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俗报卖空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晨露未落
街上行人早已经纷纷攘攘。
“老板,来两碗面,一碗多加点肉。”
刘老六领着他家小子,来到面摊。
刘老六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却生了个好儿子。
他儿子刘启年,资质不错,正在县学读书。不过虽说已经修出文气,但是却还没有达到能灵活运用的时候。
在等面上来的时候,刘老六又招呼远处的报童,要了张俗报。
“儿啊,先生说要多读读文章才能修文气。爹也不识字,你给爹读读上面写的什么。”
刘启年极不情愿,他想跟他爹说要读那种雅文写的文章才对文气有效果,这种俗报是没有作用的。不过看了一眼他爹脸上的深壑皱纹,他还是忍住了。
接过俗报,少年眼睛上下一扫,不免有些失望,这里面的文章都是些枯燥无味的差文。
翻到第二页,他却突然被一篇文章吸引。
只见上面题目是《王六郎》,署名为聊斋先生。
他本还以为是篇传记。但越读下去,越觉得文章巧妙,奇思妙想,空前绝后。
“许某人,家住在淄川城北郊,以打渔为生。每天夜晚,他都要带酒到河边一边饮酒一边捕鱼。”
“他喝酒时常常把酒洒在地上,祷告说:‘河里溺死鬼请喝酒。’他这样做已经成习惯了。别人捕鱼一无所获,而只有他总是捕到满筐的鱼虾。……”
刘启年一字一句对着父亲读着,偶尔难以理解的时候还会换成自己的话来说。
这篇《王六郎》,自然是陈生卖给书舍的文章。书舍挑了一篇放到俗报里面印了出来。
反正面还没有上来,刘老六连忙催促儿子讲报上的故事。
随着少年语句不停,王六郎这一个有情有义的水鬼形象,便慢慢从他的嘴边讲出。
王六郎喜欢喝酒,有次喝醉后溺死在河里,变成了水鬼。承蒙捕鱼人每天请酒,逐渐结下了深厚友谊…
随后,六郎和许某人经常在夜间,饮酒作乐。
当讲到六郎做鬼期满,罪孽已赎,能重新投胎为人的时候。
刘启年内心突然一阵不舍,不敢往后讲下去,他怕王许二人的友谊就此中断。
随后,又看到将有一女子将要溺死,替他成为水鬼。但是六郎却不忍心害那一母一婴两人性命,放弃替身机会,依旧为鬼,和往日一般饮酒。
刘启年心中暗道一声好。这王六郎与许某人,上古遗风,有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的风范。
许久,刘启年心中又突然想,如果是自己,有一个重新生还的机会,但是代价却是别人的性命,自己应当如何呢?
刘老六听到这里,也是一阵感叹,不知道是叹息六郎丢了转世机会,还是庆幸他没有丢失善心…
唏嘘许久,刘启年又开始往下讲去。
终于,王六郎的善举,被天上神仙感动,封他做了百里外某城隍下属的小官。
徐某人百里奔行,会见友人,而王六郎也宾至如归,相交甚欢…
“这先生讲的故事好。”刘老六只觉得故事好,可是也讲不出个所以然。
正好,店家端了两碗面过来,刘老六拿起肉少的一碗,又要招呼儿子吃饭。喊了两声,却没见着刘启年有什么动静。
抬头一看,却发现刘启年双目紧闭,手上还拿着俗报,身体周围,仿佛有文气盘旋。
此刻的刘启年,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昨日教习先生讲的课。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当时,他还未曾理解先生讲的内容。如今读到《王六郎》,竟然豁然开朗。
体内文宫之内,突然凭空生出一丛文气,与原先的文气重叠交缠在一起。
文气盘曲在一团,像是找不到突破的地方,愈发浓缩。
突然,有一条气根从交缠的文气团中伸出,深深扎根到地上,瞬间,盘曲的文气有了宣泄的地方。
扎根,生长…逐渐有一条竹叶生出。
那一整个文气团,最后竟生长成一株文气竹子…
儒生境。
文气翻涌之下,刘启年的气势一阵变化,引得四下众人查看查看。
“爹,我体内文气浓缩成竹了。”许久,刘启年才回过神来,朝着刘老六低声说。
他文宫内文气早就充盈了,但就是找不到破土成竹的契机。
生出的那一丛文气看似不多,但抵得上他阅读十篇经典文章,甚至十篇经典都不一定能修行出来。
主要是经典不好理解,不容易领悟,而这一篇《王六郎》,用俗文写成,也不含文气,但却能让他凭空突破。
…
今日,往来奔走的每一个人,都有点奇怪,每个人的手里都提着一张俗报。
连带着,甚至于街上每个报童身边都早已围满了人。
“张老板,这俗报是真卖完了,要不我去帮你问问小七,他今个领的比我多。”
报童眼凑着越来越多的人涌过来,也是没有办法,竟想收了钱袋子就走。
反正云岚书舍的俗报都买完了,剩下的那些别的俗文,这些主也不买。
“也不知道那个叫聊斋先生的人有什么大本事,写的文章这么厉害,俗文写出来的东西,竟然能让人修行出文气。”
报童终于推开人群,钻了出去。
他本来想去书舍再领一叠俗报拿去卖,但是看着书舍门口被围的里外三层都是人。瞬间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反正他今早上已经卖了三百份俗报,按照每卖一百份提一个铜子,他一个上午已经赚了三个铜子。
而且他怀里,还偷偷藏了一张俗报。
他看到这次的俗报这么多人买,就偷偷长了个心眼,留了一份藏在怀里。
他倒要看看,这次的俗报上面,到底印了什么文章,读着就能让人凭空突破到儒生境。
那个新晋的儒生他认识,当时在早餐摊吃饭,顺手买了一份俗报,边吃边看。可读到聊斋先生写的故事,突然就顿悟了经典,修出了文竹。
据说当时,突然就一股文气涌出,整个摊子上的人都看得可清了。
这一枚铜子一张的俗报,什么时候比那按银子算的文章还有用了?
…
“掌柜的,咱家今天印的俗报不够卖了,你看要不要通知印房再赶印点?”
方才半午,小厮望着原本摆着俗报的地方变得空空如也,门外也涌着人排队等着拿报。
“印,现在就加印,再加印两千张。找到俗报卖空的原因了吗?”
朱垂喜看着门前涌着的人群,只觉得今天转运了,只算俗报这一项,就已经赚了不少。
“听门外的人说,今天有好几个人,读了咱们的俗报,比那些经典还有用,当场修行出文气。现在都在抢着买报诵读呢。听说那几位都是读了那篇聊斋先生的《王六郎》。”
小二说了原因,转身便去后屋通知印房,留下掌柜在外。
朱垂喜听着小二说的原因,只觉得心头一震。
那聊斋先生,他自然是知道的。
昨日和陈生签合同的时候,陈生还专门交代了句,文章印时不必署真名,就写聊斋先生就行。
今日上午,云岚书舍内的印房就未休息过,一直加印到正午,这才能足够店外人手一份。
朱掌柜摇了一上午的算盘。
好像单这一篇文章,就把昨天的花销给补了回来。而且除去印房用墨用纸,还盈余了不少。
“东家,你可太神了,陈先生的文章,印到报上,不仅没亏,还大赚了一笔。”
朱垂喜特意找到云峰东家,为自己昨日的言行道歉。
“没事,陈先生当时在书舍做抄篆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有大才。等下次陈先生来的时候,你就直接通知我就成。”
云峰摆摆手,示意朱掌柜先下去,他还有要事要做。
等到朱掌柜离开。
内屋又是一阵云雾笼出…
https://fozhldaoxs.cc/book/22556709/7413305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