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增量与存量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大明天国旗帜迎风飘扬。”
“啊~啊~”
“天下最伟大的文明,多么的光辉。”
“让天下百姓向往。”
“啊~啊~”“胜利之声响亮大明。”
“赞颂大明。”
“啊~啊~”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
“啊~啊~”
“削平高山,填足洼地,大明人最勤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想的社会让人骄傲。”
正统十六年。
火车上坐满了学校的学生,府学的少年们,最小的十岁出头,最大的十三四岁,每节车箱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年一度的游学组织活动,已经是内地行省府学的常态。
古时只有大户子弟才能承担的游学,已经在学校普及了下来。
在教谕们的组织下,学生们唱起了歌,一个甲子前的老歌至今也没有过时,听到儿时的歌声,一名老教谕忍不住擦了擦眼角,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许多年轻的教谕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也有些人听过,不过都不影响此时的欢乐。
每年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从内陆到海外,从海外到内陆,随着大明运输业的发达,铁道轮船的普及,人们的活动范围已经与古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辈子不出村成为了传说。
工人们除了在工厂里工作,也会在节假日带着家人爬山涉水郊游,每年里从北平到京城,从京城到占城的乘客与商人络绎不绝。
不可计数的水手与海商,包括移民们多年来找机会回乡祭祖,甚至去海外探亲,特别是各地物资频繁的贸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线。
天竺仿佛开发不完的宝地。
绝岛为大明提供无数的廉价质优的能源。
市场,人力,能源,知识.源源不断的为大明的繁荣打下根基。
每个大明人从生下来的那天,懂事的时候起,天经地义的认为大明是天下的宗主国,只要是有日月的地方,就是大明的领地。
所有的国家与地区,只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宗藩体系已经成为了大明的烙印。
宗藩天下。
深入人心,包括海外各地也没有反对,无论内心如何想,事实无法改变,没有人认为大明会倒下,因为如此强盛的大明,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有些国家有了自己的火炮与火器,还有些国家尝试仿造大明的蒸汽机轮船。
可这是术。
没有人能学到大明的道。
因为这是大明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用尽了一生为大明遗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哪怕是当下的学者们仍然在探索当初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的思路与想法,并且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社会学科。
随着与天下的交流,大明的影响力传播的越来越遥远,受到影响的国家越来越多,同时,无数的先进知识与文化也在被大明吸收。
犹如自古以来的中原,例如从天竺地区传入中亚,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胡桌胡椅胡瓜.最后都被中华文明所吸收。
石刻的孔子雕像仍然放在文庙里。
当第一个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的雕像建立在北平国子监后,很快各地也开始了模仿,一座座的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雕像屹立在了世界各地。
无数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留下的名言被雕刻到石碑上。
对朝廷感到越来越不受控制,更甚至大明工局的影响力已经危及到了皇权,正统皇帝从登基以来,第一次大明外部军事势利,第一次大臣直面痛斥,第一次报纸公开批评皇帝
从文化到社会各方面,感受到压力巨大的正统文帝,下令在京城修建最高的建筑——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雕像。
想要通过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的影响力来维持皇权。
当至高圣道德文圣皇帝的雕像建成,这座奇观引发了人山人海,正统皇帝非常满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短暂的效果逐渐的消失。
皇帝是独夫。
皇帝也要遵守法律。
皇帝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各式各样的叛逆言论公然刊登在了报纸上,大量的学者在公众场合毫无畏惧的讨论新学思想。
新学早已经不是新学,多年的发展下来,新学逐渐压过了传统的学派,但是新学逐渐分之出更多的学派,有激进的,也有保守的,有只在乎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认为只要社会生产力不停发展才是唯一不变的手段的学派等等。
到了正统皇帝晚年,甚至与内阁大臣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正统皇帝要支持商人们在绝岛成立银行,其实是打压大明工局,而内阁大臣绝不同意,哪怕绝岛的银行没有发行粮票的权利。
但是正统皇帝激进的绕过内阁,让皇宫事务局的执事去海外绝岛都司传达皇帝的旨意。
内阁得知后,立刻下公文统治绝岛都司。
来自京城的两道前后矛盾的要求,让绝岛都司拿不定主意,在绝岛影响力大的商人们当即出面说服了绝岛都司衙门,通过了绝岛建立银行的诉求。
绝岛建立的银行,以商人们在绝岛的矿产为实物抵押。
绝岛的矿产无法估计,因为仿佛没有底线的多,而大明对于矿产的需求每年都在上升,同样是笔天文数字,绝岛银行成立的根基稳固之极。
从绝大银行成立的当天开始,注定了控制绝岛矿产的银行,很快的成为了庞然大物。
资本集中的威力,在绝岛产生了质变。
商人们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绝岛因为银行的成立,资本的集中带来的优势,为绝岛的开发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短短的三年里,绝岛开发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天竺南地区。
同时。
正统皇帝的行为激怒了内阁,内阁大臣纷纷递交辞呈,正统皇帝达到了自己初步的目的,保持了理智,尽力挽留了部分内阁大臣,并做出了承诺,下次再也不会绕过朝廷的章程。
大明工局的悄然支持下,民间对皇帝的批评声音更大了,很多的人不满正统皇帝的行为,皇帝带头不遵守规定,为天下开了坏头。
“工厂有工厂的规矩,天下也有要天下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皇帝破坏了规矩,实则破坏大明天下根基。”
从京城到海外。
大明有多少的庄园主,如今连大明自己也难以统计清楚,各地都有大明的庄园主,大明不承认奴隶制度,可随着经济依附关系,变相的奴隶制度仍然兴起。
庄园主们雇佣了大量只需要吃口饭的长工,虽然没有名义上的行为,却成为了实际上的行为,不过幸运的是到底没有法律的条纹,也就没有形成后世美国黑奴惨无人道的环境。
<div class="contentadv"> 美国的黑奴不是人。
黑奴会由庄园主去集市购买或者租借强壮的黑奴来自家庄园配种,犹如牲口一样。
至少大明的庄园主,总体上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实在是有伤天和。
各类的思想,比起以前的第一次思想浪潮,第二次思想浪潮等等,逐渐形成了规模更为宏大,影响人数更多的浪潮。
正统皇帝无法约束,影响力有限。
物质条件的满足,读书人越来越多,思想越来越多,负面思想的诞生中,也有了许多优秀的思想,集思广益,学者们的密集交流环境。
有人发现了留声现象。
声波是震动传播的,有人用手摇的盒子,可以重复别人刚刚说的话,成为了京城最火爆的玩意,人人都想要来看稀奇。
言而言之。
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社会越开放,交流越频繁,交流越频繁,社会进步越快,生产力越发达,经济更上一一层楼。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
犹如盛夏的大明,在经历了五个皇帝的时候,并没有发生经济的倒退,反而势如破竹的继续勇往直前,但是在疾驰的速度下,也开始伴随无数的噪音。
正统十七年。
一场大危机悄然降临。
经过金州大夫们的追查,这场瘟疫的源头应该是去年北平游学的学生,并且做出了解释。
“以前地方上发生瘟疫,因为人员流动速度的原因,所以往往只限制在了当地,哪怕是传播开来,也能慢慢的控制住。”
“如今人口流通太快,所以此次的疫病蔓延的很快,如果不加以限制,恐怕会蔓延到全国。”
有些学者们提出了要禁止铁道,至少等北平的瘟疫消失。
北平是大明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无数的物资与商品,包括人员通过铁道运输各地,没有人敢想象把北平铁道停运的后果是什么。
于是瘟疫的传播越来越广,到了人们色变的地步。
人们纷纷逃亡乡下,可是乡下也不安全,大量的人开始出海,去海外寻找亲戚落脚,这场瘟疫随着人们的脚步,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口罩、洗手、消毒.大夫们的努力下,正统十九年,这场令整个大明无可奈何的瘟疫,突然间消失了,人们不再被瘟疫折磨。
大明开始了恢复。
短短的几年里,大明向海外各地涌去了上千万的人口,随着瘟疫的结束,不少的人回到了家乡,也有许多的人留在了当地。
甚至连极远的大陆,因为这次的瘟疫,也逃过去了好几万人,让当地的大明人突破了十万。
绝岛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绝岛的人口短短的几年里,人口增加了近百万。
人工短缺的短板被弥补上了,技术的带动下,绝岛的生产力再一次提升,而绝岛的矿产高产,为大明的工业发展起到了有力促进。
专门制造缝纫机部件的机器。
专门是生产蒸汽机项圈、钢管、压力表的机器。
随着市场的繁荣,机器的大缺口,利益的诱惑下,工厂为了解决产能的问题,终于有了机器生产机器的现象,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修建房屋的水泥、钢筋成为了廉价的民生物资,楼房再也不是大城市才有的,县镇甚至乡里都开始修建水泥钢筋的楼房。
民间如此,大厦同样是修建的更高。
道路开始铺设水泥,城市里水泥的主道成为了新的修路方式。
裁缝铺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多的成衣商铺,一条街道上十几家成衣商铺,每家的风格都不同,然后是专门卖帽子的、鞋子的。
铅笔成为了穷人都用得起的文具。
煤油灯普及到了全国。
铁丝网、铁钉、专门的鱼竿鱼线
第一支钢笔问世。
橡胶制品随处可见。
正统皇帝驾崩前,随着绝岛民间商行的壮大,十几二十年下来,成为了南洋庞大的势力,虽然在天竺地区还不如大明工局,但是已经能与大明工局扳手腕,不再像以前当大明工局用市场竞争外的手段时毫无反抗之力的现象。
当正统皇帝驾崩后,大明工局体系开始了反扑,势必要争夺回南洋的市场。
从吕宋到渤尼,从渤尼到旧港,从旧港到天竺南,犹如看不见的前线,各大商行体系的竞争下,终于发展到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杀价市场行为。
成化皇帝捡到了便宜。
从登基的那年开始,大明的商品在人均收入不断上涨的时候,反而大量的降价,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提高,家家一辆自行车,家家餐桌上有肉。
一般人的家庭开始有装修,一家好几口人在吊灯下的实木餐桌上吃饭。
蒸汽机的突破,朱高炽皇帝时期开始研发的火药爆炸为原理的蒸汽机,从失败的技术,到使用燃料获取动力的思路下,第一台使用煤气的内燃机的出现。
蒸汽机车到煤油车。
现代以前的技术出现方式就那么几种,蒸馏提炼是主要的方法。
从蒸馏酒精,到蒸馏煤油,才有了使用数十年的煤油灯。
包括蒸馏石油,石油的作用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最先记载,在沈括之前,古代先民称呼为硫磺油、雄黄油、石瑙油、猛火油、火井油、泥油、石漆等等。
内燃机与蒸汽机不同的动力方式,学者们开始尝试蒸馏出更多的燃料,最后发现了石油蒸馏出来的汽油效果很好,于是开始尝试制作使用汽油的内燃机。
汽车取代了煤油车。
第一辆汽车,第二辆汽车,第一百辆汽车,与西方不同,因为大明很早习惯了交通法则,加上多年来积累的蒸汽机火车与煤油车的技术储备,所以汽车的发展非常的快速。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平与京城的街头经常可以看见汽车。
到底第二个十年,各大城市都有了汽车的身影。
交通再一次得到了突破。
新技术的问世,生产力的促进,大明工局与民间商行的紧张局势又一次得到了缓和,市场再一次爆发出的巨大增量,让双方顾不上自身的矛盾,纷纷开始抢占增量。
如此巨大的市场增量,谁也顾不上对方了。
但是矛盾还是矛盾,增量不会永远如此,增量时代与存量时代,随着大明社会的进步,引起社会变革的重要技术,诞生的时间越来越长。
一名社会学家提出了他的担忧。
如此玄而又玄的说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而嘲笑他杞人忧天。
https://fozhldaoxs.cc/book/25090261/848252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