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抢救大明朝 > 第1615章 帝国的理想

第1615章 帝国的理想


把世界统一起来好吗
        在朱仲树的大明通史下中,用了整整一个大章,来分析世界统一的想法在大明帝国产生,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思潮的原因。
        首先,他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把世界统一起来,置于天朝联盟之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了,出现在兴福末年,成长于咸嘉年间朱怡铀的年号,最后在乾圣年间朱伯濂的年号成为国策的“混同夷夏”,并不是说要把全世界所有的大王、大公都喀嚓了,换上大明朝的巡抚、知府。这个时代的明朝君臣还没糊涂到这种地步,他们知道自己的朝廷管不了那么多事。
        他们想要的“世界统一”和“混同夷夏”,仅仅是将天朝联盟扩张到全世界建立一个以大明帝国为宗主的世界新秩序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朱耀飞当然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他不认为大明帝国和天朝联盟有征服世界的能力和必要。
        因为要征服世界,拿下印度、中东和非洲东海岸这些地方是不行的,必须得拿下实力强大,而且距离大明本土实在太过遥远的欧洲和美洲的西海岸。
        既然做不到,那就没什么好与坏了。
        但是朱伯濂在他的大明通史中却说,在兴福末年直到最后确立“混同夷夏”国策的乾圣年间,大部分人明朝人都认为世界应该在大明帝国的领导之下。
        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整个世界真的需要一个领袖,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大明帝国。
        因为大明帝国领导的天朝联盟实际上拥有了半个世界
        既然已经有了半个,为什么不拿下一整个呢
        而且,在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领导下的另外半个世界并不安宁,在那几十年中非常动荡。
        先是罗马帝国爆发了“摄政王之战”以塞尔维亚国王腓力一世为首的联盟同以奥尔良公爵为首的联盟之间展开了内战。
        这场内战进行了差不多十年,最后仍然难分胜负,双方在维也纳签订了一份共治条约,规定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奥尔良公爵辅佐路易二世统治西帝国。而腓力一世则担任东帝国的摄政王。
        另外,在这份共治条约中,奥尔良公爵和腓力一世还达成了一个共同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协议。
        规定由腓力一世率领东帝队进攻伊斯坦布尔,将奥斯曼帝国一举逐出欧洲。
        而奥尔良公爵则率领西帝队则在突尼斯登陆,夺取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北非。
        在共治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年,喘够了气的“罗马双雄”就开始向奥斯曼帝国发动进攻了。
        而这场战争整整打了八年,奥斯曼帝国损失惨重,在北非失去了突尼斯、阿尔及尔、昔兰尼加。在欧洲方面则丢了伊斯坦布尔周围包括亚德里亚堡以外的全部地盘,整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在奥斯曼帝国陷入危机的同时,印度这边也乱成了一团。帖木儿帝国陷入内乱,而且遭到印度大顺帝国的猛烈攻击,同样危在旦夕。
        俄罗斯帝国则在彼得大帝死后陷入了政局动荡,先是出身卑微的叶卡捷琳娜皇后在权臣缅希科夫的支持下加冕称帝没几年,叶卡捷琳娜女皇病逝,换成了彼得二世。
        而彼得二世没干多久就在1730年去世,俄罗斯的皇位一下子摆在了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和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伊凡诺芙娜面前。
        其中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伊凡诺芙娜是库尔兰女公爵,而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则已经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大明的太子妃此时的大明皇帝已经是朱怡铀。
        而俄罗斯帝国的实际上的最高统治机构枢密院为了避免皇位落入大明太子妃之手,就拥立了继承权并不那么牢靠的安娜伊凡诺芙娜为女皇,并且剥夺了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和她的子女的继承权。
        于是,一场俄罗斯皇位继承战争,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而这场战争,也被看成是“混同夷夏”的前奏如果大明皇太子的儿子朱伯濂和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生了不少子女可以成为沙皇,那么大明帝国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的主宰
        为了让自己的妻子成为俄罗斯女皇,同时也实现自己“混同夷夏”的理想,朱伯濂和妻子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一起离开了应天府开始了为期12年远征。同时朱伯濂还请自己的父亲朱怡铀册封自己的长子朱仲桐为皇太孙而这一次的长期远征,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
        开启了一个大明女权时代
        由于朱伯濂的长期远征和朱怡铀对孙子朱仲桐的溺爱,使得朱仲桐养成了软弱优柔的性格。因为担心软弱孙子会被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那个“女疯子”欺负,朱怡铀又一次打破了“太子妃考试制”之前朱伯濂娶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时候已经打破过一次了,直接为孙子挑选了泉国公府的一位大小姐为正妃是郑森的后人,希望借助郑氏家族的力量保护孙子朱仲桐。
        这个安排看似是挺周到的,但是却无意间拉开了大明女权时代的序幕
        而与此同时,陷入长期战争的朱伯濂又干了另一件蠢事他打破了朱慈烺所定下的“童军出身的军官不得在近卫军任职”的铁律让童军出身的军官,在近卫军长期任职所谓童军,就是近卫军的学兵,十来岁入伍,学习和训练六年后通过考核可以成为正式的近卫军士兵。
        在进入近卫军后,他们依靠军功向上攀爬,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进入讲武堂,然后成为大明陆军的军官。不过这些由童军、近卫军提拔上来的军官,是不能再回近卫军任职的,他们只能去统领普通明军。而统领近卫军的,必须是贵族出身的军官。
        这样的安排,当然是为了防止近卫军中出现紧密的团体和派系,以避免近卫军干政。
        但是率领着数万近卫军长期远征在外的朱伯濂发现贵族出身的近卫军军官比较容易产生厌战情绪,不愿意跟着他和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用“三分政治、七分军事”的办法慢慢折腾他们大多是应天府的公子哥,当然不愿意打这种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所以朱伯濂干脆就奏明自己的父皇,调来了一批愿意打持久战的童军出身的军官。而这个先例一开,近卫军就将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了
        而且这批跟随朱伯濂远征俄罗斯多年的近卫军和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以及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为朱伯濂所生的儿子朱仲桢走得比较近,也更加赞成“混同夷夏”的理念这帮一穷二白的近卫军,当然比应天贵族出身的军官更加好战了。
        在埋了一大堆的雷,又给天朝帝国立起了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理想之后。刚刚即位的朱伯濂就因为积劳成疾,在50岁生日前的几天,病逝在了应天府的南京紫禁城内这个时候,他已经替妻子把俄罗斯的皇位抢到手了,所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并不在他身边,但是跟随他在俄罗斯战场上征战了多年的次子朱仲桢母亲是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却和他一起返回了大明,就陪伴在他身边
        。


  https://fozhldaoxs.cc/book/1294/9698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