x), g(x)与h (x)都是整系数多项式,又设xo是同纺程f(x)= 0 (mod m)的解,则xo必是同余方程g(x)= 0 (mod m) or h(x)= 0(mod m)的解。
证明:(1)若f(xo)= 0(modm),则f(xo)+ b(xo)= b(xo)(mod m)成立,反之,若f(xo)+ b(xo)= b(x0)(mod m),则f(xo)= 0(mod m)成立;
(2)若f(xo)= 0(mod m),则bf(xo)= 0(mod m)成立,反之,若bf(xo)= 0(mod m),则由(b,m)= 1得f(xo)=0(modm)成立;
(3)若g(xo)h (xo)= 0(mod m),则由m是素数得g (xo)= 0 (mod m)或h (xo)= 0(mod m)。证毕。
商朝与周朝的数学题,朱高炽还能做得出来,看得出意思。
到了南北朝,朱高炽已经不会做了。
“数学永远是最聪明的人才能玩懂得,不论是哪个时代。”朱高炽喃喃道,放弃了跟自己较劲的行为。
“南宋数学家杨辉先生,发明的杨辉三角几何排列,在孙子定理上展开的系数规律,例如在杨辉三角中,第三行的三个数恰好对应着两数和的平方的展开式的每一项的系数,第四行的四个数恰好依次对应两数和的立方的展开式的每一项的系数,以此类推。”
……
朱高炽不看了。
实在是看得头疼,简而言之,他在北平见过的那位有名的周姓学者,把历代以来的数理整理出来,和别人不同的是,他进行了公式化和符号化。
并且每条理论、定理、方程等,都给与了标注和来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体系。
例如商朝人们的见识有限,形成了三角的算法,然后随着文明的发展,到了周朝时,人们不但有了三角面积的算法,并形成了公式。
又到了汉朝,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著作的《九章算术》,其中通过肉眼与工具,算小岛的高度,种种先进的数理。
再是晋朝,有了更复杂的方程算法云云,等到了南宋,把数理推向了高潮。
南宋灭亡,元初时期,朱世杰这位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又把中国的数理总结归纳,进行了优化,推动到了前无仅有的高度。
乃至研究到了数学的本质,形成了空间形势和数量关系的概念。
朱高炽很高兴。
甚至差点忘记了要去迎接朱棣。
数学的重要性,无论古今都非常的重要。
其余行业的技术不提,只古代优秀的农业技术哪里来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发达的农业社会,离不开对天象的高度认知。
优秀的历法,让古代的农民们清楚的知道如何种地,都是需要科技支撑的,而不是胡乱想出来的。
如今有了更完善的的数理体系,工业化的技术发展才有了坚实的支撑。
朱高炽一个人如何能推动整个社会。
他依靠的就是中国古代发达的科技文明。
“对于学者们,一定要给予最大的重视。”朱高炽在内阁说道,要求内阁商量出法律。
他要制定出法律条文,保障学者们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环境。
任何人都不能打压学者。
任何学者。
只要通过了科技司的考核,就可以衣食无忧,哪怕他没有研究出一项成果。
和古代重视读书人是一样的道理。
朱高炽只是指出了其中他看重的人群而已。
学者。
来自于读书人。
同样不是凭空诞生的。
今天公司有事,可能只有一章,是大章,将近五千字,所以先发出来,如果晚上有时间,争取再写一章。
https://fozhldaoxs.cc/book/25090261/86410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