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率先入关(一)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南阳招降的示范效应成效显著,刘邦西征一路畅通。
秦地父老深受秦统治之苦,秦地官吏纷纷效仿南阳郡守吕齮,争先恐后地向刘邦投降,刘邦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刘邦西进顺利,招降纳叛起了很大作用。在约降之策的鼓动下,秦地官兵纷纷投降刘邦,调转枪头,尾随刘邦进军咸阳。
约降之策固然好,但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刘邦的实力,才是一切胜利的基础。
如果你毫无实力,就要求地主老财把所有家当都交给你,人家不仅不会给你,还会鄙视你,顺便把你打了个青皮脸肿。
俗语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刘邦的胜利,也离不开项羽和赵高的鼎力相助。
本来刘邦带领杂牌军西进,虽然很想最早到达关中,但是底子薄,任务重。虽然打了一些小胜仗,对大局也是于事无补。
刘邦站在山头上,看到重重险关要隘,长吁短叹,我虽然有天命,但是我能第一个赶到咸阳吗?哎,自己都没有信心。
看到刘邦老哥一筹莫展,项羽说,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我来帮你,我去消灭秦王朝的主力军团,保你一切顺利。
秦王朝主力一失,秦王朝大势已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秦王朝马上要完蛋了,该跑路的跑路,该跳槽的跳槽。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听闻秦军主力惨败于巨鹿,不想给秦王朝陪葬的人,争先恐后投降刘邦,生怕抢不到位置。
刘邦大人,求求你,接受我的投降吧。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刘邦率领数万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所到之处纷纷改旗易帜,换身衣服,转身直逼武关。
这时,刘邦的军队,由几千变几万了。
武关,自古以来便是从河南东南方向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它与东面的函谷关、北面的萧关、西面的大散关合称“秦之四塞”,皆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易守难攻之地。
秦王朝的核心地带是关中,关中有四道牢固的大门,分别是东方的函谷关、东南方的武关、西方的大散关和西北的萧关。
关中之地,顾名思义,就在这四道关口中间,关中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关中周围,四道险关,关中平原,沃野千里。
毋庸置疑,武关崖高谷深,险峻非凡。
想攻下武关,不崩掉几颗门牙,几无可能。但刘邦进攻武关时,并未遭遇想象中顽强的抵抗,轻轻松松就破关而入了。
原因很简单,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是刘邦是赤帝之子,借用神力打败人类,而是秦王朝内部,总是毛病不断。
这个时候,秦王朝已名存实亡了。
项羽在巨鹿大获全胜,消灭王离军、紧逼章邯军,刘邦又逼近武关,两人双管齐下,能量之大,秦王朝已无招架之力。
赵高看完紧急军报,头晕脑胀,拍了拍脑袋,完了,内外交困,秦朝没军队可用了,瞒不住了,秦二世肯定要怪罪我。
看到项羽毫无保留的帮忙,消灭秦军主力,赵高也不甘落后,跟着跑过来,硬要帮刘邦一把,在朝廷内部胡搞乱搞。
现在这个态势,只有一条路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搞死秦二世先,再和刘邦和谈,平分关中。
刘邦大人,我也是好同志,我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来帮你,我去杀死秦二世,咱俩平分关中,共享富贵。
赵高杀死秦二世胡亥后,派人求见刘邦,准备和谈,条件想的真美,想和沛公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
在刘邦老油条面前,赵高略显幼稚了。
赵高在朝廷呼风唤雨,整人的套路虽多,但没下过基层,不清楚基层实际,人家兵临城下了,还会和你平分关中吗?
赵高在中央混的太久了,收的礼品太多,吃的人参太撑,不了解从基层一路滚打摸爬的刘邦,想的太美、不太现实。
人家刘邦想的和你赵高一模一样,就是想当关中王,才这么拼命的,你想分人家的关中地盘,还不如抢人家老婆。
沛公摆了赵高一道,将计就计,又采纳张良的计策,派郦食其、陆贾一边去游说秦将,我们已和赵高约好了。
咱们已经是兄弟部队了,和平第一,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一边游说,一边塞给秦将大量财物。
大人,这可不是行贿,这是兄弟情谊。
秦将和郦食其等人握手言和,正打算举办两军聚会时,刘邦派大军乘秦军松懈之际,偷袭武关,轻轻松松就攻了下来。
刘邦,毫无羞耻之心,又爽约了。
刘邦一点也不讲武德,总是耍尽阴谋诡计,攻占武关犹如探囊取物,一脚就踢开了咸阳的防盗门。
刘邦踢开防盗门,继续向咸阳进军,目标越来越近,此时,秦朝庭又发生了大事情,又是内讧。
赵高杀死秦二世后,按照原计划,要自立为帝的,可惜无人响应,只好立子婴为王,不是皇帝。
子婴又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
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子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侄子,反正各说各的道理。
谁也说服不了谁,要想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话,只能开棺验骨,用现代的技术,做个DNA检测了。
值得一提的是,史圣司马迁认为子婴是公子扶苏之子,这一点我们不敢苟同,除此之外,我们举双手双脚赞成。
我们用一个反证法,假设子婴是公子扶苏之子,再假设秦始皇的子孙繁殖后代能力超级强,就按15岁繁殖一代来推算。
秦始皇50岁去世,公子扶苏大约35岁,子婴大约20岁,子婴之子大约才5岁,又如何“子婴与其子二人合谋杀赵高”?
与幼儿合谋生死之事,没必要吧。
我们猜测,子婴更有可能是秦始皇亲侄子,弟弟成蟜的儿子。从子婴处事经历、谋算手腕来看,这一种可能性非常大。
成蟜谋反被杀,儿子子婴没有继位的可能性,与秦二世没有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安然渡过了多次惨无人道的屠杀。
子婴敢于担当作为,想当初胡亥准备处死蒙恬蒙毅,当时朝廷已经腥风血雨,宗室大臣人人自危,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在宗室大臣唯唯诺诺的时候,子婴不畏牺牲,勇敢站了出来,积极劝谏秦二世,在历史的舞台上露了一把脸。
子婴首先列举了三位败国丧家的国君。微臣听说以前赵王迁杀良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喜暗用荆轲的计策而违背秦国的条约,齐王建杀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后胜的谋议。这三位君王,都不够英明,都各自因为改变旧规而丧失国家,殃祸降给了自身。
皇帝陛下,千万不可向这些昏君学习。
子婴接着强调蒙氏家族的重要性。蒙氏一族,都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陛下却要舍弃他们、诛杀他们,微臣认为不可以。
子婴最后狠狠地批评了秦二世,皇帝陛下,您这样做,后果很严重。微臣听说轻于思虑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不能广纳众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对内让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对外让战士的斗志分离!
子婴的死谏,让我们捏了一把冷汗。
找秦二世和赵高麻烦的,没有不死的。
神奇的是,子婴死谏后,一直安然无恙。
虽然子婴安然无恙,但他的努力没有结果,秦二世没有接受他的劝谏,还是派人杀死了蒙恬蒙毅。
声名显赫的蒙氏家族,被一网打尽。
这怪不得子婴大人水平不行,不会劝谏,只能怪二世太昏庸、太宠信赵高了,谁让赵高不高兴,我让谁一家人都不高兴。
虽然劝谏不成功,还批评了秦二世,也骂了赵高是没节操品行的人,但子婴竟然安然无恙,总之,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告知诛杀秦二世的情况,想自立为帝,却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默默无语,不得不迎立子婴。
附和你指鹿为马,那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就算死,也绝不支持你谋朝篡位。我们的沉默,就是对你最大的反抗。
众所周知,赵高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想鸠占鹊巢,创建属于自己的天下,绝对不可能因为别人的反对,放弃自己的梦想。
迎立子婴,不是因为子婴能力强,可以挽救大秦天下,赵高只不过扶持一个傀儡,玩一玩禅让的把戏,能名正言顺的登基。
为了接好秦王朝的班,赵高又在忽悠。
秦国本是诸侯,始皇一统天下,所以称帝,但如今六国复立,秦地更为狭小,空有帝名不行,所以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
赵高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扶立的子婴不能为秦三世,只能称为秦王,目的很简单,为日后自己继续篡位做准备。
赵高立子婴为王,而不是为帝,这就是大家众口一词,说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这是有道理的,秦朝灭亡,不能怪子婴。
然而,让赵高始料未及的是,他这次看走眼了,子婴不是简单纯朴的人,而是老谋深算,竟然把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
赵高千算万算,没有算准子婴的水平,以为子婴会像秦二世那样任人摆布,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势下,被子婴绝地反杀。
只能说,子婴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赵高决定立子婴为秦王后,按照以往的一系列的礼仪惯例,就让子婴先回家斋戒,然后去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
很明显,赵高现在还不想杀子婴。
赵高的想法很美好,我先扶立子婴,子婴继位秦王,过渡一下,再禅位给我,然后再杀子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子婴没有领会赵高意图,以为赵高在宗庙就要动手杀他,所以想办法立即除掉赵高,速度要快,否则“吾命休矣”。
斋戒五天后,子婴感觉死亡越来越近,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量诛赵之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杀掉赵高。
子婴首先表达了杀掉赵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赵高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相约,灭掉秦朝宗族后在关中称王。
我们必须想办法,立即马上杀掉赵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的宗族和基业,必将毁于一旦,葬送在宦官手里。
赵高嚣张跋扈,得罪的人一大把,想杀赵高的人那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算少,关键是怎么才能杀掉赵高。
现在满朝都是赵高的爪牙,四处都是他的耳目,他的弟弟和女婿掌握兵权,随侍左右,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子婴很快想出一条除赵之计,尽显聪明睿智、果敢决断,我们要不畏生死,为宗室大臣报仇,为朝廷除掉最大的蛀虫。
赵高让我斋戒后朝见宗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我装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不要犹豫,赵高来后就杀死他。
子婴很厉害,但处境非常危险。
周边大多是赵高的耳目,子婴刚继位,谁都不熟悉,谁都不可信,子婴能信赖的,只有两个儿子和宦官韩谈。
定下除赵之计后,四个人就依计行事。
首先,子婴假托生病,不去朝见宗庙。
赵高大人,我身体不适,行动不便。
赵高多次派人请子婴按照礼仪规定行事,但子婴就是不去,坚持自己生病了,行动不便时坚决不外出。
请转告赵高大人,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真的身体不适,真的行动不便,我很想去,但去不了,真是抱歉。
子婴不按自己的计划行动,赵高急了。
正如子婴所料,为了自己的帝王大业,赵高急不可耐了,只能亲自出场了。
赵高亲自上门责问子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非同儿戏,君王为什么不去?
言辞之间,赵高的不可一世一览无余。
就在赵高咄咄逼人质问子婴的同时,宦官韩谈出马了,从后面捅了赵高一刀,杀死了赵高,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
至此,奸诈狡猾的赵高,终于倒下了。
我们有一个坏习惯,说自己就是足智多谋,说别人就是奸诈狡猾,其实意思一样。
可以说,赵高是灭亡秦朝的最大功臣。
他摧毁秦王朝的能量,比项羽和刘邦更大,无数的忠臣义士在他的陷害下身首异处,无数的能人异士在他的脚下抖抖瑟瑟。
赵高很牛,直到遇见出类拔萃的子婴。
在外有刘邦、内有赵高的险恶处境下,子婴一出马,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干和魄力。
他刚登基,屁股还没有坐稳,就主动出击,一击即中,干净利落杀掉权宦赵高,为嬴姓一族报仇雪恨,真是畅快,令人佩服。
子婴,真不愧是真正的男子汉。
可惜的是,老天没给睿智的子婴喘息和努力的时间和机会,杀死赵高后,秦王朝既无可守之险、又无可战之兵,大势已去。
在这种绝境下,秦王子婴没有放弃,即使失败,我也无怨无悔,努力拼最后一把。
秦王子婴立即行动,派咸阳最后一支守军驰援峣关,阻挡已经进入武关的刘邦继续向咸阳进军,这是我最后的努力了。
峣关,是秦王朝最后一道防线了。
此时,大厦已经倾覆,子婴也难以力挽狂澜,纵是孙武在世,也无能为力了。
面对有利形势,刘邦又有点飘飘然了,志在必得,准备派两万兵力强攻峣关。
这次我要雄起一回,强攻一把峣关。
张良又走了出来,狠狠地敲醒了刘邦。
老大,千万不要轻敌,秦军还很强大。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市侩容易为利益所动。请先派人到附近的山上遍插汉军旗帜,以为疑兵,吓唬秦军;再派郦食其、陆贾前往游说,以重利收买秦将。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又来起老套路,一方面广设疑兵之计,到处插军旗,给秦军造成刘邦兵多将广的错觉;另一方面又派出郦食其、陆贾这两个天才去游说秦将。
一边游说,一边塞给秦将大量财物。
张良又是老套路,但是卓有成效。
郦食其、陆贾两个人,真是人才,说到那里,那里就要投降,这次也不例外。
秦将是聪明人,聪明人能看清形势,也不固执,不想再为秦王朝流血牺牲了。
秦王朝灭亡在即,我不想陪葬,我还是背叛旧老板,投靠新老板吧,和刘邦联合进攻咸阳好,咸阳钱多,容易发家致富。
刘邦开心了,正准备答应。
张良拍了拍刘邦的肩膀,摇了摇脑袋。
老大,答应他就坏事了,这只是秦将想反叛,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那我们就很危险了。不如趁秦将懈怠之机,我们突袭峣关,彻底打败他们,这样我们就万无一失了。
刘邦又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又爽约了。
人家秦将明明已经答应一起灭秦,共享胜利果实,刘邦言而无信,又去偷袭,秦军防备松懈,猝不及防,被打的大败。
关键时刻,还是不要轻信别人的诺言。
接着刘邦乘胜追击,在蓝田与秦军交战,又大败秦军,秦军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刘邦大军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彻底打败了秦军,秦朝已无还手之力,咸阳就像一个裸露的婴儿,暴露在西征大军的眼前。
至此,刘邦西征,终于成功了。秦军已被消耗殆尽,进军咸阳,已畅通无阻了。
汉元年(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先到达霸上。这时的刘邦大军,早已不是游击队了,全体官兵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军容严整。
我先入关中,关中王,非我莫属了。
此时的刘邦,沉醉于楚怀王的约定,眉欢眼笑,正准备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
秦王子婴穿着素服,驾乘白车白马,颈戴绳锁,手捧皇帝玉玺、符节,在轵道(今西安市东北)旁向刘邦投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秦帝国,随即宣告灭亡。
灭秦之战,终于尘埃落定。但对刘邦而言,明天的一切,即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https://fozhldaoxs.cc/book/18911183/1406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