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百官们,吵成一锅粥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李格不但不惊慌,反而是笑着坦然道:"原来是渊盖苏文啊,他曾经是高句丽的副使,那人倒确实是个人才,他在长安的时候,我倒是和他喝过几次酒!"
一众大臣们虽然将目光投向了李格,倒不是将这事按在李格身上,终究只是渊盖苏文在长安的时候和李格喝过酒,渊盖苏文攻打高句丽和李格能有甚么关系?
他们只是觉得李格的眼光可真好,居然在那时候就发现了渊盖苏文是个军事天才。
金志觉和金胜曼都没想到李格居然说的这么轻松随意,他们还以为李格会诚惶诚恐的谢罪或者极力推脱呢。
李世民沉声道:"那个高句丽副使啊,朕有些印象,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没想到攻打新罗,高句丽居然是他领兵。"
新罗公主沉声道:"当初渊盖苏文只是一个小小的副使,就是因为和吴王与晋王两位殿下交好,所以才蒙高句丽王看重,因此青云直上!"
李治摸了摸鼻子,这个新罗公主摸的还真够仔细的,居然连这个都知道。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们新罗把人家的底细都了解的这么清楚了,为啥还是屡战屡败呢?
你这是将新罗危机都怪罪在我大唐李格、李治的头上吗?
一众武将们全都忿忿不平,就算没有渊盖苏文也有渊盖苏武,这跟李格、李治有神嘛关系?
李绩不禁笑了:"渊盖苏文倒是很会狐假虎威,他领军与否与我们两位王爷有甚么关系!"
新罗公主心中十分不忿,要说他最怨恨的大唐人是谁,当然属李格、李治无疑。
若不是有李格、李治,高句丽也不会派大军进攻新罗。
所以,她才会情不自禁地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直接说了出来,只是没想到她指出来之后,立即就有人为李格、李治开脱,而且皇帝也没有责问李格、李治的意思。
李治、李格在大唐朝中的地位果然极高,而且极得皇帝信重。
但是,无论如何,李格、李治都是他们不得不迈过去的槛,若是求不到大唐出兵相助,那他们新罗就完了。
所以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就在新罗公主忍不住要开口说话的时候,高高在上的皇帝发话了,"新罗使臣行程三、四千里来长安,一路辛苦了,暂且退下吧!"
退下?
那怎么能行?
新罗公主刚要开口,就看到金志觉一直在朝她使眼色。
金志觉恭声求援:"外臣遵旨,只是我们新罗已经快要抵挡不住高句丽的进攻了,还请陛下早日发兵救援,不然,我们新罗灭亡了,大唐也少了一个恭顺的属国来牵制高句丽和百济!"
金胜曼也行礼请求道:"还请大唐皇帝早日决定发兵!这是新罗王臣的祈求,千万新罗百姓的祈求!新罗愿世世代代都奉大唐为宗主国!"
金志觉和金胜曼说完之后,就在太监的指引下退出了大殿,他们也知道,大唐出兵还是不出兵都不是小事,大唐皇帝不可能立即就给他们答复,肯定会跟朝臣们商议。
出了大殿,金胜曼和金志觉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甚至心里更是火燎似的焦灼。
金胜曼小声问:"金大人为不让我继续说下去?不揭穿李格、李治的真面目,李格、李治一定会从中作梗。"
金志觉低声道:"公主,臣觉得还是等大唐君臣商议过后瞧瞧情形再说!"
"如果渊盖苏文真是拉了大旗做虎皮,那咱们直接在朝堂上指责李格、李治,反倒会引起李治、李格以及大唐君臣的不喜!"
在新罗的使臣退出大殿之后,大殿里依然很安静,一时没有人说话。
李世民身体往后一靠,沉声道:"新罗一直都是大唐的属国,新罗时时进贡,对大唐十分恭顺,如今遭到了高句丽的进攻,有灭国之危,都说说怎么办吧!"
文官们一时都不言语,新罗被高句丽攻打即将灭国,这确实是个大难题,大唐不管吧不好,管吧又鞭长莫及。
然而对于武将们来言,这就简单的多了。
程咬金立即出列奏到,沉声道:"陛下,新罗是我大唐属国,高句丽却敢擅自对其动兵,根本就没将我们大唐放在眼里,根本就没将我大唐皇帝放在眼里,必须严惩高句丽,才能镇住高句丽!"
尉迟恭也出列奏到:"陛下,若让高句丽吞并了新罗,再吞并了百济,那高句丽必然实力大增,高句丽一直对我中原王朝不敬、虎视眈眈,所以,臣觉得决不能坐视高句丽吞并新罗,不然辽东边患遗祸无穷!"
这话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去了,李世民沉声道:"呃,那卢国公的意思是?"
想到从李治那里听到的消息,程咬金果断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应该出兵征伐高句丽,为新罗解围!"
就说嘛,程咬金话音一落,文臣立即交头接耳的热议起来,他们就知道像程咬金这样的武将们一定会鼓动出兵。
这些武将们一门心思就想着打仗,除了打仗就不会多想点你那甚么股票,难道你们就没想过前隋的前车之鉴吗?
马怼怼当即出列奏到:"陛下,臣觉得卢国公和鄂国公所言大谬,前隋三次东征,征夫百万,耗费民力无数,皆无功而返,以至国家分崩离析,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臣觉得出兵之事当慎之再慎!"
给事中杜正伦当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亦不赞同出兵,前隋之鉴,是我朝之最好警醒!若高句丽敢兴兵进犯大唐,那朝廷派兵东征是应有之义,可若是为了新罗而东征,实在不值得冒此大险!"
有了开头,一个个文臣们纷纷出列赞同。
"高句丽虽然一直冥顽不化,但是对大唐却也多有敬畏,若选一能果敢刚毅之士出使高句丽斥责高句丽王,高句丽王臣必然发憷忌惮。"
"再选一能说会道之士前往百济,分说其中利害,敦促百济出兵帮助新罗抗击高句丽……"
"高句丽既然已经攻占了二十一城,眼看就要吞并整个新罗,又怎么会因为一个朝政钦使而半途而废,将已经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
"百济显然已是和高句丽达成了甚么协议,新罗苦苦相求,而且将所有的利害关系都分析了个清楚明白,百济还一口回绝,朝廷派一个能言善辩的钦使又能起到甚么作用?百济很少派使臣来我大唐,原本就对大唐不算恭顺!"
"能不能成,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呢吗?"
"试一试?新罗接连败退,危在旦夕,哪还有时间去试一试?等试过之后,新罗已经被高句丽吞并了、就迟了!"
"说的对,如今新罗危在旦夕,哪还有时间去试试?只有快点出兵才能解新罗之危!"
……
整个大殿上文臣武将可谓是吵的不可开交,出兵有出兵的理由,不出兵又有不出兵的理由。
事实上,这些理由都没有错,关键是怎么权衡估量。
所以无论是支持出兵的,还是支持不出兵的,谁都说服不了谁!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一直都在安静的听着,无论是支持出兵的理由,还是不支持出兵的理由,他全都清清楚楚。
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有了权衡预判,所以他心里波澜不惊,一点也不纠结。
朝堂辩论十分激烈,可以说大部分大臣都参与了。
这种事情极其稀罕,自李世民登基以来,还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盛况呢!
当初李世民决定对东~突厥动兵的时候,朝中波澜不惊,可是一点争吵都没有。
终究,东~突厥的骑兵都打到渭水河畔了,那是大唐君臣们的奇耻大辱,所以君臣上下众志成城,一直都在为征东~突厥而做准备。
如果高句丽进犯的是大唐,那朝中还有甚么好争议的,肯定是一致决议出兵。
对于朝堂上的争议,李世民一点都不意外,他的目光一直在朝臣之中逡巡。
他心里一点不着急,虽然整个朝堂上看似热火朝天、吵成了一锅粥,但是像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李绩、魏怼怼、褚遂良等人都还没有出声呢。
李世民的目光转了一圈,落在了李治的身上,这才发现李治抄着手正兴致勃勃的听着呢。
李治没有出声,但是和房玄龄等人却又截然不同。
房玄龄等人虽然没有出声,但却十分凝重地皱着眉头,显然一边听着周围的辩论,一边在心里评判估量。
唯有,李治袖手在听,十分平静不说,嘴角还翘着,似笑非笑。
李世民无语了,这个小九儿哪是参加大朝会,分明是在戏园子看戏。
李治确实心情十分的放松,就如同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才智之士,恐怕都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出兵。
但是李治却不同,因为他已经知道结果,所以心里反而非常笃定、淡然。
李治也没有开口参加到辩论中去,因为也不差他一个。
决定是否出兵对皇帝来说一点都不难,因为朝堂上并不是一边倒的局面,而是一部分支持,一部分劝阻,这样争执不下,本就需要皇帝来裁决,不论皇帝做甚么决定都说的过去。
所以,李治也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参与进去的必要。
这样的朝廷大辩论,他就算参与进去,肯定也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不过是白白浪费口水罢了。
对于皇帝来说,决定出兵不难,难的是他的梦想御驾亲征。
因为决定是否出兵很简单,武将们都支持,甚至也有文官支持,但是如果皇帝决定御驾亲征的话,恐怕程咬金等人都不见得支持。
到那时候,这才是皇帝李世民真正的麻烦。
https://fozhldaoxs.cc/book/19574495/236150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