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章 布政使之议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对此卫允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如今他已经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了,还兼着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再往上的话,那些个位置那一个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永安二年,四月初十的朝会,所有的封赏俱写入圣旨之中,由官家随身赵内官站在殿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口宣读。
“诸般封赏,众卿可有异议?”永安帝照例问了一句。
原本按照惯例,殿中众臣自然是尽皆附议的,永安帝也是这般想的,可永安帝左侧的文官群中,最前列的一人却站了出来。
“陛下,户部侍郎卫允,于平定蜀地战乱、收复失地、重整吏治之中,功不可没,如今有功之臣,皆有封赏,受到擢升,唯有卫侍郎,只得了些许虚衔,如此恐有失偏颇,请陛下明鉴!”
进言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卫允的那位师伯,如今的工部尚书秦家大爷秦伯益!
此言一出,殿中先是禁声一片,文武百官,包括韩大相公,卢老相公在内的满朝文武,尽皆被秦尚书这话说的一愣。
这家伙不是被说服了吗?怎么现如今又跳了出来,还当着官家和太后,以及满朝文武的面把这事儿给挑明了!
这是六部其余五位尚书,外加两位大相公还有五寺的卿正此时心里一致想法!
早在众人商议封赏事宜的时候,身为工部尚书,又刚刚立下大功,被加授从一品柱国之衔的秦伯益就跳出来反对了。
原因无他?就是针对卫允的封赏?全是些虚的东西,没有半点有用的。
“这········”
永安帝眉头微蹙?看着阶下立于大殿正中的秦伯益?颇有几分为难,不由得起身回头?冲着帘后躬身作揖,问道:“对于秦尚书所言?不知太后有何高见?”
帘后安静了片刻?才传出太后的声音:“秦尚书既然对哀家和皇帝的决定有异议,想必心中已然有了成算,哀家倒是想听一听,秦尚书觉得该如何封赏卫卿?”
太和殿中的文武百官?悉数将目光汇聚在大殿之中的那道身影之上。
只见秦伯益拱手一礼?微微躬身,朗声说道:“回大娘娘,卫侍郎在蜀地的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战后的蜀地何其糜烂?卫侍郎却能凭一己之力,聚起流散各地的各州县官员和士绅?才使的战后的蜀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秩序,卫侍郎功不可没?如今陕西布政使之位空悬,微臣以为?不如就让卫侍郎去陕西?任布政使一职?收拾陕西残局!”
一路的布政使乃是从二品的官衔,卫允如今乃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若是再加上京官比外地官员高上半级的习俗,卫允若是去陕西做了布政使,说是升官有些勉强。
但布政使这个职位又与其他外放的官员有所区别,虽然还有都指挥使和提刑按察使掣肘分权,但怎么也是一路的最高长官,实权在握,比之卫允的侍郎还是要高出一些的。
秦尚书这话一出,原本还有些结耳低语的大殿肃然一静。
上次的朝会之上,文武百官便因接任陕西布政使的人选吵得不可开交,有支持这个的,有提议那个的,这个说他精于政事,施政经验丰富,乃是不可多得的能臣,那个又说他素来勤勉,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一个结果,谁也说不服谁,其实说到底就是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罢了。
如今的朝局,看似平稳,可随着西北战事的结束,如今还勉力维持的平静势必会被打破。
若无外患,则必有内忧!
如今大周正值日月当空之际,新帝初临朝堂,除了那些个自禹州出来的心腹之外,于朝中没有半点根基。
太后又垂帘听政,执掌玉玺,名为辅助当今官家,收拢百官之心,稳定朝局民心,可文武百官之中,心思浮动者已不知凡凡。
现在的关键是谁也说不服谁,而且陕西政事颇为紧急,不能久拖,卫允虽然年轻,其能力如何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而且卫允乃是先帝宠臣,如今新帝临朝,禹州过来的天子近臣们不断被提拔,冲击先帝留下的老臣们的势力,方才的那道圣旨之中,对于那些锦衣卫将领们看似提拔,实则却是一步步的将他们从权力的中心剥离出去。
锦衣卫同知张千钧,卫允的小舅子,昔日受先帝之命,同卫允一同组建锦衣卫的老人,如今被调离了锦衣卫,去往北地的霸州任信安军的指挥使,看似是擢升提拔,实际是怎样的,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
还有卫允的亲信袁文绍,同样是一手组建黑甲军的锦衣卫元老,虽说被提拔成了锦衣卫同知,可袁文绍这个同知却和张千钧的同知有些区别。
最关键的是黑甲军的军权被交了出去,如今的黑甲军统领,乃是郭淅庭,在文武百官们的眼中,郭淅庭在调入汴京之前,可是禹州卫所的百户。
关键就在于郭淅庭禹州卫所百户的出身,在其朝臣们眼中,郭淅庭与如今的顾二郎,沈从兴,还有那个什么小段老耿之类的没什么区别,都是来自禹州那个小地方,都是当今官家的亲信。
而作为先帝宠臣的卫允,则被朝臣们主动划入前朝老臣的队列之中。
原本百官就因为山西布政使的人选僵持不下,这个时候,秦尚书忽然提议由卫允接任,虽有些人对此存疑,可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以卫允在西蜀平定吐蕃之乱展现出来的能力,完全足矣胜任山西布政使这个位置,便接二连三的站出来附和。
起先只有那么零星的几人,且大多都是和秦尚书交好的官员,可随着众人在心中掂量利弊得失之后,便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附议。
就连一向喜欢和卫允唱反调的兵部侍郎也说以卫允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山西布政使一职。
玉阶之上,龙椅后的珠帘之后,曹太后亦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朗声问阶下众臣,可有人有异议。
这个时候,卫允前些时候像永安帝示好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毕竟满朝文武之中,卫允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明确表示站在永安帝这边的先朝老臣。
而且永安帝还在禹州潜邸之时,卫允的所作所为,已然让永安帝心中把卫允看做了半个自己人。
但压倒永安帝心中最后一根稻草的,却不是这一点,而是昔日先帝临终之前,把他单独召至养心殿,于榻前所嘱咐的那番话。
永安帝的眼睛不禁变得愈发深邃,眼眸之中流转着道道晦暗的光芒,目光不经间朝着卫允看了过去。
卫允的能力确实不错,可汴京城的水有多深,永安帝比谁都清楚,这几个月的皇帝做下来,他感受到的不是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的快感。
而是掣肘,来自太后的掣肘,来自朝臣的掣肘!
连下个圣旨,都要征求大相公们和朝臣的意见,还要去求太后加印。
他可是皇帝,堂堂的一国之君,九五之尊,都有如此大的阻力,更遑论卫允一个区区的三品官。
若是想要完成先帝临终前的嘱托,还不知要等多久!
永安帝若只是个想安安稳稳做皇帝,守着那点权势不放的话,那他只要慢慢的熬下去就好,纵使现在不能亲政掌权,但他终究要比太后年轻将近二十岁,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可永安帝却不甘于此,小人物亦可有凌云之志,更遑论如今依然飞黄腾达,一步登天的赵总全。
变法改革,整肃吏治,解决大周如今面临的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使国力再上一层楼,厉兵秣马,北上燕云,收复十六州的华夏故土,使九州复归一统,完成大周历代帝王的未竟之志。
“太后,朕亦觉得秦爱卿言之有理,卫爱卿于平定吐蕃之乱中,确实居功至伟,而且卫爱卿乃是锦衣卫指挥使,此番西北之战,若没有北镇辅司的谍报司和黑甲军的话,只怕未必能够这么快取胜。
卫爱卿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虽未至西北战场,然其坐镇汴京,统辖锦衣卫,居中调度,亦功不可没。
此番论功行赏,锦衣卫之中的一应将领皆被擢升,若是独独将卫爱卿落下的话,未免会落人口实,说朝廷有失公允,亏待了功臣!”
永安帝立于龙椅旁,面对着珠帘之后的草台后,微微躬身,语气恭敬的说,态度很是恭谨,没有半点懈怠。
曹太后的声音再一次响起:“皇帝的意思是同意秦尚书的谏言,让卫爱卿去陕西接任陕西布政使?”
永安帝道:“朕确有此意,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珠帘之后的曹太后沉吟半晌,高声问殿下群臣:“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永安帝已经把话都说成这样了,谁还会有异议,论功行赏本就没有任何问题,如今卫允手底下的那些下属,一个个都因公获得了擢升。
而卫允这个大功臣,却只得了一些虚衔和褒奖,这让底下那些卖命的将士们怎么想,卫允堂堂户部侍郎,锦衣卫的指挥使,朝廷正三品的大员,都要遭受如此待遇,若是日后这种事情落到他们头上,又会如何?
“臣等附议!”
最关键的是,卫允本就是正三品的户部右侍郎,若是此时去了陕西,户部右侍郎得位置岂非就空了出来!
相比于陕西布政使,似乎户部侍郎这个位置距离大周的权利中心更近一些!
https://fozhldaoxs.cc/book/15774/82262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