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梦想并不遥远 > 第26章 第九章飞来横祸(1)

第26章 第九章飞来横祸(1)


上人生的旅路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引子——有岛武郎

        a、在解放军报社“打工”

        北京,作为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是全国亿万人民向往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在北京上学的莘莘学子来说,更是有莫大的吸引力。

        人生有无数次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对你的成长进步和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两年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争取留在北京。因为,大家感到这里是让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我也做着同样的选择。是留在北京,还是再回到原单位?我在不断地权衡利弊。

        留在北京对今后的发展肯定大有好处,但到一个新单位,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再回到原单位,过去打下了基础,领导重视,环境熟悉,工作起来轻车熟路。

        事业和发展重于一切。我最后打定主意,一定争取留在北京。

        1988年11月17日,我在北京召开电视连续剧《重返沂蒙山》新闻发布会时,认识了总政治部群工部副师职干事郑怀盛。后来,他调到军报后备部任主任。我到北京上学后,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在上学期间,他还约我和同学郭文忠为他负责的杂志《中国民兵》写了一篇“《地道战》的故乡”的文章:

        《地道战》的故乡

        燕山山脉脚下有一个顺义县龙湾屯乡焦庄户村。这是个只有300多户的偏远小村,因地道战而闻名中外。人们熟知的电影《地道战》就在这里拍摄的。不久前,我们走访了这座古老而英雄的村庄。走进神奇如同迷宫一般的地道里,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张自颐馆长打开话匣子:“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焦庄户的民兵共消灭敌人150多名,而自己只牺牲了7位同志……

        /高老忠和马福:关于一座孤坟/

        在焦庄户东北角有一座孤坟,掩埋着老村长马福。他就是电影《地道战》中高老忠的原型。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当高老忠夜晚披衣来到村口时,发现了正在悄悄进村的敌人,于是,他在黑夜中,向大槐树跑去,当他终于将警钟敲响时,却被敌人包围了。钟声惊醒了熟睡的村庄,钟声发出了战斗的命令。然而,他被敌人的子弹穿透了胸膛……

        所不同的是,生活中的“高老忠”没有牺牲。他是1979年老死的。早在1939年秋天,在焦庄户建立民主政权时,他当选为焦庄户的第一任村长,并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后来,他亲手组建了焦庄户民兵中队,并由20多人,发展到80多人,成为对敌斗争的有生力量。

        在对敌斗争的残酷日子里,敌人三番五次进村抓人。他家中几间草房被敌人烧了,变为一片废墟,他哥哥也被敌人抓住打得皮开肉绽。赤手空拳,怎能与敌人斗争他想到了枪。在一天夜里,他便率领十几个民兵来到了伪保长家,让他把枪“捐献”给游击队。有了枪,马福便拟定了第一个行动计划:开展除奸工作,打掉敌人的耳目。除掉汉奸伍一子后,马福的名声大振,让鬼子伪军闻风丧胆。

        在老村长马福的领导下,焦庄户村的抗日斗争局面很快打开了。他们埋地雷、扒铁路、破公路、割电线,给敌人—个又一个沉重打击。仅割电线就3万多斤。

        1943年冬天,这里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鬼子认为大雪天不会有民兵活动,便想利用这个机会运送物资。这天,马福率民兵中队在公路上埋了地雷,尔后,他们埋伏在路边的树丛里。等到鬼子的汽车开进雷区时,一声巨响,汽车被地雷炸翻了。民兵和区小分队20多人一拥而上,打死押车的鬼子,缴获了电台、□□、子弹和车上的所有军用物资。当敌人增援时,民兵们早已进入地道,无影无踪。

        无疑,老村长马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他在历尽了艰难困苦,饱尝了人间的风雨雪霜后,静静地安息在村东北的坟地里。焦庄户人民没有忘记他,每年的清明节,全村的人都会来到他的坟前,给他扫墓。

        /过去的岁月与今日的泪水/

        在没有见到石英宁时,我们先见到了她的茅舍,5棵高大的杨树矗立在院子里。

        我们没有进屋,久久在杨树下站着,回忆着这4间屋内屋外曾发生过的故事——

        石英宁是17岁那年嫁到焦庄户的,那一年是1943年初春。她做姑娘时曾念过两年书。来到焦庄户后,当上妇救会主任。从此,她便发动全村妇女,积极为前线缝制军衣、军帽、军鞋。

        1944年农历正月初一,县妇救会主任苏健来焦庄户开展工作时,突然,在村南的雪地里遇上了敌人,一颗子弹击中了苏健的脚脖。她负伤了,被安顿在石英宁的家中;白天,石英宁便将苏健背进地道内躲藏,低矮潮湿的地道进出极为困难,石英宁拘着苏健一步一步地往地道里拖。

        由于地道内条件恶劣,苏健的伤口恢复得很慢。2个多月后,苏健的脚才有所好转,伤口也渐渐地好了起来,终于可以重返前线了。当苏健紧紧抱住石英宁做最后的告别时,她俩都哭了。

        这一别,就是42年。当年只有18岁的石英宁,如今已是60岁的老人了。而苏健,也是63岁的老人了。她已从保定农业大学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每当她跟儿孙们讲起过去的往事,总想要寻找40年前的救命恩人。1976年,她们相见了。

        那天,石英宁没有在家,苏健来到草房前,久久伫立,她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位年轻媳妇为她端水送药的情景。

        石英宁串门去了。当她回到家远远地看见苏健时,竟问:“你找谁”

        苏健没有说话,只扑上去抱住了她:“我回来了!”尔后,两个人都失声哭了。

        在我们见到石英宁时,看到这位老人身体很健康。

        石英宁告诉我们,她是在1944年入党的,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党员了。说罢一阵伤感。

        为什么我们不解。

        她说:她的丈夫原是民兵中队长,后因被捕,被敌人关了半年多。当她的丈夫被我地下工作者救出后,村里有的人便怀疑她丈夫变节了。而她,因此中止了党的关系。她并不在乎,照样为前线缝制军衣、军鞋。在解放后的许多年里,她曾想到过要党组织调查这段历史,她的唯一要求是把她的党组织关系接起来。然而,她最终未能如愿。

        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的《解说词》里,只做了如下记载和介绍:“1943年4月,焦庄户成立妇救会,石英宁任第一任妇救会主任。”对于她入党的事只字未提。

        她希望在她的有生之年,能接上党组织关系。乡武装部长说:“她一个农村老妇,别无它求!”

        她仍然在等待着。

        /皇帝、战犯以及主席的心愿/

        有一个日子让焦庄户人觉得有些不平常,那是1965年10月24日。—辆高级轿车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前停了下来。从车里走出一位戴眼镜的老人。这位个头不高且有些瘦弱的老人,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皇帝来了!”

        “小皇帝来了!”

        村民们的说话声让溥仪听见了,他便回过身来,友好地向人们点了点头,说:“我可不是皇帝了,更不是小皇帝了!你看,我如今可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头了。”馆长握着溥仪的手说:“欢迎欢迎,先生做皇帝时我还是您的臣民呢!”溥仪微微一笑,忙摆手说:“老黄历了,不提不提!”

        小皇帝来焦庄户了。这消息不胫而走,全村人便争先恐后想一睹这位昔日皇上的风采。

        溥仪在馆长的引导下,先参观了焦庄户的民兵英雄事迹展览,尔后又小心地钻入地道,转悠了老半天,最后从牛槽出口爬出来,十分兴奋地对馆长说:“了不起,这地道真了不起!”馆长说,那就留墨迹吧!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是溥仪的题字。他说他特爱主席的这首词。

        接着,经□□周总理批示。第一批特赦战犯杜聿明、范汉杰、廖耀湘、宋希濂等一行获准来参观地道战遗址。

        当年的老村长马福与他们一一握手。杜聿明后来才知道,与他握手的这位普通老头,就是当年声震冀东战区的“老统一”。而马福心里也在嘀咕:噢,原来我们费劲打的就是你的部队。

        时针倒拨。

        1948年2月28日深夜。以杜聿明为兵团司令的国民党军队的一部1400多人,向华西、华北门户焦庄户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他们要清理一下这个门户上的所有障碍,以确保这个门户内安定。然而,焦庄户的130名民兵,在马福的领导下,与这10倍多的蒋军展开了残酷激烈的地道战。他们用各式土枪土炮和自制地雷,同现代化装备的敌人作战,连续多次重创从东、西、北三面而来的敌人。这一仗,让杜聿明十分恼火,他甚至怀疑是否遇上了“共军”主力。当他确信不是主力部队时,又集中兵力从南发动攻势,结果,被马福的“关门打狗”战术,用了一天时间,与邻村民兵一起,终于打败了敌人的进攻,切断了华北与东北的交通,置杜聿明于孤军之地。据说,此事在蒋军中引起极大震惊,□□曾在电话上大骂杜聿明。而在焦庄户的民兵指挥部岗楼上空,“人民第一堡垒”的红旗仍高高飘扬着。

        看过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的人,谁也不会忘记主人公萧长春。在焦庄户,我们见到了“萧长春”,只是他叫肖永顺。我们想听一听他与浩然以及有关合作社的故事。他说:“我认识浩然那年他才20岁。他当时是(河北日报)记者。他常来焦庄户,也常住在焦庄户。那时,他腰里总是带一把□□,骑着自行车挨个村跑,累了,就在农民家歇息;饿了,就到农民家吃一口。若事不急,他便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收庄稼。他的小说《艳阳天》就是以焦庄户为背景创作的。那是1965年,他给小说起名叫《惊涛骇浪》,后来才改为《艳阳天》的。

        60年代初,肖永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民兵战斗英雄”,受到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作为一个“民兵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表彰大会。主席曾亲切地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你们利用地道开展游击战争,不简单呐!我以后一定到你们挖的地道里看一看!”但是,主席终于因国事繁忙,而未能如愿。时至今日,一直成为焦庄户父老乡亲们的一件遗憾事。

        (原载《中国民兵》1991年2期)

        这样,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郑怀盛主任。由于关系处的不错,郑主任非常重视,经过多方努力,在多数同学未能如愿留京,回到原单位的时候,我如愿以偿地被借调到《解放军报》社后备部帮助工作。

        借调,也就是工作关系还在原单位,工资、福利都由原单位发,人在报社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表现得好就可以正式调入报社。

        到了报社工作,我才深深体会到在军报发一篇稿子是多么难。全军几百万部队,每天寄到报社的稿子,都用麻袋装。那时报纸就四个版面,报纸发的每一篇稿子,不说是万分之一,也得千分之一。现在想想,我当兵第二年就在军报上发表了4篇稿子,确实是一个奇迹。

        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工作上非常努力。

        1991年11月20日,云南发生了一起持枪抢劫昆明翻胎厂刚从银行提出来的工资款案件,厂专武干部黄学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国家和人民财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送了黄学智的英雄事迹后,当时的中央□□□□批示,对这一典型要大力宣扬。

        专武干部属于军报后备部宣扬的范畴,于是,郑主任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我和同在军报帮助工作的孙洪涛。

        接到任务后,我们立刻乘飞机赶到云南昆明翻胎厂进行了采访。

        由于英雄的事迹非常感人,再加上材料翔实,我们很快就写出了稿子。

        云南省军区宣传处的同志对我们非常热情,当我们完成任务后,又专门派人带着我们到西双版纳、石林、大理、中缅边界等地旅游观光。我还趁机在属于缅甸的国土上照了一张照片,算是出了一趟国。

        回到北京后,我们采写的长篇通讯《回荡在春城的凯歌》,很快在《中国民兵》杂志头题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

        回荡在春城的凯歌

        ——记云南省昆明市翻胎厂专武干部黄学智

        引子

        当北国寒风凛冽,银装素裹的时候,这里仍是山青水碧,百鸟啁啾。

        波音747客机在空中盘旋一周后,平稳地降落在这个四季温暖如春的城市——昆明。

        黄学智,你这位普普通通的专武干部,我们追踪你,是为了解开一个谜。

        a、昆明上空的枪声

        1991年11月20日,春城昆明丽日蓝天,微风煦煦。穿市而过的盘龙江面上,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海鸥在自由地翱翔,清闲的人们,正逗引着孩子向天空投撒面包及各种食品,以欢迎这象征着给春城人民带来了吉祥如意的“远方来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以亚运精神迎接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昆明举办”的宣传标幅,整个昆明处在一派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在僻静的南华街,突然,一支冰冷的枪口抵住刚从南屏街上银行取款出来,正等车返回的昆明市翻胎厂会计胡慧芳的太阳穴上:“不许动,把钱交给我!”在这生死关头,胡慧芳紧紧抱住钱袋。陪同护款,站在不远处的厂专武干部黄学智看到此情景,立即意识到:出事了!有人要抢钱!他不顾个人安危,面对乌黑的枪口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伸出左手抓住歹徒持枪的右手腕往上一扭,挥起右拳向歹徒肘关节部砸去。只听“叭!”地一声,子弹呼啸着射向天空。歹徒的身子晃了晃,疯狂地挥舞着拿枪的手,嘶力地叫道:“哪个敢上来!”此刻,一同前来取款的该厂财务科长陈祖钰,不顾自己左腿残疾,猛扑上去死死勒住歹徒的脖子,“叭”第二枪响了,子弹射在出纳员介莉的脚前,直冒青烟。介莉毫不犹豫,一边扑向歹徒,一边大声呼喊:“抢钱了!抓坏人!”歹徒也疯狂地叫着:“谁上来就打死谁”并拼命挣脱,企图开枪射击,但黄学智、陈祖钰两同志仍紧紧抓住他的右手往下按,致使罪犯枪口朝下不能对人射击,又一颗子弹飞出枪膛,打在地上。趁此机会,胡慧芳拎起装钱的袋子,交给快步迎上来的另一会计李玉坤,把钱袋转移。这时另一名罪犯看到同伙被擒,即提着枪冲到黄学智、陈祖钰身后,用枪管、枪柄猛砸二人的头部,妄图解救同伙。顿时,黄学智、陈祖钰二同志头部鲜血直流,陈祖钰被打倒在地,黄学智的双眼被喷涌的鲜血遮住了,但他仍然紧紧抓住歹徒持枪的手,他只有一个念头:“我就是死,也决不松手!”陈祖钰忍住头部的剧痛,翻身跃起和黄学智一道压住歹徒,他想:只要牢牢抓住这个罪犯,其他的最终也跑不了!

        正在这紧要关头,闻声赶来的昆明市电器厂—服务公司经理曾明贵挺身而出,他机智地绕到另一歹徒的身后,瞅准时机勇敢地冲上去,一把抱住歹徒的腰和双臂,抬起全身,使其双脚悬空。歹徒乱蹬乱踢,拼命挣扎,无奈双臂被曾明贵死死勒住,子弹再次飞向天空。年逾花甲的省建三公司退休老工人岳继先从家中跑出来,弯腰去抓歹徒的脚;路过此地的个体劳动者胡云顺听到曾明贵喊话:“快来下他的枪!”即冲过来双手扭住歹徒的右手。经激烈搏斗,夺过了歹徒的枪,并用枪柄向还在拼命挣扎的歹徒头部砸去。在闻讯赶来的“迎宾楼”米线馆女经理赵育梅及其他群众的协助下,黄学智、陈祖钰也夺下了另一个歹徒的枪,将其制服。

        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斗,前后仅用了10多分钟。

        据审查:这两名歹徒,一名叫陈宏图(男,24岁),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系该市纺织厂工人。去年6月自动离职,流窜云南,与其表弟、佳木斯市无业人员赵宇林勾结,租住北河埂一农民出租房,先后两次窜到边境以高价在黑市上购买了两支□□、子弹85发。他们认为:“手里有了枪,搞钱就容易了。”多次策划,准备抢劫到银行提取现款的人。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黄粱美梦,在强大的无私无畏的春城人民面前,两名歹徒得到的则是两颗正义子弹的惩罚!

        b、英雄群体的雕塑

        参加这场生死搏斗的有干部、工人、个体户;有党员、群众;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治安立了大功。这难道不正是一组英雄群体的雕塑吗

        当上述同志与犯罪分子展开英勇搏斗的同时,还有许多同志也正在为尽快制服歹徒而奔忙着。昆明市电器灯具厂营业部经理陈立新迅速打电话向公安局“110”报警,市旅游服务公司商品经营部出纳员莫琼仙也跑步到南强派出所报案。

        南强派出所接到“有人在南强街打架”的报告后,并没有因为把抢劫误报为“打架”这样的“小事”而漫不经心,而是闻讯迅速出动。民警贾志雄等4人和联防队员耿代辉迅速兵分两路向出事地点包抄过去。正在户口段工作的户籍民警段伟也闻讯冲向出事地点。同时,盘龙分局防暴大队、市公安局防暴队也迅速赶到现场。

        在这场与罪犯展开的生死搏斗中,还出现又一曲使人兴奋的凯歌:当出纳员介莉同犯罪分子搏斗时,她身上挎的装有502833元现款的挂包带被扯断了,现款撒了一地,谁也顾不上去拾。当犯罪分子被制服后,尽管街上人很多,随手可以捡到钱,但事后将地上的钱集中到派出所清点时,竟然一角一分也不少!参加清点的人无不感动,大家说,这真是一曲共产主义凯歌,是对所谓“90年代良心贬值,人人向钱看”谬论的有力批驳。

        在这场生与死的搏斗中,这么多有名的或无名的群众参与进来同犯罪分子搏斗,不是偶然的,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对此,我们曾经访问了这一英雄群体雕塑中的几位,且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昆明市翻胎厂专武干部黄学智说:“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抓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民群众的高尚品德和职业道德。我跟财会人员来取款,职责就是保护钱,一看到罪犯亮枪,我马上就明白他是要抢钱,我怎么能够让他得逞呢所以面对歹徒的枪口我毫不扰豫地冲上去了。”

        胡云顺说:“平时我最痛恨抢劫、撬门扭锁的歹徒和吸毒的坏人,前几年,看到报纸上刊登的青年记者安珂斗歹徒,周围人无动于衷,致使这位记者光荣献身,非常气愤,当时我就说,假如我碰上绝不袖手旁观,这不真碰上了,我就冲上去了”。

        赵育梅说:“就是,前几年报纸还刊登过空军干部□□礼见义勇为,许多人眼看着他被歹徒刺死,真是不可思议,如果我在场,丝毫不会犹豫”。

        这就是为什么手中有枪的犯罪分子败在手无寸铁的春城人民手下的原因。

        去年12月2日,为伸张正义,弘扬正气,昆明市委、市政府在市公安局礼堂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见义勇为与歹徒英勇搏斗的11位干部和群众给予了表彰。□□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黄学智、陈祖钰、曾明贵“昆明市治安模范”光荣称号。同时授予黄学智、陈祖钰“保卫国家财产优秀干部”光荣称号,授予曾明贵“昆明市见义勇为勇士”光荣称号;授予介莉、胡云顺、岳继先“昆明市优秀治安积极分子”光荣称号;授予赵育梅、胡慧芳、李玉坤、陈立新、莫琼仙“昆明市治安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另外,给盘龙公安分局南强街派出所记集体三等功,给贾志雄、周松等6名干警嘉奖。

        c、浩然正气满春城

        春城群众勇斗歹徒的壮举和两位勇士负伤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许多单位和群众向有关单位打来电话、电报,询问伤情,表达崇敬之意。□□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杨发银、昆明市副市长傅国英、市政府秘书长李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兼昆明市公安局长杨明等同志,先后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了黄学智、陈祖钰,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伤势,赞扬他们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有功之臣,不愧是春城勇土。傅国英副市长还指示医院的领导,一定要选派最好的医生为他们治疗,把他们的伤尽快治好。

        中央社会治安治理委员会也给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发来致敬电。

        在昆明市翻胎厂,勇士们的事迹更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职工们络绎不绝地找到厂领导,要求组织干部群众去慰问他们,以表达全厂职工的敬佩之情,要求重奖他们,以鼓励发扬这种在关键时刻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精神,要求解决黄学智住房窄小的困难,以表示工厂和全体职工不能亏待他们……

        两天之后厂里就做出了决定,为黄学智记一等功,为陈祖钰记二等功,并给黄学智、陈祖钰晋升一级工资。该厂厂长王棠森说,正义总是要战胜邪恶,这是我们社会的—个优势,工厂之所以要作出这些决定,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人们,在邪恶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社会治安才会越来越好,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才会有安全保障。

        当我们见到黄学智时,他已出院回家休养。他那不足12平方米的简易木板房虽不宽敞,但收拾得整齐有序,踏进房门,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亲手刻在一个瓷盘底上的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采访间,他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厂里有一个青年职工,平时牢骚满腹,总感到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当听说了人民群众斗歹徒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他买了水果、营养品多次去看望黄学智。黄学智感慨地说:“可见正义之举是如何深入人心,我受的伤再重也值得!”

        黄学智在众人协助下勇擒歹徒的英雄壮举,决非凭一时的冲动。前年8月的一天,他带着妻儿到棕树营菜市场买菜,看到有一个扒手趁一位正在买菜的女同志不备,将其放在自行车篮中的提包拿走。黄学智立即追上前去,帮那位女同志索回了装有现金的提包。去年10月4日晚,昆明地区下了一场大暴雨,深夜两点,黄学智被一阵“快来堵水”的叫喊声惊醒,起来一看,洪水离自家门台阶只有二三厘米高了,但他没有顾自家,毅然跑去帮别人家堵水,直到把三位孤寡老人的门坎全堵好后,才跑回自己家里,可此时洪水已开始流入了房间……

        这次粉碎抢劫案的事实证明,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弘扬正气,人人动手,立足于行动,再狠毒、再凶残的歹徒也会变成过街老鼠。社会治安就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原载1992年第3期《中国民兵》)


  https://fozhldaoxs.cc/book/15480260/625557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