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抢救大明朝 > 第638章 清修篱笆明屯田

第638章 清修篱笆明屯田


“他撤了”朱慈烺连忙追问,“往哪儿撤”
        阎应元被朱慈烺问得一头雾水,撤退还能往哪儿曲阜的东南北三面都在明军控制下,多尔衮要撤退当然只能往西了。
        “西撤了”阎应元说,“带着从曲阜抢来的财货,还抓了不少孔家子弟和曲阜军的眷属,一股脑往西撤了皇上,咱们要不要追啊”
        追哪什么去追
        朱慈烺心说:山东诸军的改编还没完成呢而且为了改编山东诸军,朱慈烺还把手头的八个模范步兵团给拆了八个团拆出三十二份,每一份都是一个新编成的步兵团的底子,用来吸收山东军的兵将。
        整编完成之后,朱慈烺在山东这里就有2个由大元帅府管辖的步兵团可以用了,光是这些团就有八万之众再加上黄得功和李成栋的部队黄得功、高杰和李成栋所部的整编还得再缓缓和朱慈烺带来山东的骑兵团、炮兵团,九万人都不止了
        可是现在整编不还没完成吗
        整编可不是打散重编,还得整理训练,还得重新装备。怎么都得折腾到夏天如果多尔衮在那时还没滚的话,朱慈烺就能发动直隶会战或是辽西会战了。
        但是现在,他可没那么大胆子
        “由他去”朱慈烺吐了口气,“去给黄得功传令,让他的人先去占地盘。”
        “喏。”
        朱慈烺留着黄得功、高杰、李成栋的部队不整编的目的,就是拿他们应急整编中的部队战斗力较弱,万一多尔衮发了疯打过来,得有人去把守紧要之地啊
        现在多尔衮跑了,朱慈烺则可以用他们去收复失地。
        看在阎应元离去,陈锐也一脸轻松的对朱慈烺道:“皇上,这回不用担心东南米贵了。”
        朱慈烺苦苦一笑:“这回是多尔衮失算了下回谁知道这可不是个办法啊”
        “皇上,”陈锐道,“臣以为要稳住东南米价,就得寻找新的米粮来源如果每年能多出1000万石,那么咱们就能逐渐存起一点米粮了。”
        朱慈烺的地盘上现在大约有125亿人口,按照一人三石半计算,需要475亿石米面,如果打个富裕,就是45亿石。但是在东南这边需要喂饱的还不止这些人,还有大量的牲畜、家禽也需要吃东西东南贫富差距大,是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肉类家禽鸡蛋的消费不少,还要酿造许多酒。
        另外,还养了许多水牛、驴子、骡马好马是没有多少的什么的要喂养。
        所以粮食的消耗怎么都不会少于7亿石
        同时,东南、福建、广东又种植了许多经济作物,也占用了许多良田,从而减少了粮食供应。
        虽然蕃薯已经开始种植,但是播种面积并不很大,只是在东南一带的山区比较多见,推广起来也需要时间,而且也不是朱慈烺下几道圣旨,农民就哭着喊着去种蕃薯了历史上直到1957年,蕃薯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也不到两成。
        而且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这两种作物的产量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几个百分点而已
        “陈先生的意思是要对安南用兵”朱慈烺也不知怎么,听了陈锐的话就想到发动侵略战争了
        “安南”陈锐一愣,“皇上咱们就算在安南得到1000万石,也没那么多船可以运啊”
        其实安南米、暹罗米、占城米甚至爪哇米已经开始运来上海了
        因为海关粮税的征收,使得入口贸易的中外海商都会带上半船的米,积少成多,一年也能有二三百万石。
        但是再要大幅增加,譬如达到1000万石,那可不是目前的海运能力可以办到的。
        1000万石约等于60万吨,载重千吨的大帆船得600艘才能一次运完
        朱慈烺看着陈锐:“那陈先生的意思是”
        “当然是经营山东了”陈锐道,“万历年间山东有田约6175万亩,正常的年景,怎么都能收上了6000万石麦子。这些年虽然天气干旱,但是高抚台引入的蕃薯非常耐旱,在山东种植后产量不低,即便在坡地上,亩产也能达到数石之多”
        后世红薯的产量动辄好几吨,的确吸引眼球。但是在明朝很难达到这样的产量,一来是蕃薯的品种还没有经过改良;二来是气温太冷。
        蕃薯是喜温,怕冷,不耐寒的作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0c。这个温度在后世没什么,但是搁在小冰河期的中国北方,一年当中能有几天
        所以山东的蕃薯产量,也就是五到七石,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不过也相当可观了。
        如果在江南种植,倒是可以达到十石以上但是江南的水稻亩产随随便便也有三四石,稻米的价格又比蕃薯贵得多,农民当然不愿意改种了。
        陈锐接着又对朱慈烺道:“现在运河以东,泰沂山以西,大片土地抛荒,无人耕种。朝廷不妨用屯田之法,诸军募民,给予耕牛,专种蕃薯。如果能有00万亩种植蕃薯,亩产6石,一年就是1800万石蕃薯。朝廷一年收购到1000万石,应该没有什么困难臣听说东南有些农人会少量种些蕃薯,然后窖藏起来,以备荒年。咱们也可以这样,在山东屯田种植蕃薯,然后加以窖藏,一年窖藏1000万石,数年就是数千万石,就足以应付大军北伐消耗了。万一东南粮荒,咱们也可以调用山东的蕃薯救急。”
        “好”朱慈烺拍了拍巴掌,“陈先生的办法不错回头和高宏图、左懋第他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实行”
        山东,聊城。
        大清皇阿玛多尔衮并不知道自己这一退,会造成多大的祸害他不退,仍旧占着运河以东那么多土地,朱慈烺就没地方可以屯田种蕃薯。
        这样东南的粮食供应总是紧巴巴的,打起仗来也放不开啊
        当然了,多尔衮的撤退,也有他自己的盘算。他是得胜还朝,见好就收。
        打下曲阜,上上下下,也算满载而归了。虽然账面上都在报亏,但是多尔衮从老八旗那些人的脸上就能看出来,他们自家都有的赚亏得是旗里的钱,赚得是自家的钱。真正大亏特亏的,估计也只有正绿旗了。
        所以还是趁早撤退吧,可别再来几场赢不起的胜仗了。
        此外,他向西撤退,也是为了腾出一个缓冲,为营建运河防线争取时间。
        他现在就站在毁损的聊城城头,望着下面的正绿旗人丁忙着“扎篱笆”。
        所谓的“篱笆”,就是一道沿着大清河大运河展开,一路修到商丘城的栅栏工事,也可以看成是一道千里长城长约100里。不过城墙一时是修不起来的。
        大清国穷啊,而且还亏了
        所以就先用木头修个篱笆,再每隔三十多里修一座甲喇城堡也可以用现有的城堡改建,一共修40个甲喇城堡。也就是布署40个正绿旗的甲喇在这条千里大篱笆沿线屯垦驻守正绿旗原本有40个甲喇,下辖200个牛录,现在没个甲喇抽出1个牛录去了关外,所以还剩下160个牛录,全都给安排在了这条长篱笆的沿线充当炮灰
        sriptsript


  https://fozhldaoxs.cc/book/1294/9688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