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求生记 > 第四百二十章 御史谢昶昌(上)

第四百二十章 御史谢昶昌(上)


  御史谢昶昌带着随从一行,上船后感知到了全所未有的震动,因为这艘船的船体竟然是铁壳,船内分为多层,最上层虽然是用木头建成,可是整个船体却是铁壳,最低下的船仓内用烧煤蒸汽机带动船外两边的转轮逆流向前,怪不得这船上有一个很大的烟囱冒着烟气。没有船首楼,也没有尾楼,驾驶室却在最前面,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登封造极了,船舵跟驾驶室全在船后,而这艘船却处处透出古怪。虽然不是很大,估计一千二百料的船,(换算成排水量为四百吨左右),让谢昶昌再一次启动了强大的反射弧立马就感觉到了重要性,要是用这样的烧煤铁壳船去打海盗,倭贼的话,事半工倍,在船甲上放上几门火炮,不就是强大到没边的战船了吗?想到这里直感觉一阵牙痛,哎吆喂!原来江湖传说的都是真的。

                  这位谢御史是见过世面的,又博学多才,要不然也不会考上进士,谢御史趴在船栏上,观看着装在船两侧的巨大明轮转动,把河水搅动着往前行驶,难怪船上没有风帆也没有人力划桨,原来如此。这将大大地增加船的装运能力。咿呀呀,总觉得这船怪怪的,现在才明白了。

                  船行驶到米脂码头后,停靠半个时辰左右,有下船的也有上船的,还有装货的,一样地繁忙,等船行驶到了平安镇后,只看到无定河两岸大大小小的烟囱林立,大片大片的房屋鳞次栉比,谢御史这一路行来,进入延绥后看到的全是黄土及窑洞,像这样的大片砖瓦房屋比之京城还要多,因为在这些房屋中间时不时地长出一幢幢五六层的方形砖房,从上到下连窗户的大小一模一样,这种房在大明别处真不多见。

                  自从有了铁筋出来后,平安镇就建了一座跨越无定河的钢筋水泥大桥,越来越多的人口增加,也不得不在闹市区把住房建成了五层,还有六层的住宅小区。这些住宅小区,提供给附近工厂的工人居住。居住人口达到上万人,形成了一大批不靠种地而居的产业人口。

                  看遍整个大明,唯一不靠种地谋生的只有商人,军队,可是也脱离不了家中某人在种地,军队也是有军田的,可是在平安镇就不同,许多产业工人真正地不靠种田而活,而且还很富裕,收入稳定。所以在平安镇上有了大明第一个菜市场,以往都是一个集市,比如在某一条街上,一大早许多附近的农户把东西拿出来卖,等时辰一过慢慢地收摊,如果睡个懒觉起床晚了,再去就散市了。而平安镇上不同,有一个四周围墙封闭的大棚子,里面是固定的商户经营着各种买卖,有各种肉类,自家种植的蔬菜,酱菜,应季各种水果,各种干果,还有自家酿制的酒,腌菜,腌鱼,各种竹木编织品等等。无论在什么时辰都能买到。而这一批商户也不靠种地而活。

                  哪怕是路边上的小商贩们的日子过得也不差,街道上经常能看到背货行走的小商贩。他们发出自家产品口号,吸引路人前来观看购买。这种销售模式在古代是非常受欢迎的,而且他们的产品质量都很出众,商贩们,都靠过硬的实力来赚取利润。那么一年下来,商贩们能够赚上多少钱呢?如一个卖油的普通人一年赚的钱,是自己本钱的十倍不止,除去基本的吃穿用度还能余下十七八两银子!可见在这个菜市场中的商贩们赚的钱要比沿街叫卖的肯定多的多。

                  御史谢昶昌到达平安镇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无所适从。

                  平安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量使用砖石及水泥建造房屋,路面,排水沟渠等,这画风完全脱离了明朝人对城镇的认知。

                  在这里就要说说真实的古代城镇状况,可不要被电视剧给骗了,那些古装剧,剧中光鲜亮丽,干净整洁的城市街道都能闪瞎人眼,再配上俊男美女和美轮美奂的古代建筑,让人恨不得马上穿越回去。

                  可是实际上,随地大小便、肮脏泥泞、臭气熏天、污秽不堪,这才是古代城市街道的真实面目!

                  许多城镇为了防御和安全考虑,在一些村落及城池中,街道狭窄且曲折,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居民的防御和安全。狭窄的街道和曲折的布局使得外人难以进入,从而保障了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古代城镇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街道的宽度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马车的通行。通常情况下,街道的宽度足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避免了过宽的街道带来的资源浪费。

                  明朝文人沈德符就在《万历野获编》说:“街道惟金陵最宽洁,其最秽者无如汴梁。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  ,  颠面不识。若京师虽大不如南京,比之开封似稍胜之。”

                  看看,大城如此,何况小城也!

                  就说当今的京城,兵部尚书的王廷相这么评价北京的街道: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不复顾惜。意思是:雨后穿着新鞋子上上朝,从灰厂到长安街,因为怕泥水沾到鞋子上,一直躲着走,等到了京城,鞋上泥泞越来越多,也就不再管它了。

                  《燕京杂记》便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各家各户都把家里的杂物堆在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好像小山一样,人们从此经过,就如同上山下山一般。

                  这样的污秽之地直到大清时期的维新派郑观应说:“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虽**仆地皆置不理。惟掩鼻过之而已。”

                  哎!这能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古装剧里一尘不染的街道都是假的、假的!

                  所以说为何古人头上身上很容易长疮等疾病,疮毒恶疾十之八九,其公共卫生条件实在是太差,要说公共厕所在京城直到一九九零年也没有。

                  而看到的古镇面貌,全是青石板铺地,像这一种城镇在古代是很少的,有的也只是一小段而已,根本改变不了污秽不堪的场景。

                  谢御史站在平安镇的平安大道上,直接懵圈了,平整的道路上,没有泥泞也没有污水横流,来回四车道的平整水泥大道,中间还有绿化相隔,马车驴车右去左来。在一些工坊作坊白墙上写着许多大字标语,上有“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谢御史站在标语前良久沉思着。再走几步看到上写着“公共厕所”往前三十米的牌子,猜想着这又是什么新去所,从文字上理解是出恭的地方,难道...  ...。想到这里又加紧了步伐,又是一面白围墙上写道:“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此时天色渐暗,只见不远处,有一辆四轮马车举着一个高高,在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中的长杆子上挂灯,这种气死风灯虽然不是很亮,却把整条街带来了生机。

                  谢御史没有直接去平安府递帖子,而是去客栈住了下来,要微服查看一下。这客栈的名字也很特别(新大地客栈)也跟其它地方不同,在平安大道上,四层楼的房子,后院建有驴马棚,有草料场,可以停大车,马车等,住的客房从二楼起到四楼,底层是茶馆,早中晚提供简单的餐食。

                  简单的餐食为汤面及米糕点心之类,没有炒菜馒头米饭,也不卖酒。

                  客房中间走廊,两头是窗户,便于采光,两边的房间数为七间跟八间,进入房内是一个客间,四周摆放着一排沙发椅及茶几,左边房是大床,右边房是洗漱间,有淋浴及陶瓷大浴缸,传说中的恭桶是一只陶瓷抽水马桶,拉动上面吊绳就会有水冲洗干净,还有那个洁白陶瓷做出来的洗漱盆上面的水喉,一拧就出水,最惊艳的是墙上的木框里面装有一尺见方的琉璃镜子,毛发都能清晰可见,地上,墙上全是用陶瓷铺面,实在是太奢侈了,头一回看到这样的东西,这是做梦也想像不到,也难怪随从大呼小叫了,站在里面走路都不会了,生怕踏破地上的陶瓷。

                  到了晚上,客栈送来了烛台,古怪的是此烛台外面竟是一个透明的琉璃罩子,光线特别明亮,还能防风防火。还有一只用细密竹子编制的装热水的瓶子,称作热水瓶。

                  谢御史不是不知道这些东西,这些年来常听说,现在只是亲眼看到实物,这平安镇果然是奇技淫巧的东西多。


  https://fozhldaoxs.cc/book/10999623/187587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