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37章 不打不相识

第37章 不打不相识


要说张作霖对他来京一点关照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他来时段祺瑞已经下台,对张作霖来说,曾经风光无限的陆军总长已经淡出视线。但张汉卿竟对素未谋面的段总长十分“倾慕”,也执着地认为未来和他打交道的地方会很多。

        “烧冷灶”本来就是获取他人信任的绝佳法门,而且张汉卿可不认为段祺瑞处于低潮期,他只是碍于情面未发作而已。凭他连续六任陆军总长的根底,在军界已经结成牢不可破的蛛网,就差老袁升天后堂而皇之地冠以“皖”系了。要说他来京的目的,除了作质子,获得老段的认可是最大的一项,至少也要混个脸熟。其他的网罗人才倒还在其次----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目前很难想象这些人物会对他“纳头就拜”,那是演义,不会是事实。

        所以对段祺瑞的话,他丝毫没有犹豫,束起手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临来时,父亲向我郑重嘱咐,要我在京中多看少说,逢大事以世伯马首是瞻。”

        又一次“马首是瞻”,张汉卿撒谎是信手拈来,也不知道如果蔡锷在这里,会不会问他到底跟着他和段祺瑞的哪匹马首走?不过如果蔡锷来,相信张汉卿会是另一种说法了。

        段祺瑞微微一笑说“不要拘礼,我们只是在拉拉家常。”旧时传统,长辈问及乃父情况,作晚辈的要站起来回话。虽然到了民国,洋风东渐,这些规矩慢慢也就淡了,张家更没有这个说法。但是为了显示“良好的家教”,张汉卿也就装装样子,反正礼多人不怪。不过这些举动,很对段祺瑞的胃口。

        “我记得雨亭兄好像是对劝进之事极为热心,前段时间还向总统发电表态赞成呢?”

        张汉卿笑笑,显得胸无城府地说“那是家父没办法的事,总统要他表态,他还能有什么话说?可是私底下,父亲和我说这件事说说可以,万万行不得。他说段世伯宁愿退职也不愿意逢迎,仅凭这一点,他就对世伯刮目相看,也期许未来能和世伯共进退。”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话了,不过很入老段的心。在台下,少了万众瞩目,总会有些失落,哪怕是主动退下,这是官场常态。而且张作霖远在关外,又手握重兵,仍能对自己这个下台之人有这么高的评价,当真是粗人心细。若这话是张作霖自己说,可靠程度绝没有张汉卿这么一个十六岁的孩童来得让人信服,而张汉卿则完全不搞官场上藏着掖着的那一套,有话直说,让老段不由得相信,对张作霖的好感也顿增。

        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隐藏实力的…

        他决定接纳张作霖的好意,多事之秋,多些助力总是好的,止不定会在什么时候用得着。于是,他露一幅极关心的神色说“这些话也只能在我这里说说,到外面可千万不能讲。现在大势如此,对总统的任何劝说已经不起作用,你让雨亭也就顺势而行罢了。只是步子不要太大,要方便收手。”

        张汉卿知道这是老段接纳的意思,欣然答应。

        段祺瑞突然想到张作霖在明面上是鼓吹帝制的旗手,而自己对这事显得相当不积极,已经见疑于老袁。今天张汉卿径来段府,相信老袁那里一定有消息,如果这样不咸不淡地离开,谁会相信两方没有任何勾当?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吧。

        他看着段宏业,心念一动,微笑着说“我和你父亲只谋过一次面,交情不算深,难得他还能看得起。你和宏业算是不打不相识,算起来也是世谊,按我的意思,不如你们义结金兰。你们哥俩    亲近,这样在京中照应起来也比较方便,你意下如何?”

        拜把子是这个年代最流行的人际交往活动了,像张作霖就先和冯德麟、汤玉麟他们拜,然后又加入张作相他们共八位再拜,后来又单独或共同和吴俊升及亲家鲍贵卿拜,最后闹到和张宗昌拜----而张宗昌又是张学良的结拜兄弟,这辈份都乱了。

        可是没关系。此一时彼一时,拜把子是为了促进双方友谊,在东北,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让人觉得感情深重。段祺瑞作为北洋老人,也同样有这样的情结。当然,他自己是不屑于用这套作派,但看人下菜是本能,这个时候显示江湖义气对他也是好处多多。

        首先这结拜之义可以随时断绝,像现在的冯德麟与张作霖的关系如是,而且其后将欲演欲烈,互相想置对方于死地,哪还有半点结义的香火情?

        其次可以完美地解释张汉卿来段府,段家不念旧恶还让小辈们拜了把子,传出来任谁都会说他心胸旷达。而且因为是小字辈的事,真闹大了也不过是小孩子们玩过家家一样,上不得台面。

        更重要的一点是借此结纳了关外强人张作霖。段祺瑞虽然在京中和很多地方上关系匪浅,但在东北却根基极浅,极需要人破局,这张作霖就是他未来在东北最大的借力。

        所以一切都水到渠成,深悟乃父用意的段宏业硬着头皮拉着张汉卿拜了香火,心中却老大的不情愿这样一来,挨打的这个仇是报不了了;而且自己已经快三十岁的人了,还要和这个小屁孩结义,面子上挂不住哇。

        以段祺瑞的高傲,不可能无来由地让自己和一个北洋后辈之子结交。这样说并没有错段是北洋奠基人之一,张作霖现时只是其手下几十位将军之一,连正宗的北洋系都算不上,顶天是个外围。两人的身份,目前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当然,张作霖崛起速度之快,力量增长之强,也是段祺瑞始料未及的。他不会想到,短短几年之后,曾经并没有真正放在眼里的一个中将师长,已经可以左右中国政局。

        就在正史上的几年后,当奉系真正掌控中国的半边天空后,被架为傀儡的段祺瑞还因段宏业企图与张学良拜把子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表示反对说“张作霖的兵可以同你拜把,他的儿子却不能同你拜把。”

        逆境尚如此,以他目前的高位及人脉,这样做总有其用意。段宏业虽然疑惑,却不折不扣地执行了父亲的决议。不管怎么说,父亲的主意总没有错。张汉卿在烧冷灶,父亲又何尝不是在未雨绸缪?有段祺瑞作合,两个后辈立即惺惺相惜起来。就在段祺瑞面前,两人化敌为友,拜起了把子。

        仪式是给别人看的,但仪式也给人以心灵的寄托,至少在张汉卿看来,这是成功地让父亲在段祺瑞心底挂了号。对于这次结拜的效用,他虽然不至于太过看重,但以老段的度量,也不至于马上就翻脸,因而是一次比较长远的投资。

        所以,重新落坐后,他满怀欣喜地对段祺瑞说“如果家父知道小侄和世兄拜了把子,不知道会如何高兴呢。”

        段祺瑞只是附和地笑笑。这种用道德契约理出的关系,是相当脆弱的。对他来说,小儿辈的结义只是拉进双方关系的纽带,关键时候,他完全可以以后辈的胡闹来撕毁这种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关系。不过香灰未冷,一些场面上的话还是要说的。

        于是他问“汉卿此来北京,水土尚服吧?”

        张汉卿感激地说“承世伯挂念,学良在京颇好,一应生活起居,都有人照应。”

        段祺瑞捋须说“如此甚好。得空的时候,也常来府上溜溜,就当自己家一样,不要有什么拘束。宏业在京中认识的人多,需要的时候多照应一下汉卿。”开始是对张汉卿的关心,后面就是对段宏业说了,两人都连忙点头称是。

        都以为是一次例行的客套,哪知道段祺瑞虚晃一枪,借着这个话题开始向外沿伸了“当然,我只是一个过气的陆军总长,汉卿多和松坡亲近也是极好的,他现在在老袁那里很是得宠。不过松坡对劝进之事似乎也并不热心,汉卿觉得呢?”

        好家伙,又是套近乎又是试探,终于给他引到蔡锷这块来了。

        其实不单单是老段迫切想知道蔡锷的真实意图,几乎各个心怀鬼胎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袁世凯掌握着北方和江南近二十个省,但对远在云南、四川的几个偏远省份的控制力度明显不够,而蔡锷的名气在云贵一带那是擎天柱一般的存在。而且蔡锷能打仗,历数国内军事人才,也只有蔡锷有能够与北洋系军队一决高下的能力。

        知道蔡锷的态度,才能在未来的布局中有更大的胜算。听说张汉卿刚到北京不久,蔡松坡就亲自去拜访了,不能不引人遐想…如果蔡锷是持赞同的态度,那么老袁的事,极有可能成事!那么自己拼却前程不要仍然无法改变局面,他又何苦来哉?

        而张作霖是支持帝制的,还有封著名的劝进电。蔡锷和张汉卿之后的亲近,是众所周知的事,双方是不是有些阴谋也未定。于是,主意就打到张汉卿这里来了。

        好在张汉卿不是轻重不分的人,他的心理年龄也不是刚出道的雏鸟了,自然知道有些话能说有些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讲的。以他的品性,也不至于把这位历史名将卖了,虽然老段是坚定的反帝制派。然并卵,有必要告诉他吗?

        他眼珠一转,装作无心地说“蔡世叔现在是不想掺和大总统的事了,办事处现在抹了他的面子,他正四处找人解决呢。”

        。


  https://fozhldaoxs.cc/book/11385/65737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