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开局就杀皇帝 > 第一百七十八章嫁女五算

第一百七十八章嫁女五算


“早早便听闻荀公大名。”

        “今日一见,幸甚至哉。”

        黑伞下是少年郎清瘦的面容,伶仃大醉后面色有些苍白可嘴角挂着的笑容确是异常明媚,让人如沐春风。

        “荀彧,见过殿下!”

        儒雅文士的目光落到那人的衣衫上时怔了怔,雨水从伞上滴落落到青石板上四溅黑金蟒袍的下摆已经被打湿透了,嘴唇蠕动着最后躬身一礼道,并未开口问道他是如何知晓自己为何身在齐地,讲到底这这两月几场大仗来天下人对于凉州谍报司都有一个认知,荀彧猜想中同样归咎于此。

        “老夫如今声明不显。”

        “原本还以为见了殿下还要自荐一番。”

        “如今看来倒是免了些许俗气。”

        荀彧看着少年郎礼贤下士的模样不知为何眼中有莫名的神色闪过。

        “荀公,乃真名士也,”

        “虽如今不为天下人所熟知,可想来定有名扬天下之时。”

        少年郎意有所指道,

        乱世出英雄,这是对三国最好的诠释,在哪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太多的人在整个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宁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曹操麾下文臣猛将如云,很多人如同流星一般耀眼夺目,可默默撑起整个魏军的还是那个安静的文士,曹操也曾坦言“吾之子房”,打仗打的本来就是国力,说起来如果没有荀彧这人,如何供应得了魏军南征北战?

        其实在徐闲的眼中荀彧是个很不一样的人,

        荀彧与其说是魏国的谋士,

        不如说是大汉最后一个臣子,

        以及,曹操最后一个合伙人。

        后世苏轼曾如是说:

        “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

        “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无独有偶,

        《后汉书》中范晔有言,

        “明年,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一个“遂”字意味深长,

        自始至终他都是大汉的臣子,并非魏臣,

        至于合伙人的说法其实更为简单,

        曹操的老爹曹嵩是投托宦官门下的,家世宦官门外即便他行刺董卓天下扬名了可在老牌世家眼中,以他们的傲气和底气看来,宦官子弟终归而言是上不得台面的。

        曹操脸不大,所以不见得所有人都卖他面子。

        可荀彧来了,他带着颍川士族走来了!

        不然曹操单凭个人魅力,

        何来勇气吟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要知道郭嘉,钟繇,陈群,司马懿,荀攸等耳熟能详之人皆是荀彧举荐的,甚至可以说曹操文治武功中,文治有大半是荀彧撑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了延长汉朝的一段气运。

        明明他已经成为魏国举足轻重之人,

        可他直到功成名就,直到那个大时代的后期,直到自刎的那一刻,他还是“奉天子”的。

        无论曹操到底有没有送过那个空盒子,

        他都是一个有骨气的汉臣,他的死亡让大汉天子保有着最后仅有的一点尊严和体面。

        可历史往往就是这么荒诞,最后竟然是司马家的人给那个精彩纷呈的时代画上一个句号。

        只叹司马懿那个老贼太能苟了些……

        讲到底徐闲很欣赏这样有气节文人,他很有能力,也很有骨气,即便与那个时代谋士的代表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先生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原本的轨迹改变了许多,在此方世界没有大汉,荀彧也并非庆臣,所以少年郎很期望他能成为大乾的臣子。

        ……

        “周游完齐国,本欲回颍川之时。”

        “便听闻殿下在临安斗酒诗百篇。”

        “心之所念便来了此地。”

        中年文士一丝不苟的行礼完后仰头看着眼前清俊的少年郎,至于为什么提前等候在此于此间情报耳目荀彧也不愿意深究。

        “荀公,住在颍川何地?”

        少年郎将手中的撑开的黑伞递出,趁着这个空挡细细看去只觉得眼前这中年文士仪表堂堂,骨子中透着一股子儒雅之气,无论是言行动作皆是一丝不苟却又不会显得拘谨,最原始的记忆中荀彧本就是随身佩戴香囊很有气度的帅老头。

        要知道在许多人固执己见的眼中仪表对一个官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荀彧显然极为符合世人对名士的印象。

        “颍川郡,颍阴县。”

        “说来也是缘分,听闻殿下南征之时便是驻扎在颍川郡,故居颍川本就地处边境是四战之地,说句不当说的话,如天下有变边境之地战火纷飞实在不是久居之地。”

        “如今殿下南征大胜,可边患未绝,甚至压抑过后的爆发更为恐怖,遂老夫这趟回乡也存了迁居的心思。”荀彧抚须坦然道。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不知荀公,迁居何地?”

        徐闲脑海中思绪翻飞,原本的记忆中荀彧也迁居一事,本就打算存着让荀彧入京畿之地处理内政民生,如今看来倒是可以顺水推舟了。

        “尚未有定论,大抵是往腹地在迁一些。”

        “另外这趟来临安寻殿下,还有一物相赠。”

        “既然有缘在地相见,那么便直接赠与殿下。”

        荀彧推开车厢的木门入眼是堆积的书籍。

        “老夫周游齐境之时,对齐境风土人情人一类心生些许感触便一一提笔记下,另外对齐境一些地方的文治政令也有些许研究,想来殿下往后是用得上的。”

        荀彧轻轻翻开书页,还带有淡淡的墨香。

        “另外上党一役往后齐地的民怨已近到达了一个顶峰,殿下虽携兵锋之盛断送了齐境数十年的国运,可观眼下的同仇敌忾场景恐怕用不了多久齐国便能恢复元气,还望殿下谨记于国而言胜负乃国力之争,而非兵卒之勇,将帅之才。”

        “不知不觉间已经芒种了,齐境已经风调雨顺许久,今年也不例外粮仓小麦已经堆积如山,芒种往后还有一季秋收稻。”

        荀彧轻声喃喃道想起游历途中的种种景象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忧愁。

        “荀公可有破局之法?”

        “破局?”

        “破局之法想来殿下也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去做罢了,又何必多言。”

        荀彧莞尔一笑道,徐闲也是苦笑不语。

        “本殿先行谢过荀公赠书!”

        “迁居一事既然尚无定论,不若迁往长平县。”

        “长平距上京不过百十里之遥为京畿之地也算繁华,原本在那作恶的会昌寺已经铲除,官服那边还有许多空余出来的土地若是荀公愿意,我这边休书一封送往乾境。”

        “长平县?”

        “这……”

        荀彧有些迟疑,讲到底这份礼太大了些,既然应下了迁居一事自然不单单指寻个土地那么简单,其中诸多事宜安排下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荀公,可曾想过入仕?”

        方才迁居一事还未落下,

        少年郎再度开口道。

        “中书令的位置秦公已经坐下了。”

        “可尚书省的位置如今还是余着的。”

        少年郎清朗的声音在荀彧的耳边响起如同春雷一般轰然作响,历朝历代朝廷制度皆有所变动,如今在乾国三省六部其中以中书省权柄最重,可尚书令同样也是极为显赫之位。

        “尚书省?”

        荀彧轻声喃喃着。

        “老夫何德何能一步登天?”

        荀彧苦笑着摇了摇头。

        “如是盛世,自然一步一步徐徐图之。”

        “可如今身逢乱世,自然不能用常理度之!”

        ……

        “如今的局面荀公也是省得的,这趟南下有些事本殿不得不做,所以死局已定,要想破局只能以国力碾压,有荀公坐镇尚书省处理内政,本殿相信乾境的发展不弱于齐境。”

        “本殿还请荀公出仕!”

        说得口干舌燥自然是为了如今这最后一句话,少年郎望着那中年文士躬身一礼。

        “殿下……”

        荀彧扶起徐闲欲言又止。

        “殿下如此信得过老夫?”

        “白将军,赵将军皆是尚未及冠之人,尚能统帅左右边军,荀公为王佐之才如何不能为尚书令整顿内政居中持重?”

        少年郎轻笑道。

        “百指挥使安排一队碟子暗中护送荀公回乾境,此外迁居和入仕一事,你传信于上京,父皇那边自然会同意的。”

        “荀公,切勿多言!”

        “本殿还要去一趟永安城,便不再过多寒暄,这车书籍还劳烦荀公保管,想来处理内政时也能借鉴些许。”

        “回了上京,本殿自当宴请荀公再叙!”

        话音落下少年郎抬脚往驿站处走去甚至都没有给荀彧再度开口的机会。

        “这……”

        荀彧望着消失在街角那个一身蟒袍的少年郎苦笑着摇了摇头。

        “荀公,谅解!”

        “殿下也是求贤若渴,法子急切了些。”

        余在后边的百晓生也是苦笑不已,讲到底尚书令是何等重要的位置,仅仅一面之缘便轻易订下看起来实在太过儿戏了些,不过细细想来殿下此类举动数不胜数便是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似乎冥冥之中殿下能看清每个人的轨迹。

        “怪哉,怪哉……”

        “荀公,随我来,剩下的事情容我安排一番。”

        ……

        “荀公,上京在叙!”

        身穿蟒袍的少年郎低声念叨着,其实这趟指定荀彧而不是其他擅长内政之人,除了他原本的能力外,还有一理便是荀彧有识人之明,如今的大乾朝堂有秦清堂撑着只是保持着一个大致稳固的框架,就好比一间空荡荡的房子,还需要往里边填塞许多东西,这方面荀彧能提供极大的帮助,要知道系统给出的背景和前世无异,他在此方世界依旧有自己的人脉。

        自己也满心期待大乾国富民安之日,

        拥兵百万之时,

        其实在自己脑海中还有一个人,

        在那个时候才是他登场的时候,

        冷兵器时代能够指挥百万军团作战之人

        纵观整个世界数千载风流人物,

        也只有一个,

        他被奉为“兵家之仙!”

        同样是战国,

        他领近百万大军从容不迫云淡风轻,

        数百年之后,

        那岛国还有,

        无数村霸还在为巴掌大块地盘打出了脑浆子。

        ……

        临安城外,

        三辆马车在厚重的雨帘中渐渐模糊,

        只余下几道深深的车辙往北地而去。

        “走吧,入临安!”

        少年郎回身望了一眼身后数百红衣黑甲的亲卫朗声道。

        ……

        临安城,

        御书房中,

        正中的大紫檀雕螭案上依旧是堆积如山的奏折,除了奏折之外还有一本诗集放在桌案的正中,田恒捏了捏鼻梁合拢手中的诗集双手负在身后徐徐起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想不到他还有如此才情。”

        田恒轻声念叨着昨日徐闲作下的诗词表情有些挥之不去的错愕,昨日临安城发生的事情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往了永安城,那夜所作的诗词同样规整起来送到了御书房中,想来用不了多久整个齐境就会知道他的才情。

        “罢了,罢了,想这么多作甚。”

        “诗词总归是小道,于国朝无碍。”

        田恒笑了笑,说起来齐境文风甚重便是自己年轻时对这也是极为推崇,可随着孟夫子任稷下学宫祭酒以来影响力的加大,不知不觉间自己早就已经偏向了文人治世务实的文章。

        “昨日拟的政令如何了?”

        转身望着御书房中正在提笔沉思的苏泉州道。

        “臣还在斟酌尺度!”

        苏泉州仰头苦涩一笑。

        北伐过后国内青壮亏空,如今芒种过后粮草的事是解决了,可人口的问题便成了重中之重,要知道虽然如今国内还有青壮可总不能打仗全部拉出去吧?

        “依原本的大齐律法。”

        “百姓之家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岁出人口赋钱,二百千为一算,以充国库安民生,百姓已经渐渐接受了,齐境人口也增长了不少。”

        “如今陛下想要战后恢复人口的心是极好的。”

        “可如今改为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四算,实在太过骇人了些,整整八百钱,怕是民怨四起啊!”

        苏泉州长叹道。

        场中良久无声,

        袅袅青烟从青铜鼎中升起,

        “五算!”

        田恒望着那袅袅青烟沉声道。

        “五算?”

        “五算,便是千钱,这……”

        苏泉州张大嘴呐呐的开口道。

        “民产子,复勿事三岁。”

        田恒再度开口道,

        “陛下这是在强逼百姓嫁女啊!”

        “如此政令历朝历代从未听闻!”

        “恐怕……”

        苏泉州欲言又止道。

        “为了大齐未来,区区骂名又有何惧?”

        田恒喃喃出声道。


  https://fozhldaoxs.cc/book/16207/8402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