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摇滚教父 > 第462章 人情和筹码

第462章 人情和筹码


“歌曲开始,一段精彩的木吉他分解和弦拉开了歌曲的序幕,在这里,圣-安迪第一个和弦没有用传统的第一把位的a和弦,而是使用了第五把位的和弦,使音色更为亮丽而又不失哀怨,接着一个a7和转位大和弦紧跟着大d和大f和弦,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就展现在大家得面前了,简单而又有力,为整首歌曲得气氛进行了铺垫。

        …………

        整首歌曲从慢到快,从轻到响,最后复归与平静,他们把整首歌演绎得出神入化,情绪控制也恰到好处,激情四溢的吉他的l更是为这首歌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毫无疑问,《天堂的阶梯》配得上一个五分(满分五分)的评价。

        《芝加哥太阳报》,史蒂文-蒙哥马利。”

        卧室里,一名头发染成粉色的朋克少女坐在床边,放下手中的报纸,问道:“这是第几个五分了?蒙哥马利对你们还真是偏爱。”

        从乐队成立早期开始,在西奥多的推动下,当时的唱片合约方二十世纪娱乐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对以史蒂文-蒙哥马利为首的一批乐评人进行公关。

        不过从乐队的唱片合约转入到ad唱片之后,就减少了这方面的开支。

        不是因为吝啬,而是没那个必要。

        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亦或是传统的畅销界,评论家们的影响力都在逐步降低,这是互联网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在过去的时代里,评论家们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大,是因为公众没有自己的发声渠道,在决定为某一部作品掏钱之前,只能从广告和评论家们的评论中获取信息。

        如果买回去之后感到后悔,也只能告诉身边的朋友,而无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张专辑就是一坨屎,千万不要为它花二十美元”。

        而现在,互联网给了公众这样一个渠道,想知道一张专辑是否受到好评,去任何一个主流音乐平台上看歌曲下方的评论就知道了。

        自然而然,评论家们对市场的影响力就降低了许多。

        其它领域的评论家过得如何,罗杰不是十分清楚,但在乐坛,就算是史蒂文-蒙哥马利这样的顶级乐评人,这两年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记不清,大概有十几个吧。”

        罗杰赤|果着上身,露出结实的肌肉,双手交叉在脑后,开口道:“现在已经不是乐评人的时代了,没必要太在乎那帮人的看法,歌迷们购买一张专辑只会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不是某个评论家给它打了满分。”

        有一个很讽刺的现象是,虽然乐队减少了在乐评人身上的“公关开支”,但那些乐评人们却恨不得将罗杰三人的作品捧到天上去。

        尤其是《摇滚圣经》系列,从第一部《波西米亚狂想曲》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先导单曲《天堂的阶梯》,每一部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比如说,在史蒂文-蒙哥马利的专栏当中,仅仅只是四部《摇滚圣经》,就“诞生”了超过十首满分评价的单曲。

        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话有误导的嫌疑,停顿了片刻,罗杰又说道:“格莱美依然是乐评人的地盘,虽然他们对格莱美的影响力也在不断降低,但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如果你对格莱美有想法,可以考虑在乐评人身上适当投资。”

        乐队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彻底中断乐评人方面的公关开支,原因就在于此。

        明星们和评论界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默契,对格莱美有兴趣的大牌明星,必须要适当地给乐评人们一定的好处。

        这里的好处,大多数时间里是指现金,比如说这篇刊登在《芝加哥太阳报》上的专栏文章,就价值三十万美元。

        当然,对格莱美没兴趣的纯商业明星,或者是不可能得奖的小明星,就没必要去花这笔钱了,评论界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形式上的帮助。

        这帮老家伙们虽然已经快要被时代所淘汰,但毕竟还没有彻底被淘汰。

        虽然这是迟早的事,但罗杰三人绝对不会做这个出头鸟。

        如果谁先砸掉这帮老家伙的饭碗,一定会受到极为强烈的反扑。

        左右不过是一年两三百万美元的开销,就当是花钱买平安了。

        “我的经纪人建议我竞争明年的格莱美。”

        雷蒙娜-拉维尼伸了个懒腰,抱怨道:“我觉得肯定争不过你们,打算集中资源,专攻最佳摇滚女歌手。”

        她确实是在抱怨。

        《我的大团圆结局(y)》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很出色,也让加拿大女孩认为这是自己更进一步的机会。

        三大通奖不必去想,那是大牌明星们角逐的舞台。

        但摇滚类的分类奖项,总归是可以争一争的吧?

        谁知,刚刚和经纪人确认了这一目标,连公关奖项的团队都找好了,定金也预付了,却得到一个让人感到“惊悚”的消息。

        罗杰打算用《滚石》专辑横扫2005年格莱美!

        在雷蒙娜-拉维尼想来,所谓的“横扫”,就是拿下一切有可能拿下的奖项。

        很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无论罗杰的计划能否成功,都意味着在这个颁奖季里,双方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和罗杰三人这种“怪物”竞争?

        只是想一想,雷蒙娜-拉维尼就觉得人生无比的灰暗,连半点希望都看不到。

        “我们的目标是年度专辑和最佳摇滚乐队,如果有可能的话,年度制作和年度单曲也会尝试着竞争。”

        罗杰清楚女孩的想法,开口道:“原则上来讲,很少会有一张专辑同时获得年度专辑和分类最佳专辑的奖项,单曲也是同理,所以我们不存在冲突。”

        同时获得年度专辑和分类最佳专辑的,并非没有先例,但却极为罕见。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张专辑获得了年度专辑,就默认放弃了分类专辑奖项的竞争。

        除非这张专辑出色到不给它颁奖,格莱美就会失去公信力的程度,又或者是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前者在格莱美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至于后者,更加不可能和《滚石》这张专辑扯上任何关系。

        至于说用反战主题的《郊区的耶稣》去冲奖……

        得了吧,按照现在的大选局势来看,象党的鹰派获胜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别看北美整天喊着言论自由,其实政治风向那一套,一点都不比不可描述国度逊色,玩得无比顺溜。

        与其去博那不足百分之十的几率,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将《滚石》作为冲奖的唯一选择。

        至于《郊区的耶稣》,直接放弃申报,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用《滚石》去冲击年度专辑和年度制作,用《郊区的耶稣》竞争摇滚类的分类奖项?

        这看起来很美好,但却很有可能导致支持乐队的会员们分散选票,然后一无所获。

        若是出现了这种情况,那才是真的搞笑。

        “年度专辑……多久没有摇滚专辑拿到这个奖项了?十年?”

        女孩的语气有些古怪:“专辑类的奖项我没什么希望,那张专辑其它的歌是什么水准我心里有数。”

        《我的大团圆结局》这张专辑中,只有这一首歌的质量算得上优秀,其它歌的质量都要差一些。

        虽然没差到低于水准线以下的程度,但也远远称不上出色。

        这样一张专辑,想要竞争格莱美,难度还是大了些。

        雷蒙娜-拉维尼的目标只是定在了单曲类奖项上面。

        至于最佳摇滚女歌手,纯粹是因为没什么强力的竞争对手,只要表现稍微出色一些,就具备竞争这个奖项的可能。

        毕竟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同,出色的摇滚女性实在是太少了,几乎和圆滚滚一样稀有。

        并非女性不能在摇滚领域获得较高的成就,事实上,顶尖的摇滚女明星也是有不少的。

        例如有着摇滚教母之称的蒂娜-特纳(ta-trner),最巅峰的时期几乎可以和猫王并肩。

        若非过于混乱的感情生活使得这位摇滚教母迅速堕落,或许就没有后来那些天后们什么事了。

        而融合了摇滚和流行的超级天后麦当娜,更是八十年代中绝对的乐坛第一巨星。

        但若是真的细数下来,就会发现,在真正出色的摇滚音乐人中,女性占据的比例实在太低。

        在罗杰的印象中,八十年代之后,称得上优秀的摇滚女歌手,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其中还有一半是某支乐队的成员。

        至于最近的这一年……

        至少在北美,雷蒙娜-拉维尼就是摇滚女歌手中最出色的那几个人之一。

        虽然有一个“之一”,但在彼此硬实力上相差不大的时候,比拼胜负的关键就在于那些场外因素,而不是谁的作品更出色,谁的影响力更大。

        在格莱美的竞争当中,有一个最为简单的原则。

        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果某位明星的公关经费远远超出其竞争对手,那么只要没有被格莱美的大部分会员所厌恶,胜率也会和经费一样,远远超出其他人。

        想到这一点,罗杰很干脆地问道:“你准备在格莱美上投入多少钱?”

        “两百万美元,外加接下来三个月的大部分时间。”

        女孩的脸上明显有着疑惑,但却没有问罗杰的目的,很干脆地说道:“两百万美元里,我自己出一半,公司也会出一半。”

        作为一个二线歌手,在格莱美上投入两百万美元,这已经是不低的开支。

        甚至可以说是冒着很大的风险。

        对于明星们来说,尤其是女明星,虽然收入不低,但开销也同样惊人。

        不花出大笔的美元,怎么可能保持在人前的时候永远光鲜亮丽?

        事实上,对于很多算不上大牌的明星来说,入不敷出才是常态。

        不需要专门去调查,罗杰也可以大致猜测出来,加拿大女孩的竞争对手们,在格莱美的公关上,投入的经费大致也就在这一档次,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或许有个别人花的钱会多一些,但最多也就是三百万左右这个数字,不可能会更高。

        毕竟都是同一个层次的明星,收入和开销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再考虑到成本和回报,不可能有人拿出巨额的经费砸在格莱美上。

        格莱美能够带来的无非就是名气,名气可以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粉丝和可持续的收入。

        归根结底,冲击奖项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赚钱。

        当投入高于可预期的利润的时候,这笔投资,就会变得不值得。

        更何况,还存在着冲奖失败这个风险。

        也就只有那些早就不缺钱的大牌明星,才会仅仅只是为了提升名气,不惜成本地砸下巨额的公关经费。

        但也很少有人这么做,差不多十几年才会发生一次。

        “两百万美元吗?确实不算少了。”

        罗杰点点头,思考了片刻,开口道:“别的奖项我帮不了你,最佳摇滚女歌手这一块,如果你真的想要,我可以帮你拉到一部分选票。”

        加拿大女孩眼中露出惊喜,感谢的话语张口欲出。

        但还未开口,就被罗杰打断了:“你先想清楚再告诉我要不要这座留声机。”

        罗杰的话只说了一半,但雷蒙娜-拉维尼却明白了罗杰的意思。

        帮忙拉票可以,但只会帮一次。

        是要用在这一届格莱美上,还是用在其它地方,要女孩自己决定。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人情,用完了,也就没有了。

        以两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罗杰也只会帮她这么一次而已。

        至于以后,即使还会帮忙,那也是以ad唱片大股东的身份,为罗杰自己争取利益。

        后者,是要考虑成本的,力度自然有限。

        这个抉择不算困难,但雷蒙娜-拉维尼却犹豫了许久,才开口问道:“我可以要一张精品专辑吗?发行时间你说了算,唱片合约之内任何时间都可以。”

        这个回答有些出乎意料,罗杰诧异地抬起头。

        这个女孩,比罗杰所了解到的,还要聪明。

        不,应该说是精明。

        两人的目光对上,罗杰似乎明白了对方的想法,也清楚了女孩愿意付出的筹码。

        犹豫了半分钟,罗杰点点头,开口道:“可以。”


  https://fozhldaoxs.cc/book/14760/77088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