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冠冕唐皇 > 0880 明君御极,壮风重回

0880 明君御极,壮风重回


  赞婆这样急切发问,当然不是担心大唐小气、不肯借道,反而是怕大唐太大方了,直接便把兵道借给国中,虽然这几率很小。

  虽然吐蕃国中向大唐借道西康、表面看来同青海方面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国与国之间的交涉又哪会这么简单,许多目的都掩在更深层之内。

  赞婆对国中情势以及行事作风深有了解,心里明白就算大唐真的肯借西康之道,国中也绝不会真的大举发兵于南蛮远乡。做出这样的请求,必然是为了试探。一旦试探出大唐的态度不够强硬,那么接下来便很有可能要对他们青海下手了。

  所以赞婆所问的,也并不是大唐皇帝陛下的看法如何,而是态度如何。

  李潼当然明白这件事对青海局面的影响之大,否则也不会特意在赞婆面前言及此事。不过他当然也不会让赞婆轻易试探出自己的态度,因此在闻言后只是摇头摆手道:“此事自有朝廷事员与你国专使交谈磋商,眼下不必多说。”

  听到这话,赞婆自有几分尴尬,身为吐蕃的大臣,却连这样的国计大事都被排斥在外、不能加入进去,反而要求问于国门之外。无论怎么掩饰,也都掩饰不住他们噶尔家如今在吐蕃国中尴尬的处境。

  同时他也听出大唐并没有一口回绝吐蕃这样的提议,而是仍在进行磋商。从吐蕃国中方面而言,大唐有这样的态度就足够了,可以进行相应的人事准备,就算再谈下去,无非是付出一些代价,从而让大唐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国务事宜。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赞婆心情更差。他此番入唐,主要目的本来是想探听一下大唐方面的意向,结果却得知已经流露出了要对青海发难的迹象。这一份意外收获,也实在是让人开心不起来。

  接下来的气氛便有些沉闷,尽管李潼主动挑起几次话题,但赞婆都没有什么回应的热情。

  见到这一幕,李潼也并不感觉扫兴,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见到对手们高兴不起来,他当然就会感到高兴。激化吐蕃君臣之间的矛盾,本来就是战略中的一部分。

  不要说眼前的赞婆,哪怕是李潼与之易地而处,也并不觉得能有什么更好的应对策略。

  大唐方面对噶尔家的仇恨与怨念自不必多说,甚至许多唐人根本就不清楚吐蕃国中还有没有其他政治势力,但是提起禄东赞父子,自有咬牙切齿之痛恨。

  而在吐蕃方面,局势已经发展到这一步,几乎已经不存在缓和下来的可能,噶尔家族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赞普王权的威严。

  钦陵的确是强,当世讲到军事上的才能,只怕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可是战争作为人类社会最复杂、最血腥的群体性活动,决定胜负结果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军事才能的高低并不是唯一条件,甚至都算不上是最重要的。

  如今的钦陵,虽然占据着青海之地,且拥有着不俗的军事力量,可是夹在当世两大强国之间,其处境必然也艰难得很,特别在面对吐蕃威逼的时候,其本身在道义上便有亏,能够发挥出多少实力也实在说不准,甚至有可能还未开战,部属们便要纷纷倒戈。

  哪怕只是应对其中一个方面,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如果这两方还达成一种共识与妥协,那迎接噶尔家族的必然是只有覆亡这唯一下场。

  这样一个局面,无论多积极乐观的人来面对,只怕也都乐不起来。

  由于赞婆本人的沉默,这一场宴会进行的也是极为沉闷。尽管殿中歌舞热闹、声色迷人,但赞婆也实在是没有欣赏的心情。

  李潼虽然把人心态搞崩,但也并没有太大的愧疚之想。他只是有些好奇,赞婆这一次入唐,必然是承担着颇为重要的使命,须知早年他登基大典的时候,青海方面也只派出了第三代的人物。

  眼下他虽然有点坏,刻意把吐蕃国中的一些意图透露给赞婆。但赞婆作为噶尔家的重要成员,心理承受能力想必极强,面对这种显而易见、并没有超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怎么好像有点承受不住的样子,连入唐的本来意图都没有言及。

  李潼心中好奇,而赞婆此际心情也是颇为纠结,不知道还有没有必要将此行的想法讲出来。

  赞婆此行入唐,除了窥视大唐的真正实力与动向之外,还有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希望他们青海也能加入到大唐周边的商贸体系中来。

  如今青海方面的情况很不妙,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有些难以为继。跟大唐国内相比,青海自然算不上什么富饶之地,虽然也拥有一定的耕牧条件,但也仅仅只是勉强维持,甚至都比不上吐蕃王城逻娑城所在的吉曲河谷。

  往年还可以从国中获得一定补充,而且坐拥青海全境,无论是近在咫尺的陇右、还是西域方面,也都可以通过战争等各种形式来进行开源。

  可是现在,海东之地已经被大唐强争过去,与国中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能够获取到的补充越来越有限。而且钦陵本身也并不是一个精于政治经营的人,民生上已经乏于长计,一年到头还要维持着庞大的军队规模,使得本就不够丰盛的物产变得更加贫瘠。

  赞婆当然也明白他兄长的苦衷,夹在两大强国之间,为了生存,根本就没有容许他们罢兵止戈、休养生息的空间。可是这种状况若再持续下去,甚至不需对手主动进攻,青海方面可能本身就要瓦解崩溃了。

  而与青海越来越窘迫的经济状况相对应的,则就是陇右、陇南、西康乃至于吐蕃本土,围绕着大唐所进行的商贸越来越繁荣,诸方因此大收利是,唯有他们青海被排斥在外。

  过往几年时间里,青海方面并不是没有试图插手其中、分一杯羹,比如武力勒索,又或者扶植蕃部的代理人。

  但这些尝试收效都不算可观,武力方面,大唐在陇右、陇南以及黄河九曲诸地的军事力量逐年增强,再加上来自背后的威胁,青海方面也根本就不敢作大肆开战之想。

  虽然也能凭着一些小规模的行动抓到一些小鱼,或勒索、或劫掠,但这样的行为,也让他们噶尔家遭到陇边诸胡普遍排斥疏远,长此以往,将会被更加的孤立。

  至于那些胡部代理人们,当中存在的贪墨、盘剥就不说了,由于赤岭这一边防要地不在控制中,许多蕃部在从海西领到商货之后,抵达海东便直接投唐,让噶尔家多受人财两失的羞辱。

  除此之外,还有干扰比较大的一点,那就是位于积石山附近的白兰羌在吐蕃国中权贵们的煽动之下,不断的侵扰抢夺境域附近的盐池。虽然不能长期占有,但也极大程度的干扰破坏了盐池的正常生产,让青海方面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频频告急。

  所以,能否找到一个稳定的财源,也是青海方面能不能够继续维持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战争这一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无从施展的情况下,商贸已经成了为数不多的一个选择。

  本来对于这一点,赞婆还是抱有不小的信心的。

  首先大唐作为这一商贸网络的核心,贸易对象越多,自然也就收利越大。其次他们青海本身实力不弱,若长期被排斥在外,那只能通过武力用强,一旦双方开战,凭他们青海所拥有的力量,是绝对能够影响撼动这整个商贸网络的运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和气生财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这样的构想,是建立在当下大唐国力恢复还不足以发动一场大战,同时他们青海还拥有着不弱的军事震慑力的情况下。

  但现在看来,这两个假定的目标似乎都不成立,大唐国力恢复之快已经远超他们的想象。更要命的是吐蕃国中似乎将要掀起对青海更进一步的威逼制裁,在这样的情况下,青海方面又哪来的力量去威胁大唐做出违心的选择?

  对噶尔家的怨望,是大唐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愫。不要说那些朝士和底层的民众们,哪怕是眼前这位大唐天子,早年还没有登顶至极,回到长安还没有立稳脚跟,便要急不可耐的发动针对青海的战事,可想而知其人内心里对于噶尔家是怎样一个态度。

  眼下这种状况,较之此前的设想大不相同,若再勉强提出这一请求,能不能获得应允、会不会自取其辱还在其次。关键是这么做有可能暴露青海许多的财政状况,从而更加剧大唐君臣落井下石、图报旧怨的想法。

  得知国中最新的意向,已经让赞婆心事重重,现在思绪沉湎于这番考量中,则就更加的心神不属,不知该要如何选择。

  宴会的气氛一直很低沉,李潼又等候了片刻,见赞婆仍然迟迟不开口,于是耐心也渐渐不在了,便举手表示可以停止宴会了,并又对赞婆说道:“若是没有急务相催,不妨暂留京中。来日西康王将要受册入宫,身世如此,并无太多乡徒助事,有此故人参礼,于人情也是一桩安慰。”

  听到圣人这么说,殿中集英馆诸员也都略感诧异,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他们作为圣人心腹幕僚,自然清楚朝廷针对西康国还有长计规划,将西康王收纳入宫,对于一系列的相关后计也都不失促进作用。

  赞婆对于这一件事也早有预计,尽管心中有些失望,但还是强打起精神来,端起案上酒杯说道:“如此大喜,那外员真要恭贺圣人与尺尊公主殿下!且尽此杯,以表欢情……”

  他并没有答应要留下来参礼,此番入唐两个重要的目的,前者变得意义已经不大,后者则希望渺茫,也让他没有再长留于此的打算。眼下的他,只想尽快回到海西,将自己所见所知传递回去,同兄长商讨对策,与家人们一起共渡难关。

  叶阿黎平素不失爽朗大气,可这会儿被圣人当众讲出人生这一桩大喜事,俏脸上也是浮起几丝羞赧。

  她见赞婆对此热情不高,便也从席中站起身来,望着对方不失真切道:“叶黎身世多舛、命途凄凉,将军自也有知。今将蒙恩侍上,自身的酸楚可以抛在脑后,但却不敢将此凄凉携入天家。所以也是深盼故国旧识们能够相助壮兴,此番将军若能助我,叶黎必有后谢。”

  赞婆听到这话后,心中不免又生出了几分犹豫。略作沉吟后,他才又开口说道:“圣人并尺尊公主俱降尊邀请,外员却之不恭。唯行前不知有此喜乐之事,轻身至此,并无贺礼伴随在身。斗胆请问,礼日议定几时?

  若时间还赶得及的话,请容外员告信海西家人,筹备礼货急输长安。俗物虽然不足表达真情,但尺尊公主乃是我国明珠玉人,成家大喜,该当有所表贺,否则实在有失情义!”

  叶阿黎这会儿还沉浸在夙愿达成的喜悦中,听到赞婆这样的礼数周全,一时间并没有往深处去想,只是下意识转头望向圣人。虽然说事情已经决定下来,但具体的日期也还没有议定呢。

  李潼闻言后则就对叶阿黎微微点了点头,送上门来的礼货,不要白不要,虽然说从海西到长安路程有些远,但大不了多等几天就是了。

  同时,他原本还有些好奇赞婆入京的其他目的,可是在听到这话后,心里便有所明悟,便又开口道:“昔者两边颇有刀戈之争,所以至今赤岭一线都是防禁森严,人事出入颇不畅通。贵方有此盛情,朕也自当稍给方便,关防别开一门。”

  赞婆听到这话,双肩微微一颤,心里登时明白,自己这一点小心机被看破。他正是打算借由这一次的机会,紧急筹措一批物资,掺杂在礼货当中运过赤岭,在陇右私下进行一番交易,从而筹备一批物料以应对接下来国中或将发生的变故。

  如果大唐圣人不是看破了他的打算,也就不会刻意点出赤岭关防森严、人物难过,并且表示给开方便之门。

  除了心机被看破的一点尴尬窘迫之外,赞婆思绪再作一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狂喜。既然对方已经看破了他的想法,但仍不制止此事,那是否意味着在别的方面也愿意稍开方便之门?

  生出这样的觉悟之后,赞婆再也按捺不住,直接离席而起,长揖于侧并颤声道:“旧者两方确有争执,但近年也各有收敛,不伤和气。海西物料盛盈,常思能畅行于外,今斗胆求情圣人,能否给开市卖之惠?”

  李潼闻言后便又笑了起来,望着赞婆说道:“达则兼济天下,此为前言。依蕃客所见,朕眼下达是未达?”

  “这、这……”

  赞婆听到这一回答,顿时又是一愣。

  “专事且付有司,此非朕案中事务。且再饮胜一杯,明日自有事员接待蕃客。”

  看到赞婆那略显呆滞的模样,李潼又是一乐,端起酒杯稍作示意道。

  赞婆听到这话后,脸色变幻一番,然后便直退回席中,抓起酒瓮捧至胸前,不无惊喜道:“大唐明君御极天下,昔者壮风重回人间,饮胜!”


  https://fozhldaoxs.cc/book/1096/6436383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