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启明大唐 > 第七十四章 棉花与科举

第七十四章 棉花与科举


一连几日,白启依然带着三女逛街。来到了西市,或许是天气寒冷,这里比往常冷清了许多。而这几天大多都是白启再看,三女在卖,蓉儿发现白启也没有那么凶后也有些放开了,虽然她自己很少出来逛街,但购买的**一直很强烈。

        秀颖也不小气,看好什么也给蓉儿买上一份。

        白启来到了一家花店,终于见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棉花。看到棉花的一瞬间,白启的手都有点激动。

        棉花产于印度和阿拉伯地区,东汉时期传入我国西域地区,而后在高昌普遍种植。现在算是高昌特有,大唐并不种植,多当做一种观赏性的花来看到。

        大唐现在是没有“棉”的。

        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里的绵的解释是: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而这个“绵”非“棉”,“棉”这个字是从宋朝时期才有的。

        除了棉花,后世还有一种木棉,其实是木棉树,生长在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相传原产于印度。后世成为广州的市花。因为其纤维比重轻、短,容易飞花,这些特点使木棉很难用棉或毛的纺纱方法单独纺纱,用来填充衣服和枕头是很好的材料。

        唐朝现在叫棉花为“白叠子”,古人大面积种植和利用棉花作为新式的纺织品要等到宋朝。现在的棉花生产成本很高,制作出来的也是粗棉布,不如麻衣好,因为现在的麻织物的精细程度已经和后世差不多了。所以现在棉花基本上还是作为少数人的观赏植物。

        白启激动的原因是有了棉花就可以告别冰凉的丝绸内裤和粗糙磨屁股的麻质内裤了。

        白启的激动也引起了三女的好奇。

        秀颖问:“这就是白叠子嘛,高昌那边有很多。”

        岚嫣也开口道:“这花开时很漂亮,还会变色,花谢后就是这絮状的花,也很漂亮。”

        白启撇撇嘴调笑道:“头发长见识短,哼。”顿时惹来两女一阵粉拳。

        花店里还是很暖和,卖棉花的是个西域商人,而招呼白启的是个二三十岁的西域女人,操着一口标准的关中口音。

        “诸位是来买花的吗?真是不巧,刚开的一批花已经被几个老主顾订走了,现只剩下一些花期已过的花和绿植。公子可以看看这些绿植……”

        “你是这里的花师吗?”白启打断了这个女人的介绍。

        “是的,奴八岁来到长安,就一直跟着叔父养花,已经有快二十年了。不知公子有何吩咐?”

        “你们的白叠子有多少,长安哪里还能买到,我要花的絮和种子。如果你做不了主可以找个做的了主的人来。”白启直截了当的说道。

        西域女子福了一礼:“请公子稍待。”说着转身去了后堂。

        不一会来了一个头发有些白的大叔,穿着汉服却有一双蓝眼睛。见到公子道抱拳作揖道:“老朽麴()宝布,见过公子与诸位姑娘。”

        白启一听姓“麴”便问道:“麴姓可是高昌贵族,怎么到大唐来了?”

        麴宝布呵呵一笑:“老朽自小向往中原的文化,自隋朝就来此常驻,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可不是什么贵族,只是一个长安花店老板。”

        白启点点头也没多提,直接问道:“白叠子的种子以及花絮。不知道你有多少。”

        麴宝布沉吟一会道:“敢问公子要这么多种子和花絮作甚?”

        “种啊,这花那么漂亮当然是在我的花园种上一片,花絮用来填充枕头、被胎,这肯定要比芦花、柳絮要好吧。”

        “公子要在大唐种植这白叠子?”

        “是啊,不过你放心,我种了都是自己用的,不会和你抢生意的。”

        “公子误会了,老朽只是想告知公子,这白叠子的种植可非易事而已,并无他意。公子稍后稍后,老朽这就给你去取。”

        不一会麴宝布出来了,拿着一小袋子种子和一麻袋棉花。

        “公子,店里只有这些了种子和棉絮了,算你150文如何?”

        白启打开袋子,袋子里的种子已经脱棉了,而棉花袋子里都是没有脱籽的棉花。

        虽然不知道这算贵还是便宜,不过对于白启屁股来说,这都是便宜的。

        “可以。若你还有多余,或者从高昌运过来的我都要,直接送去临川琉璃店或者临川酒店就行。”

        麴宝布一怔,随即点点头道:“老朽去问问同行,如果有会帮公子收购的。”

        离开花店,白启在西市又逛了两天,买的大包小包的东西都直接让人送去店铺,王千的运输队会帮忙运回去的。

        十一二月份是唐朝士子们鱼跃龙门的日子,士子们从全国各地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集中到首都长安,首先向尚书省礼部报到,然后等候通知,入场应试。

        贞观时期的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种,影响力和作用最大的是常科。常科每年定期举行,国子监的学生和州县学校的学生报考,非州县学校学生,经州县政府考核后(即乡贾),也可报考,考中者,再由吏部考核录用。

        科举内容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六项。一般士大夫都喜欢参加明经、进士二科,明经所靠的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内容比较空洞。而进士科则比较实用,除试策问、贴经之外,还要加试诗赋、文章。

        能考上进士科的都十分吃香,甚至“缙绅虽位极人臣,不出进士者,终不为美"。也就是说当了宰相,而没有取得过进士头衔,都是终身撼事。而要考中进士,是十分难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五十岁能考中进士的还算年轻,而三十岁中明经的已嫌年老了,可见进士登第之难。

        考试及格者,当时术语称“进士及第”,与现代的“博士”学位相仿,是一种极为荣耀的身份。考试及格的第一、二、三名,更专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尤属荣耀中的荣耀。

        皇宮端门的城楼上,李世民和一众大臣正望着士子们鱼贯而入的肃穆行列,这是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一次春为闱,所以比较重视。

        吏部侍郎刘林普出班奏道:“陛下,自隋以来,朝廷科举,每年冬天一次,至春面罢,时间仓促,许多人来不及赶赴。而吏部选限也甚为迫促,铨选极不精细。老臣认为,应加以厘革,四季之中,应选人随到随选,随时注拟官职,为大唐多加以挑选有才之士。”

        房玄龄等一众大臣应声复议。

        李世民点头道:“刘爱卿此言甚是。大唐初立,人才匮乏,这科举乃是国家伦才大典,万不可马虎。尚书省下诏,即日起改为‘四时听选,随朗注拟,人以为便’,参考人数不以限制,我要让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李世民得意洋洋的道。

        “陛下圣明。”


  https://fozhldaoxs.cc/book/15868/82709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