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日月永在 > 第二百四十章:密信施政

第二百四十章:密信施政


朱高炽要拿帽子的行为遭到了殿内百官的集体抗议。

        吏部大查,这殿内一品、二品的大员谁没有几个门生故吏,没有几个同乡同党?撤掉了这些帽子,势必要通过今年的省考来补齐,届时候补上来的官,那可就跟他们不是一条心了。

        而最要命的,便是今年南直隶的省考,这一群宗亲家里的旁系庶子,也该参加了!

        “胡嗣宗。”

        按下此起彼伏的抗议,朱允炆却是先点了胡嗣宗的名字,吓得后者一激灵。

        “你是通政司的左通政,各省政务大体情况你最了解,你来跟朕说说,朱高炽说的是否属实。”

        胡嗣宗顿时心里发苦,他瞥了一眼杨士奇的方向,心中一团乱麻,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前些日子,杨士奇让他老实看戏,他一直记在心上,今天大家都在反对,就他们杨党的人一直闭嘴缄默,谁知道装鹌鹑还能让皇帝点名?

        罢了,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既然皇帝点了自己的名字让自己开口,就算是哑巴也得开口说两句了。

        “回陛下,确、确有此事。”

        欺君是不可能欺君,那玩意风险太高,是要掉脑袋的。

        “那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朱允炆有些意兴阑珊的,这些文官集团太不禁打了,还以为他们多牛气,想不到在宗勋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这是一场战斗力不对等的党争啊。

        他却是忽略了,此时的大明刚刚建国才几十年,这天下自然是宗亲和开国元勋集团的势力最大,那纵横政坛无敌手,臭名远扬的东林党可还连个种子都没有呢。

        “陛下,臣请暂时搁置。”

        这个节骨眼上,杨士奇突然站了出来,这一下可是给满堂群臣打了一记强心针,而他一露面反对,不仅朱高炽,便是已经开始闭目养神的朱棣和徐辉祖都不由自主的睁开眼,面色凝重起来。

        早前宗勋聚会,讨论弹劾事宜的时候,就已经默契的避开了杨士奇这个大雷,举报三法司也是没打算动杨党的人,这是他们释放的善意信号,但这杨士奇似乎,不领情?

        “哦?”

        朱允炆也不着恼,反而是来了兴致,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兴致。

        “既然杨阁老开了口,那就跟朕说说,为什么要提议搁置。”

        满堂大臣抗议的说法左右无非就是什么地方省考还没开始,为了政务通畅不宜大动干戈,为了政令的通畅,可以往后拖一年,等新补充的胥吏熟悉地方的政务之后,再慢慢的撤汰掉这批瞒报了岁数的地方官僚。

        这种话乍一听真有道理,细想想也就那么回事。

        大明如此之大,几千个地方官吏平均分分,一个县还能剩下几个,而一个县有多少官员胥吏?

        不敢说比后世,一个县四套班子连各科局挥洒洒几百上千号人,但二三十号正八经的官吏还是有的,加上那些算不上公务员的三班衙役、驿卒、课税的税目可就有三四百号人,少掉几个就转不过来了?

        “各省眼下都在清查田亩、丁口,这关切到明年朝廷的岁入,而朝廷明年最重要的一笔开支,恰恰是赈济江西,现在这个节骨眼撤人,却又没有后进补上,连工作交接都做不了,容易使清查工作耽搁停滞,所以燕世子殿下的提议,臣的建议还是先搁着吧。”

        说着话,杨士奇还转头冲着朱高炽笑了笑,但眼神中却并无谦逊告罪之色。

        今年一场大洪水,国库的赤字亏空达到了可承受的极限,明年全指着税收创新高来顶上呢,这个节骨眼耽误地方清查田亩丁口,弊大于利。

        “该裁汰的明年再撤掉,今年各省的省考可以酌定多招一批,跟这些负责清查的官员做个交接,然后等明年手里的活对接好,就可以撤汰下来了。”

        朱允炆微微颔首,但又看向朱高炽问道:“高炽,你的意见呢?”

        后者微微躬身,倒是没有在穷追不舍的深究。

        “陛下心系苍生社稷,陛下圣明。”

        看到宗亲这一刀被杨士奇轻松拦下,一众群臣看向杨士奇的眼神里那崇拜的神情,跟后世的追星族见到大明星一般。

        还是首辅说话有分量啊。

        其实这个汇报工作,或者吵架打口水仗、辩论之类的,你得一句话说到点子上,咬住核心的地方,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没有用。

        杨士奇就看的很准,你抗议,跟皇帝说什么地方官吏人手紧张,这就是场面上的应付,是假大空,皇帝又不是没有去过基层,不知道地方府县有多少官吏,你报总数,皇帝自然就会拿总数来计算。

        大明那么大,在如何庞大的数字除去大明的体量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了,别扯那些,就一句话。

        拖一年国家无非多发一年这群官吏的年俸,那才多少钱?眼下税收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明年国家还得再养江西百姓一年呢。

        “还有什么事吗?”

        朱允炆扫视一圈,但面前却是一副死静的如泉水般。

        文官集团现在还人心惶惶,没从方才两件事的惊吓中走出来,一时半会这脑子哪里捋的明白,想要还击又不敢贸然开口,弹劾这种事,毕竟诬陷反坐啊。

        而朱棣和徐辉祖对视一眼,也都各自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见好就收吧。

        他们手里攥着的东西还有点,但涉及的人可不是方才那几个小人物,而且证据链还没法保证万无一失,真拿出来现在说,别伤敌不成,再伤着自己。

        “既然你们都没事了,那朕说两句。”

        百官齐拜,恭声道:“臣等聆陛下圣谕。”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只是朕这两天看了一些前朝的书籍,恰好看到了唐长庆年的牛李党争之事,大为触动。

        朋党各行其是,破坏朝政统一,而且朋党之间互相攻击,任用私人,不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则;朋党各抒政见,自我标榜,批评朝政,扰乱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朕自然相信咱们大明都是忠臣良才,是不会兴此行径,狼狈为党,沆瀣一气的。”

        所有人都能听明白皇帝这是在警告他们,也看穿了他们之间这些把戏。

        互相检举揭发是好事,因为起码能替国家和百姓去除贪官,但党争从来都是先靠着这些玩意来作为手段,主要的目的永远都是为了在掀翻对手之后好安排自己的人来排队上位。

        “所以朕为了不至于闭塞视听,也为了咱们朝堂之上不被攻讦之声充耳,自今日起,科道言官闻风弹劾之权就此作罢。”

        太祖给科道言官闻风弹劾之权是为了能够及时体察民情,知百姓疾苦,却忘了这么群玩意就是某些人的枪手罢了。

        他们的嘴是为他们自己长得吗?

        百官之中具皆心中哀叹起来,又一条祖宗家法到建文皇帝这被废除了。

        但是,那又如何呢?

        谁也不愿意站出来跟皇帝说“擅改祖制必有不详”这种废话了。

        到时候皇帝脑子一抽,也封他们一个特使,让他们去找太祖高皇帝询问能不能改,哭都没眼泪。

        “同时,为了不闭塞视听,将来这朝堂之上,地方各省,三品含从三品以上的官员,若有政令改革之想法,凡能裨益国计民生的,卿等细查利弊,皆可书信与御前司,朕自当一封不落。”

        这一句,顿时让所有人面色大变。

        皇帝这是搞什么,密信制?

        什么狗屁裨益国计民生,压根就是密信举报。

        一旦如此,将来这朝堂之上还搞哪门子朋党,还有哪些同僚值得信任?

        交代完这事,朱允炆看着眼前这一群如丧考妣的臣工,顿时觉得心情大好,哈哈大笑着起身退朝。

        你们可以搞党争,但是你们只负责开头的找茬,后续怎么安排官员补上和施政,就不用你们操心了。

        有想法,那就写信去吧。


  https://fozhldaoxs.cc/book/11382/65733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