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苏南陆维 > 第169章 刊登

第169章 刊登


这些问题,都是县政府和相关人员去追查的,不属于苏南的工作范畴,所以她问过情况之后,也没再继续操心这件事情。

        养殖场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遇到什么问题。

        而苏南半个月之前向省城日报的投稿也刊登了,现在这个年代消息滞后,青县是偏远县城,一封信寄到省城至少得一个星期,而报社经过审核,再到最后刊登,最起码得四五天。

        再加上刊登好的报纸送到青县也需要两三天,所以一直等了半个月,苏南才收到省城寄过来的样刊,还有一张汇款单。

        她的这篇文章一共2000多字,总共有4块钱稿费。

        钱虽然不多,但是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可观的。

        这件事情,苏南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还是贾世新在无意中翻看报纸的时候,发现一篇文章的后面写着青县、苏南,才被大家知道。

        虽然上面写的并不是青县的人物,在这个县城里面能够有人能够把自己的文章刊登在省城的报纸上面,贾世新还是非常高兴的。

        他一边翻看着报纸上面的文章,仔细地把苏南的文章看过一遍之后,点着头说,“嗯,咱们县里要是多几个像苏南同志这样的人才就好了,不仅办事儿能力强,还非常有文采,这篇文章写的非常不错,赶快去买一百份这一期的省报,我要让咱们县委所有的单位都看一遍苏南同志的文章。”

        这个年代因为物资匮乏,报纸这样会用到纸资源的信息传播途径,虽然必不可少,却不是每个干部都会看,都会买。

        大部分都是一个办公室买一份,想看的互相传阅,这样就能节省一定的资源。

        青县第一次有人被省报刊登了文章,贾世新非常高兴,所以才会买一百份让各单位的每个人都知道。

        刘延上回跟着苏南去省城,去海山农场请马教授回来,看着苏南一路过关斩将,费劲千辛万苦才终于把马教授给请回来,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苏南的能力。

        说起来刘延觉得苏南更加厉害了,青县数十万人,其中有很多人是高中毕业,甚至还有大学生,却没有一个人像苏南这样有文采,都没能在省报上面发表文章。

        他也更加明白,领导对这个二十多岁姑娘的满意程度,啥也没说就去买报纸。

        但是,最后刘延只买到了三十多份报纸,问就是这一期的报纸不知道为什么销量特别好,刚出刊不到半天,就卖脱销了。

        后来省城报社又加急多印了几百份,这才有多余的报纸,可以传到唐省的各个乡镇来,青县只分到四十多份。

        这省城的报纸卖脱销,自然也和苏南写的这篇《平凡中的大人物》有关了,她不仅写了这篇文章,还在寄出去的信里面,写了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记录那些工人阶级,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并且苏南还想做成一个栏目。

        什么样的栏目呢?

        每个行业写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把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生活给写出来,让大家见证这种精神。

        这个年代,大家都是歌颂伟人,很少有像苏南这样写小人物的文章,顿时看的报社的人耳目一新,而她的初衷也非常打动报社的人。

        再加上,苏南写的供销社的潘师傅省城很多人都认识,每个人都要吃肉的,大家随便翻看一下报纸,就会看到潘师傅的文章,

        “没想到,这次登报的潘师傅我居然认识,他就是在供销社卖肉的那个。”

        “我也认识,我也认识,他是我远方表姐的邻居,我上个星期去供销社买肉还和他聊了几句,没想到这周就看到他上了报纸。”

        文章的尾声还写着,“我们伟大的工人,为了国家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的拼搏和舍我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所以经过我的采访和思考之后,决定把他们的故事写成文章,刊登在省报上,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让他们的故事能够振奋和鼓舞更多的人。”

        不只是报社的记者和成员,就连很多的普通工人看到这番话,也觉得非常感动。

        同时他们还有很多人注意到,这个栏目不止一期,省报刊还会刊登更多,纷纷想着,他们每天每日也在辛勤的工作,是不是也能被写成文章上省报刊呢?

        许多人看过报纸之后,纷纷拿回家给熟人家人看,一时之间让销量直线上升。

        这可是省报刊,全省的人民都在看的报纸,能够把自己的事迹刊登在上面,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

        潘师傅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紧把附近邮局的所有报纸全都买了,他上了报纸,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卖了这么多年的猪肉,潘师傅还是第一次像现在这样觉得面上增光。

        这么光荣的事情,怎么能藏着掖着呢,当然要大肆宣扬一番。

        于是渐渐地,省城所有的报纸被一扫而空,大家纷纷站在大街上传阅着,没买到报纸的也是口口相传。

        苏南并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在省城已经引发了一阵潮流,她现在最操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她的两个孩子要期末考试了。

        为了能够成功地拿到第一名,陆维和苏小阳两个孩子铆足了劲儿学习知识,甚至于有些不满足于书上学到的知识,求着苏南给他们讲解更多的知识呢。

        看到孩子们这么勤劳肯学,苏南也非常高兴,成天思考着怎么辅导和好好教育两个孩子。

        得知贾支书看了自己的文章心情大好,还拿着报纸读了一遍又一遍,苏南是非常震惊的。

        她也没再思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了,赶紧拿着报纸就去了县城。

        苏南还在往县城赶,陆向国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原材料和核电站资料搬迁到水库的工作,在去县城的路上,陆向国就听说了这事儿,进门第一句话明知故问,“贾支书,您在看啥呢?看的那么认真。”

        “我在看你家属苏南同志写的文章呢,写的是真好啊,情感充沛让人身临其境,后面还说以后各行各业都要采访一个代表人物,把他们的事迹也刊登在省报上面,

        向国啊,你能够娶到一个这样能力强的家属,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我竟然不知道咱们县城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女同志,要早知道我肯定要把她介绍给我的儿子,哪能让你这小子捷足先登呢。”

        陆向国其实在来之前已经看过一遍报纸了,到了县委办公室还是忍不住把报纸拿过来再看一遍。

        陆向国的文化水平其实并不高,他是一个实干家,更擅长于办事儿,所以他也看不懂苏南的文章里面用了多少写作技巧,还有辞藻的优美,修饰浑然天成,但是他这个人感知能力强,一看就觉得苏南写的特别好。

        同时陆向国更加深感,自己的妻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选择勤劳的工人采访,整体基调积极向上,鼓励更多的人勤劳,同时又不着痕迹的夸奖了一遍现在的政策,所以这样的文章才会被刊登。


  https://fozhldaoxs.cc/book/22443432/978965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