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戎疆王 > 第十七章:皇上丞相评北疆

第十七章:皇上丞相评北疆


  对于北疆,众所皆知,北疆大军乃是整个大华朝规模最大的兵团,也是战斗力最强悍的军团,长期在北部边疆与昆仑彪悍的铁骑厮杀,北疆最大的特点便是排外,非北疆人很难进入北疆的核心,北疆一直都是李家的天下,刘戎去北疆,无异于将一颗钉子嵌在李家。

  对于李家这一巨无霸,朝廷终究是不放心。尾大不掉的势头早已显现。北疆大军只知有李家,不知皇帝姓刘的传闻早已传的沸沸扬扬,可以说从北疆大军组建那天起,类似的言论便没有停过。

  其实,北疆大军的体制已经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了,历史上,强盛无比的大唐帝国最终亡于这一制度,唐朝末年,各节度使战乱不休,生灵涂炭,白骨千里,将一片大好河山变成焦土。随着巨唐的灭亡,这一制度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为镜,没有哪位当权者再愿意重拾这种制度,而面对四十万昆仑骑兵的威胁和三十万边疆军的溃不成军,只得让李天野组建北疆大军,北疆大军因昆仑而兴,因昆仑的存在而存在,四十年来,北疆大军最高统帅将领不但军政一手抓,经济上也是自给自足,甚至北疆体制内的将领也是北疆大军土生土长的基层军官。

  这么多年,朝廷一直想往北疆大军中安插将领,可是朝廷强制安排的将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多年来职务不得提升,甚至出现了将领畏战脱逃的场景,着实给朝廷摸了黑,后来,朝廷遂作罢,只是提防之心从没有消除,每当昆仑大举入侵,整个朝堂便鸦雀无声,昆仑一旦退兵,朝堂又沸沸扬扬。

  “皇上,戎疆王这两年在军中威望日盛,无论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平乱还是海疆平寇都取得了巨大功绩,此时若再去北疆,染指北疆军务,他不能进入北疆核心便罢,可是若是真的掌管了北疆大军,如此下去不出十年,军中能征之将皆出其下,皇上难道不怕……”王乾欲言又止,小心的说道,这终究是刘家的家事,作为外臣不得干涉,可是觉得如果不说,又没有尽到丞相职责,王乾总觉着这刘兴有着超出正常年龄该有的成熟和稳重,这个年龄,自己还是一血气正旺的愤青,还在褒贬时弊,这刘兴像是天生的帝王一般。

  “丞相,李家在北疆苦心经营四十年,李家更是人才济济,当代李家掌舵人李问天更是一绝世天才,若是这么容易被八弟夺得军权,那我倒要担忧北疆的安全了,有李家,北疆无忧。退一万步讲,即使刘戎夺了朕的江山,那还是我刘家的江山,还是鸿烈大帝的子孙,北疆军务落在李家有四十年啦,朕听闻,北疆士兵只知有李将军,却不知有刘皇帝!此言可真?”刘兴淡淡道,仿佛说着一件毫不关己的事情。

  “老臣也曾耳闻,客观的讲,李家几代人确实挡住了昆仑的进犯,昆仑是一军事实力不逊色于我大华朝的国度,是李家保住了北疆的安宁,这才让朝廷能腾出手来对付饥民暴动和海疆倭寇,平白派去一个戎疆王,恐引起军变,另外戎疆王资历太浅,若刚愎自用,李家三代将军构筑的防务可能毁于一旦!更难得的是近十几年,北疆大军实行屯田制,几乎没有向朝廷要过一分银子!”

  “屯田制,可怕就在于此啊,一个不需要朝廷供应粮草军械的北疆,一个几乎所有军官都是自身培养的军团,一个在得到当地所有百姓拥戴的北疆,你说这有多可怕?朝廷对北疆丝毫不能钳制,靠什么?靠李家人的报国热情还是几十年前李天野大将军与朝廷立下的誓言?”

  “皇帝也不要过于忧虑,要知道当前北疆也是一四战之地,北面的昆仑大军不时扣边,想必北疆大军绝不敢做出出格的事情,况且李问天何须人也,断不会做出如此下作之事,让百姓戳脊梁骨。”

  “北疆大军,早已自成体系,兵部对其几乎没有任何的控制力。原因无在乎北疆大军能自食其力,不求朝廷。你们只看到了北疆大军不要朝廷一分银子,却不知北疆早已成了国中之国了,若彪悍的北疆大军若与昆仑联合起来,兵精粮足,这大华朝可就真的翻天了。到时不但我刘家江山要拱手让人,大华朝也要万民涂炭,华夏崩碎。”

  “陛下,李家人忠勇刚烈,断不会做出此等叛逆之事,况且当年李天野曾与大运皇帝歃血为盟,言永不相负,老臣记得当年李天野大将军后背长了毒蛹,喝汤药不见起色,那日看病时,正好大运陛下在场,毫不犹豫为李大将军吸脓,大将军当时泣不成声言:永不相负,永不背叛朝廷。昔日场景,微臣也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我想李家人不会这么健忘吧。”

  “君子之誓,三世而斩,从大运皇帝,到我父皇天启皇帝,再到我,正好三代。从李天野大将军,到李柱国大将军,再到李问天大将军,李家掌舵人也换了三次了,昔日誓言不知还在不在。”接着刘兴又道:“丞相,你知道吗,这就是朝廷悲哀的地方,朝廷对于这拥有三十万彪悍兵马的军团的控制力居然要依靠军团首领的人品,换句话说,居然要靠道德廉耻来束缚他,这样不是太可笑了吗?”想起先皇告诉自己的秘密,早晚有一天,我要亲手毁了北疆,刘兴在心底发誓道。“人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就是这一代人靠得住,下一代人呢?未必。”

  “陛下高瞻远瞩,老臣不敏。臣明白了。所以,陛下派戎疆王去北疆,探一探北疆是否还是忠于朝廷?”王乾恍然大悟道。

  “对,其实福王也可以,甚至说福王更合适,只是福王早已老迈,所在河南正是农民匪盗猖獗之地,万万不可脱身。”刘兴叹了一口气道:“多事之秋啊!”

  “哎,福王也好难啊。一生征战……”

  “谁让他是鸿烈大帝的血脉,千斤重担自然要挑于肩。”刘兴不以为然道。

  “此次进京,皇上对戎疆王先是严旨震其胆,后又厚爱收其心。一扬一抑,这戎疆王估计几年内断不会生非分之心。”刘兴看了看王乾,心道这些乃是自己和亲兄弟的事情,及时出于好心,也不该归你丞相管。但是毫不作色的道:“你的忠心,朕知道,只是朝廷并无良将,否则区区几万倭寇为患大华五十余年还未平息,天启年间反而愈演愈烈,派戎疆王去北疆也是迫不得已,否则,我会让他当一辈子太平王爷!丞相,早年间,北疆将士死守边疆却粮草供应不足,李家带领军民实行屯田才得温饱,造成北疆将士只知有李家不知有朝廷。今年北疆大灾,粮食欠收,此次戎疆王到任后,粮秣军械必须齐全,以朝廷名义配齐以收北疆将士之心。”

  “皇上,眼下国库空虚,并无多余粮草,京城大仓只够十万军马一年粮草,即使全部拨给北疆也只够四月用度,加上往北运粮,漕运堵塞,水路不通,若从陆路运粮,又需征发民工,耗钱耗力,民间早有百里百斤一吊一的说法,花费巨大,时间太长,而且来年春种怎么办,没了壮劳力,田地只能荒芜!”

  “何须征发民工,今年昆仑大举入侵迹象较为明显,我准备将关宁铁骑调往北疆加强北疆防务,这运粮一事就交由关宁铁骑运送吧!”

  “以军队运粮,一则更加安全稳妥,二则节省大军调动所需银两,三则运粮速度要远胜于民工运粮速度,真乃一箭三雕,只是皇上,关宁铁骑离开,京城势必空虚,山东河北两地暴动的饥民武装,有的离京城不过四五日的路程,单单只凭这八万御林军恐怕难以抵挡!而且张将军……”王乾欲言又止。

  “我那舅舅整日流连烟花巷,无心防务,是吗?”刘兴语气依然不咸不淡。

  “恕老臣之言,张将军难以担此大任!”王乾心道,有些话还是要提前说出来,否则有朝一日酿成大错则万事方休。

  “可是,他是朕的舅舅,朕能登基,他居功至伟,而且我母亲最看重这个弟弟,两人虽是同父异母却兄妹情深,母亲曾说过,年幼时他们兄妹二人躲开下人去郊游,母亲被蛇咬伤,幸亏舅舅背着母亲跑了五里地才找到医生救了母亲一命,我若罢免他,不仅朕心里过意不去,就连太后这一关也过不了啊!”刘兴沉思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如果非要选一个人担当大任,你认为谁最合适?”

  “张铁胆!”王乾毫不犹豫的答道。

  “张铁胆担任征倭大任,不能动,而且京城水太深,张铁胆在野为将尚可有所作为,在京难免遭人诟病!对他发展不利!丞相可还有人选?”

  “副将军刘辅国!”

  “刘辅国为一先锋尚可,为帅则有些欠缺,目光狭窄,若为御林军统帅,早晚必酿大祸!”

  “那,老臣愚钝,实在想不出!老臣确实不懂军务。”

  “王烈!”


  https://fozhldaoxs.cc/book/19152696/7146880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