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我穿成了乡下小子 > 第17章 第一天上课

第17章 第一天上课


李家村附近这三个村子一直都有人在念书,但是大部分人只是去私塾启蒙,会认字了就回来,正经往上念的人不多,而且没有一个考出来的。

        南方文风鼎盛,科考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李老汉也不是想把人送过来拜师,就是怕几个男孩子冬天没事干,在家太吵,所以给他们找点事做,刚好年龄也到了,一起认认字、念念书,总比山上下河地到处乱跑,或者猫冬的时候拆家来得好。

        李老汉一直觉得宁家三个只有小孩子,虽然家里好几个下人,但是没个亲戚看顾,就是不放心,所以时常来宁家转悠,自然也知道真琦真泽念书是什么样子。嗯,他对宝贝大外孙的教学水平很有信心。

        真琦才六岁多,真泽也才三岁半,但他俩念书确实是厉害,想来家中那几个皮小子丢过来,发现自己念书还不如真琦真泽……嗯,肯定会拼命念,免得被比自己小的人比下去……

        李老汉打算送过来的人共有五个,其中有两个是舅舅,李四火和李五土。另外三个表弟,按年龄排序分别是李泰河、李承志、李健柏。李承志是大舅的二儿子,李泰河和李建柏则是二舅的二儿子和三儿子。

        至于大舅家和二舅家的老大,他们都已经十多岁,早已开了蒙,常用字也都认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如今已可以当半个大人用了,对念书也没什么天分,现在叫他们念书,人也坐不住。

        宁真逸思索一番,感觉没什么问题。外公家没有别的农户家常见的毛病,也不会纵容孩子耍性子,不用担心收几个熊孩子来,影响真琦真泽学习,所以他很干脆地答应下来了。

        于是李老汉和宁真逸说好,明天就把五个皮小子送过来念书。

        李家人念书只是为了会读写,不至于长大后做个睁眼瞎,并不打算考科举。因此,他们对练字的需求不大,前期用沙盘写字就行,等记熟了再开始练字不迟。

        李老汉回去后,连夜让家中女眷给五个皮猴子做了小书包,又拿出家里祖传的几本《千字文》和沙盘,让他们带去上课。

        次日一早,李老汉领着五个男孩儿到达宁家。

        虽然秋收已过,但村民们大多勤劳,早早起来上山捡柴挖野草了,于是都看见了李老汉领着儿孙进宁家的场景。

        有人凑过来问这是要干啥。

        认字是正事,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李老汉大大方方说了,然后在村民们如梦初醒的表情中,带着儿孙进了宁家正屋。

        秋高气爽,宁真逸把课堂设在了正屋旁边紫藤花架下。

        他在墙边放了个架子,上面架着一块木板,用钉子把宣纸钉在木板上用来充当黑板。写字用的则是烧成碳条的柳枝。

        第一节课其实没法好好上,几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都不一样,只能摸底。

        宁真逸把人一一叫起来,问过学习进度,又抽考了一番。然后发现李五土和李建柏连《千字文》都没开始念,李四火和李泰河、李承志只念过一部分《千字文》,也没念完。

        ……得,不能让真泽和他的舅舅、表哥们一起念书,不然那小子尾巴得翘上天。

        不过现在,先打击舅舅和表弟们一番。宁真逸让真泽站起来,把《千字文》背给他们听。真泽一脸得瑟地站起来,开始流利地背诵。

        半年前,宁真逸刚穿过来的时候,真泽说话还有些口齿不清,念了半年的书,如今说话已经很流利了。

        等真泽背完,真琦已经被真泽打击了半年,见怪不怪了,淡定得很,但两位舅舅和三位表弟这才是第一次见真泽背书,五张小脸上羡慕、嫉妒、大受打击什么表情都有。

        宁真逸点点头道:“看来你没有学了新的知识,就把旧的知识忘了,这很好。行了,你回屋把尧曰温习一遍,回头我要抽背。”

        “尧曰”是《论语》的最后一篇,等真泽把尧曰都学完,《论语》就教完了。

        真泽一脸傲娇地走了,宁真逸这才开始对五人组说话。

        “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同样念书,有的人可以事半功倍,有的人念得头都炸了,也没什么成效。虽然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并不仅仅是因为天赋,但天赋确实很重要。外公今天把你们送来,只是想要你们都认认字,并不指望你们能把书念多好。所以大家接下来几个月呢,可以根据自己念书的情况,感觉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念书。若没那个天赋,认了字以后就不要再费那个劲了,趁早学点别的技能,能养活自己才是正经。若发现自己学得很快,那倒是可以跟家里人商量一下,是不是要走科举一途。”说到这里,宁真逸换了个轻松的口气:“对了,你们不要跟真泽比,他那不是正常情况。跟他比,你们会觉得自己是傻子。教他念书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傻子。”

        天/朝的儿童怎么都得念完九年义务教育,但古代人不能这么念的,不管学什么东西都要尽早定下来,若实在没天分,还是趁早学别的东西比较实际。否则几年念下去,却没有成效,一个成年人,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那真是一辈子都耽误了。

        下面五个人发出一阵轻笑,从刚才真泽背完书之后,一直紧绷的气氛终于轻松了一些。

        “大家念书的进度都差不多,有的人一个字都没学过,有的人学了几个字,但是《千字文》全都没有学完,对吧?我今天从头开始讲《千字文》。若是已经学过了,就当作是温习。”

        然后宁真逸把平日真琦练字时抄的一部分《千字文》挂在“黑板”上。真琦看起来有些害羞。

        宁真逸是故意的,这是给李家五人组的第二个下马威。他拿起教鞭在黑板上敲了敲,道:“这是宁真琦学子平常练字抄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她半年前才开始握笔写字,半年的时间,字已经写得很工整了。只要大家肯努力,也能写成这样。”

        虽然他嘴上说着“努力也能写成这样”,但事实是:宁家兄妹三人在念书上都比较有天赋,不管是记忆力还是领悟力,都在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平之上,若真琦是男孩儿,也是能凭本事考进柳怀书院的。

        至于李家叔侄几个,目前还不知道资质如何,但从附近这几个村子的平均水平来看,emmmmm……

        两个下马威丢下去,五人组很有危机感,老老实实地坐着,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面上是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了。宁真逸这才开始正式讲课。

        先把今天要教的四句给他们翻译一遍,再逐字讲解。

        最后,让他们把前四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让他们记牢后,在沙盘上练熟,明天要考。

        这就是今晚的功课了。

        于是李家叔侄五人拿着小树枝在沙盘上开始比划。

        真琦早已学完了《千字文》,她今天要上交的是宁真逸计划中,真琦最后一份关于《千字文》的作业——全文释义,这一份作业是宁真逸十天前布置的。《千字文》全文一千二百多字,翻译一遍,要写的字自然更多。真琦小小年纪,一下子写那么多字,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没必要啊。分十天写,一天写一点,就很合适。

        宁真逸接过她的功课细看。嗯,这半年的功夫没有白费。真琦如今的字已经是横平竖直,个个工整了,释义自然没有写错的地方。这是一份挑不出错处的作业,但仅仅只是没错而已,要说出彩那是没有。

        当然,若是要一个六岁小孩儿,翻译课本翻译出什么文采,那确实属于苛求了,能语句通顺地全文翻译,已经很不错了。

        宁真逸看完真琦的功课,满意道:“很好,你已经把《千字文》吃透了,练字也初见成效。你让玉骨给你做几个小沙袋,明天开始,你在手腕上绑一个半斤重的沙袋练字。”

        午时,宁真逸见吴氏在附近对着自己福了一福,明白午饭好了,招呼着大家一起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李老汉来了,发现自家五个崽已经吃上了,有些不好意思。

        宁真逸估计他是来喊儿孙们回家吃饭的,他告诉外公,这些都是山里挖的,河里捞的,不费银子。李老汉听完才好一些。

        午饭结束,照例是饭后散步,宁真逸走在前面,后面跟了一串大小萝卜头,仿佛领着小鸭子下池塘的鸭妈妈一般。只要想到以后每天都要这样扮演鸭妈妈,宁真逸就感到忧愁。

        大家走了一刻钟,宁真逸又喊大家午睡。

        五人组被宁真逸安排在院墙西侧的厢房,为了避免他们光顾着聊天不睡觉,安排他们一个人睡一间。

        西侧厢房周围都是今年春天种的树,这一批是当初在府城买的花树,藏在空间里带回来的。有空间和灵泉的加持,如今都长得很茂密,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遮阴效果很好。

        午睡时间结束后,宁真逸带着一大帮人在后院空地上做了个广播体操,虽然舅舅和表弟们不会,但做操只是为了让他们快速清醒过来,能跟着一起蹦哒就行了,在这多上几次课自然就会了。

        秋收后的李老汉相当悠闲,时常在村里乱转。这不,又转到村尾来了,站得远远的看一群人蹦完操开始接着上课。李老汉也发现了,儿孙们刚睡醒的时候个个都是犯困迷糊的,等蹦哒完,就个个都是精神百倍的样子,感觉宁真逸教学方法很靠谱,对大外孙更是信心百倍。他离开宁家,跟自己的老兄弟们吹外孙去了。

        宁真逸给李家五人组布置了个复习上午的功课的任务,就让他们自己学去了。光顾着教五人组,真琦今天的课还没开始上呢。

        上午,宁真逸检查了真琦最后一次的《千字文》功课,确认了真琦已经完全学懂《千字文》了。真琦既然学完了《千字文》,接下来自然应该开始学《论语》。

        宁真逸不想打扰那边抓耳挠腮五人组,搬了个椅子坐在真琦旁边,小声给她讲课。

        《论语》第一篇嘛,是学而。学而共有十六小节,第一节正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就是今天要给真琦讲的内容。真琦毕竟才六岁多,一次讲太多,她也记不住。不用考科举的她,可以慢悠悠地学,不用急。

        其实之前给真泽讲解学而的时候,真琦已经听过一遍,只是真琦的记性毕竟没有真泽那么逆天,记不了那么快。如今宁真逸用正常速度单独又给她讲了一遍,她就明白了,后续就是背诵练字一条龙。真琦拿着她的功课也回屋了。

        自家崽崽都走了,宁真逸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就五人组按年龄大小一一叫起来背书。

        他上午一共也就讲了四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又解释过这几句的意思。五人组年纪最小的也已经五岁了,只要不是太笨,任谁都能背出来的。

        宁真逸本来是这么想的,谁知第三个站起来的李承志就背不完,卡在了“日月盈昃”这里。最后还是李五土小声提醒了一下,李承志才背出来。结果“辰宿列张”又不记得了。

        万幸另外四个人都背得很流利。

        背完书,该写字了。宁真逸在“黑板”上钉了一张白纸,给五人组讲解每个字要怎么写。

        练字嘛,要往手腕上绑沙袋。李五土和李建柏才五六岁,绑二两重的沙袋,并不很重,只是让他们先适应一下沙袋,大的那三个就可以绑半斤重的了。

        给五人组发好纸笔,宁真逸坐到“讲台”后面,终于有闲工夫复习自己的功课。

        然而没过多久,宁家开始有人敲门了。原来李老汉往宁家送孩子的事已经传遍全村了。

        在宁天良进柳怀书院前,李家村的儿童都是宁天良在启蒙,后来宁天良进了柳怀书院,自然也就没法继续给村里的小孩教书了。如今宁真逸在自己家里给外公家的孩子“开小灶”,村民们自然也激动,大家都很想把自家的孩子也塞过来。

        宁真逸沉吟一番,道:“大家都知道,小子如今在家守孝,不好开私塾的。外公把孩子送来,也只是想让孩子们认认字。若谁家的孩子已经认字了,就不要再送过来浪费时间了。小子只收五岁以上的孩子,若孩子不满五岁,就不要送过来了。另外,若是孩子坐不住,也不要送过来了吧,呆在这里一整天都要念书,若孩子坐不住,对他对旁人都不好。”

        众人觉得很有道理,七嘴八舌地答应。待众人都说完话,宁真逸又补充道:“我们这里每天辰时开始上课,上到午时下学。午饭之后,最好让孩子们睡个觉,然后让孩子们未时之前到这里就行。”

        有人问:“那束脩如何收啊?”

        宁真逸笑道:“小子在家也不是开私塾,乡亲们给些菜蔬或果子便好。大家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若要把孩子送来习字,晚饭前来登记。”

        村民们纷纷对宁真逸道谢,夸宁真逸心善,然后三三俩俩地散去了。

        宁真逸挠了挠头,让玉骨监督五人组写字,自己去找李老汉。

        早先宁天良的私塾关了以后,在村里留的课桌和席子都放哪里去了,还得问问李老汉呢。

        给人开蒙这是好事,李老汉自然没有不应的,组织村民帮忙搬桌子去了。

        宁真逸回家安排了一番,最后决定把授课的位置安排在正屋前。

        早先宁真逸找人改造家中房子的时候,曾经犹豫过正屋和东西厢房中间这一大块空地到底是只加盖回廊,还是干脆整个围起来加盖成另外一间屋子。只盖回廊的好处是正中间会有天光照下来,不会显得昏暗。整个围起来的好处是夏天可以遮阴,冬天只要把外侧用木板挡住,内部就都很暖和。

        宁真逸把自己犹豫的事情跟工匠们一说,谁知工匠们告诉他——可以在回廊正中间的顶上安装琉璃屋顶。

        琉璃!琉璃不就是玻璃吗!换个名字而已!

        宁真逸跟工匠们细问,才知道制造玻璃的技法早在雍太/祖登基后不久就出现了,到现在,玻璃工艺已经发展了三百多年,浮法玻璃早就有了!

        宁真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作为穿越者,又居住在乡下,没见识过大昭的科技水平,惯性认为古代科技落后。可光是自己已经确认的穿越者皇帝就有两个了,早该有很多好东西传播开了。

        然后宁真逸就跑去镇上的工坊按照尺寸定做了个玻璃屋顶,虽然挺贵,但是值。夏天玻璃屋顶不隔热,也不是问题,只要盖连廊的时候,在玻璃屋顶下方弄一个可以放木板的架子就行。天一热,就把木板放上去,等天冷了再取下来,当回廊的挡板用。

        柳怀州的秋天不冷不热,在玻璃屋顶下方设置课堂再合适不过了。那个玻璃顶和放木板的架子之间缝隙不小,即使是夏天用木板遮了光,光线依然会从缝隙里透进来。

        宁真逸指挥帮忙搬桌子的村民把桌子一一摆好,又把“黑板”架在正屋前光线照得到的地方,还给五人组在最前方安排了座位,五人组看起来适应良好。

        这一天太阳不大,秋天的下午光线特别温柔,透过玻璃屋顶折射下来的光让整个回廊都显得特别亮。

        村民们带着娃儿到达的时候,看见李家几个小子坐在那里念书,连说话的音量都不由自主地低了些。

        宁真逸一一看过这些孩子,收了年纪略大些,明显想念书的。那些年龄小的,或者看站姿就是坐不住的孩子就让家长带回去,等孩子大一些再送来。

        但是谁都觉得自己孩子是好的,你说他坐不住?谁认?

        宁真逸干脆把这帮孩子都拉上来上了个公开课,家长就坐在回廊后面听。

        座位让小孩自己选,趁机看看孩子们都是什么性格。

        于是一堂课上得异常艰难,总是有小孩子时不时蹦来蹦去,或者在底下说话,影响或打断宁真逸讲课。一堂课下来,宁真逸只教了“天地玄黄四个字。”

        结束的时候,宁真逸把课上那几个屁股老是扭来扭去的,还有老是发出声音的小孩拒收了,让家长等孩子再大一些再让孩子认字好了。这一回即使那几个孩子的家里人有意见,也不需要宁真逸说话了,其他村民先怼了过去。

        毕竟,把孩子送过来是想让孩子认字,他们怎么会乐意有人在课堂上妨碍别人听讲呢?

        被拒的孩子被他们家里人带着走了,留下来的孩子则被宁真逸一一登记下来:姓名、年龄等,登记完又按身高还有方才上课时专注的程度安排了座位,告知大家明天孩子们来,就按现在这个座位坐了。

        村民带着孩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宁真逸又回头检查五人组的功课。

        上公开课时,五人组在旁边练字呢,一堂课下来,怎么也该写了几个字了。

        宁真逸看了一圈,沉默了。

        每个人的字都写得跟狗啃似的。

        虽然他们都是刚开始学写字,但宁真逸是真没想到他们连天字都能写歪。

        宁真逸不能骂他们,五人组不是表弟就是舅舅,没一个是晚辈,骂不出口,但是对着这样的字,宁真逸也是在没法昧着良心夸他们。好在五人组自己心里有数,知道自己写的什么鬼东西。

        宁真逸缓了两口气,幸好只是在沙盘上比划,若让他们在纸上涂这些“符”,宁真逸怕是当场就能心梗。

        五人组讪讪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下课回家去了。

        已是黄昏时分,宁真逸被村里熊孩子折磨了一下午,头昏脑胀的,需要好吃的安慰自己的心灵,于是找吴氏点了几个菜。

        被宁真逸指导了一阵子,吴氏再也不是刚来之时的厨艺水平了,她如今做菜超级好吃!以前做菜口味平平也不能怪她。她在娘家的时候从来也不受重视,去了夫家又是个做牛做马的。这么多年了,吴氏做菜的时候连盐都不舍得放,这种做法,宁真逸哪里吃得惯?

        现代人炒菜,第一时间下锅的就是油了。炒青菜不放油已经是惨剧,连盐都不放,那吃起来干巴巴的,跟吃草有什么区别?

        幸好吴氏只是不舍得放调料,等宁真逸示范了几次之后,习惯已经改过来了,而且宁真逸没事就弄个食谱出来让吴氏各种做点心,如今四舍五入一下,也算是大昭小当家呢。


  https://fozhldaoxs.cc/book/17498636/616278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