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朱慈烺崇祯 > 第623章 左懋第的困境

第623章 左懋第的困境


就天津水师的建设,三桅战船的使用和操练,朱慈烺向陈兆兰请教,面对太子所问,陈兆兰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回答,朱慈烺听后微微点头--就像吴甡说的那样,陈兆兰确实是老成持重,经验丰富,虽然年纪有点大了,但雄心仍在,就现阶段来说,这样的人做天津水师的副将,正是合适。

其间,施琅站在旁边,但太子始终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一直到结束,他也没有能说一个字--施琅性子冲,急于立功,太子故意磨他。

最后,朱慈烺对陈兆兰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大明水师切不可有蛮夷小国、难有大器,我大明才是天下第一的傲气,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朝廷租借三桅战船不易,能招来红毛教官就更是不易,你们要虚心的向红毛人学习,善待、尊重红毛教官,船上事务,都要听从红毛教官,士兵对他们要遵从师礼,任何人无理挑衅红毛教官,都要用军法严厉处置!”

“臣谨记。”陈兆兰躬身。

“除了施琅带来的三百兵,我还调了几个读书人,充当你的幕僚,十日之内,他们就会到天津,其中一人你可能知道他的名字,现湖广总督侯恂之子侯方域。”朱慈烺道。

陈兆兰吃了一惊,急忙道:“臣何德何能,敢用侯公子?”

虽然是一介武人,但陈兆兰对侯方域之名,却也是知道的,堂堂四大公子之一,名满天下,他一个三品的水师副将,怎敢用来做幕僚?

朱慈烺却笑:“不必担心,侯公子到你军中,不是享福,是来受罪的,你把他当一般幕僚使用就可以。”

去年秋试,侯方域名落孙山,没有能考中举人,对他这种名满天下的名公子来说,连举人都考不中,实在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如果没有去年遵从皇太子的命令,在归德和小袁营的那一番历险和大开大合,侯方域一定会垂头丧气,郁郁寡欢,但因为有了那一番的历练,开阔他的眼界,令他知道,除了“中举”之外,这世间还有其他他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于是他便给朱慈烺写信,请求到军中效力。

看完侯方域的来信,朱慈烺对侯方域又高看了一眼,原本侯方域不必给他写信的,因为其父侯恂现在是湖广总督,侯方域完全可以去投奔父亲,在父亲帐下做一个轻松幕僚,但侯方域却舍近求远,要到太子军中效力,这说明,侯方域还是有相当上进心的,到父亲帐下做幕僚,虽然轻松,但没什么前途,纵使有什么功绩,人们也只会归到他父亲,而非他的头上,到太子帐下就不同了,成绩皆是自己,更不同的是们,太子是国本,是未来的皇帝,一旦他在太子帐下作出成绩,那远大的前途,岂是在父亲帐下可比的。

就这一点来说,侯方域还是有一点野心的。

而天津水师正建,急需要像侯方域这样的读书人,于是朱慈烺欣然同意,就派他为陈兆兰的幕僚,协助陈兆兰打理水师事务,同时了解三桅战船的构造,为大明仿制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是侯方域的机会,也是太子对他的磨练,如果侯方域经不起,太子以后想要重用他也难,如果他能做出一些成绩,以后自然有他施展才华的地方。

“一支队伍,最重要的是纪律,因此我令施琅从京营带了三百兵,日后天津水兵的操练,都要依照京营的手册。体力,刀枪一类的标准,水师可以自己制定,但纪律却必须依照京营,丝毫都不可以打折。”朱慈烺道。

陈兆兰抱拳称是,

“至于水师的饷银,你尽可以放心,朝廷一定会保证。”

最后,朱慈烺勉励道:“努力,希望你们早日学到红毛人的本事,做到没有他们,我们也能独自操作三桅战船的程度。”

“臣谨记。”

……

谈话结束,从太子的大帐离开时,陈兆兰老脸严肃,太子殿下对天津水师的重视,再清楚不过了,若出了叉子,没有成绩,太子绝不会饶他,因此他必须加倍努力。远望停在码头的战船,听着涛声,感受着海风的巨大吹拂,陈兆兰清楚感觉到了“天津水师副将”这个职位的沉甸甸……

第二日清早,朱慈烺登上了三桅战船,近距离的感受这个时代最强军舰的强大气场。而为了太子“欢心”,三根主桅上的巨大白帆全部扬起,载着太子在大沽口附近的海面上转了一圈,从红毛教官到普通水手,铆足了劲,在大明太子面前表现。

其间,在朱慈烺的要求下,舰首的红夷大炮进行了一发试射。

“砰~~”

红夷大炮的巨大声响,直传十里之外……

朱慈烺手扶船舷,远望大海,思想已经飘的很远……大明水师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师,超越唐宋,独领风骚,郑和下西洋时的庞大舰队,直到今日,也是西洋各国都无法比拟的,可惜后来禁海,实行“片板不得下海”的闭关政策,硬生生自废海军,错过了海洋时代的发展机遇。

现在,大明重新重视海军,所为的,绝不只是骚扰建虏后方,缓解辽东危局,在朱慈烺的计划里,大明海军有更长远的利益和所图……

不止海军,还有港口。

照朝廷的规划,东印度公司的三桅战舰和新型战船,最后都会放置在秦皇岛---天津渤海是内陆海,冬季冰封,战船无法出海,但相隔不远的秦皇岛却是一个天然不冻港,战船一年十二个月,随时都可出击。

对一支水师来说,秦皇岛简直就是一个天赐之地。

因此,虽然是叫天津水师,未来也会归天津巡抚节制,但天津水师主力战舰的泊船处,却不会是大沽口,而是正在兴建的秦皇岛港,

经过去年的准备,今年开春之后,朝廷在永平山海关等地,一共征发了八千民夫,在工部官员和监理太监高起潜的督促下,已经开工修建码头---和后世不同,此时的秦皇岛并没有和大陆相连,四面环水,还是真真正正的一个岛,就像此时的觉华岛一样。

就大明现在的建造水平,修建秦皇岛码头并不难,难的是钱粮和民力,到现在为止,虽然已经开工了,但进展并不快,所以朱慈烺有点忧,担心秦皇岛码头不能按照原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建成。

……

京师。

乾清宫。

崇祯帝正在批阅奏折,天津的事,他已经知道了,对天津巡抚原毓宗、副将娄光先、指挥使杨维翰等人的贪墨和舞弊,他十分愤怒,更愤怒的是,天津近在咫尺,朝廷却没有察觉,若非太子经过天津,原毓宗等人不知道还要逍遥到什么时候呢。

“无能!”

崇祯帝心头涌上两个字。

当然不是自己无能,而是朝臣无能,从内阁六部到都察院,这么多人,事先竟然没有一个人察觉,没有一个人上疏揭弊,朝廷每年那么多的俸禄,简直是白花,崇祯帝如何能不愤怒?

对太子在天津的处置,崇祯帝是赞同的,但赞同之外,也有一丝丝的不快---不经过朕和朝廷,就径自处置,春哥儿这毛病怎么也改不掉!

内监秦方轻步而进,将刚刚收到的一封奏疏呈到案前,见太子发来的,崇祯帝立刻打开了看,看完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微怒道:“怎么又去沧州了……到处乱跑,真是胡闹!”将手中的奏疏重重地拍到了案上。

站在崇祯帝身后的王承恩急忙下跪。

崇祯帝烦躁的摆手,示意他起身,然后说道:“叫首辅来,朕要知道,关于沧州之事,他们到底有没有议出一个处置方法来?”

很快,周延儒来到。

天津巡抚原毓宗,副将娄光先被太子拿下的消息传到京师后,周延儒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有点担心,因为原毓宗能成为巡抚,乃是他举荐默许的结果--他当然不是白举荐,原毓宗送来的一副宋代米芾的字画,才是他愿意拔擢原毓宗的真正原因。

现在原毓宗出事了,周延儒很担心原毓宗会将字画的事情捅出来,尤其是当着太子殿下的面,一旦事情败露,他这个首辅肯定就坐不下去了,因此他立刻派了自己的一个心腹,刑部郎中到天津,一来遵照崇祯帝的命令,将原毓宗三人押回京师审问,二来也是警告原毓宗,令他不要胡说,不胡说最多不过罢官流放,若是胡说,牢底坐穿,必死无疑。

听到皇帝陛下召见,他急急来见,心里只担心皇帝是为了天津之事。

如果是,他就需要小心回答了。

不过令他安心的是,皇帝并没有提天津,而是问起沧州盐务。

周延儒天生就善于察言观色,对崇祯帝的心思最是了解,他立刻意识到,崇祯帝忽然问起沧州,一定是沧州有变,而有变的原因,只能是因为太子--朝堂上下都是他的控制下呢,不经过他,不可能有关于沧州的奏疏送到御前。

不知道太子说了什么,周延儒只能小心回答。

左懋第到任长芦盐场沧州分司的主事之后,改旧制,颁新政,雷厉风行,但盐商和盐户并不买账,相反,众人对新政非常抵制,商人和盐户连日到盐运使衙门前请愿,盐务瘫痪,新政难以推行,沧州官员也对左懋第非常不满,到现在,对左懋第的弹劾,已经有十几封了。

周延儒小心翼翼地道,对左懋第在沧州推行的政策,内阁是支持的,但左懋第过于急躁,惹的沧州不安,内阁认为,也有失当之处,因此,内阁决定派户部侍郎到沧州,协调帮助左懋第……

“这么说,内阁还要再等了?”崇祯帝冷冷道:“但朕的儿子等不及,你们不当恶人,朕的儿子要替你们当了!”说着,将太子的奏疏从御案上甩了下来……

……

沧州。

正常情况,太子离开大沽口,就要返回京师。不想在临近天津之时,太子忽然下令,全队往沧州而去。同时派人将一封紧急奏疏送往京师。

年初朝议,为了筹集京营的粮饷,太子将原本属于户部的两处盐场,一个河东,一个长芦,都要到了手中,并且成功的左右了两处盐场几个新官员的任命,其中最被太子寄予厚望的,就是长芦盐场,沧州分司的主事左懋第。

而左懋第在沧州分司的工作,并不是太顺利,参谋司的几个幕僚立刻意识到,太子此番转向,怕是为左懋第而去。

沧州。

长芦盐运司沧州分司衙门前。

持着棍棒的衙役站在台阶上,维持秩序,台阶下,一大群的百姓乱哄哄,有人振臂高喊:“冤枉的,放人!”“左懋第,狗官!”每喊一声,就有人跟着应和,并掀起一阵的叫好之声。

台阶上的衙役们满头大汗,挎着腰刀的班头大声喊:“这里是盐务衙门,不理民事,你们有什么冤枉,到沧州衙门说去!”

但却没有人听他的。

反倒是在他的刺激之下,要求放人、骂左懋第是狗官的声音,更加响亮了。

声音飘过围墙,送到了衙门里。

衙门正堂。

新任长芦盐场沧州分司主事左懋第头戴乌纱,一身蓝色官服,正坐在案后,冷冷地望着跪在下面的五个人。

其中三个人有官身,分别是长芦盐场下辖的海兴盐城的盐课大使(正八品),盐引批验所大使(正八品,管查验盐引),巡检(正九品,管巡视)。

除了三个官,还有两个盐商,都是沧州本地有名有号的有钱人。

现在五个人跪在堂中,表情却各不相同,三个官员都比较惶恐。大明贱籍,本应该害怕的两个盐商却是非常淡定,尤其是听到外面的呼喊声之后,他们就更是有恃无恐了,嘴里喊冤枉,但眼神里却并没有多少害怕恐慌之色。

“本官最后再问你们一次,为什么同样一张盐引,别人兑换不了,陈王二商拿了到盐场,就可以直接提盐?你们三人收了多少好处,如实招来!”


  https://fozhldaoxs.cc/book/19690254/667146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