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唐残 > 第556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续五

第556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续五


要知道,太平八军加上六大戍防区虽然共计十多万人。但是分摊在山南、荆南、湖南、两岭、安南和江西、江东的部分区域之后,还是有些单薄了。
        像是戍防区的武装力量本身是以屯垦和守备为主,并没有没有越界主动进攻的持久能力;不满编的第七、第八军需要轮流驻守安南和岭东腹地,作为应变的机动部队。
        第五军是水军,力量分散在长江到湘水、汉水诸条流域上;第三军大部主要驻防在潭州以镇压和维持湖南各州的局面;第六军在江西洪州和江东宣歙之间清理当地的反乱残余,同时防备来自两浙、福建地区的侵扰。
        因此,如今偌大的山南东道到荆南道之间的十五州地界,靠的就是都督府下的第一、第二、第四在内的两个半军序来镇压和控制。
        其中第一军用来保卫和坐镇荆湖之间的重点区域,主要是襄州和荆州为代表的沿江水力工场、矿山的产业带,同时确保商洛道的畅通往来。
        以骑兵为主的第二军大半数布置在江陵、襄阳之间,是作为总预备队来待机的;而第四军则是负责镇压长江以南沿岸,监视江北淮南地区的任务,其中小部分则支援峡江道作战。
        可以说除了正在稳步扩建中的水军之外,大都督府眼下还真没有多少余力,来追加投入到这两条线上,就连金州境内的平定作战,也是挪用了商州武关方面的驻防力量才达成的。
        而且光是为了有效控制峡江道五州之地,并且确保相应的地方肃清和丈田编户的改造工作,就已经占用了第三军和第四军的部分兵力。
        而洋州所在安康盆地一旦被打下来,同样也需要最少半个军的维持和镇压,才能对抗和抵制来自比邻汉中平原山西镇的军事压力。这将进一步抽干和调空太平军都督已经为数不多的预备军力。
        要知道,之前被动员起来的才刚刚归遣和解散安置下去没有多久,如果再度调集起来扩充军队的话,将会牵一发东全身的影响到一连串的后续生产计划和建设项目安排。
        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大后方的两岭地区,尤其是珠江流域的岭东各州,随着这些年战事不断的抽调,各地圣库体制下的储备量和民间积余已经下滑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地步了。
        因此按照统筹科的推演和判断,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调整的话,只怕到时候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而自然而然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及其相关的诸多社会问题来。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各支工作队持续奔走往来各地的低强度、高频率的持续执行任务,已经让大多数人员变得疲乏和懈怠起来。
        虽然还有好些精神干劲和物质激励上的加成,但是各种细节上的问题和错误、偏差概率,已经不可避免的积累起来,而几乎让人无法再忽略和坐视下去了。
        就像是杨师古所负责的秘密调查当中,已经验证了当初那份报告当中的大多数现象和问题了;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为了应对需要而不断扩充“三支队”,导致成员素质普遍下降;另一方面也是任务紧张而急于求成的心态使然。
        再者,眼下山南地方的反扑已然再次平定下去了;剩下的问题主要是那些散布在南阳盆地周边,邓襄各州境内的“山河子弟”,也就是是书上曾经提到过,贯穿了有唐一代几乎全部时间的“山棚”。
        他们乃唐东都西南及虢、邓、襄等州深山老林处狩猎之民,再加上历代流亡之民所构成的结社,而春秋迁徙无常游猎山川、河泽之间为生计。因为大多立棚屋于树上,以避野兽蛇虫而得名,俗呼为山棚。
        新唐书卷一六二吕元膺传「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号曰山棚。
        又与纵横江汉之地,云梦大泽周边亦渔亦贼的“江盗人家”一起,并称荆襄之间的“两大苦”。
        而随着太平军进入湖南而大兴水路运输,并全力发展水师清理各条水路;实际上这些“江盗人家”的存在空间,已然被极大的压缩。
        因此,这些亦盗亦匪的聚落村寨,不是逃入云梦大泽身处苟延残喘,就是成村成寨的接受编管和改造,甚至就此变成水军和渔业生产队的补充来源。反倒是这些横行于北方南阳盆地周边的“山棚”们,倒是有些麻烦和棘手。
        因为他们几乎都是以大大小小的宗族为纽带的群落和结社,来抱团取暖和争夺游猎的山林水泽地界,乃至成群结队的外出骠抄过往商旅,和劫夺地方的财货、女子。
        颇有些类似中国古典版本的“哥萨克”草原强盗聚落,虽然历经本朝各代守臣治理和清缴,却是禁止不绝而始终为患不断;因此也有守臣试图诱害为利而收编他们。
        因此,元和时,东都留守吕元膺曾募山棚之民,名山河子弟,使守卫宫城。元和十二年7,李愬平淮西,部下劲旅亦有山河子弟。但是中唐以来的乱世和灾荒,让历代上山为盗的青壮总是络绎不绝。
        老弱病残早饿死在家中,或是走填于沟壑之间
        乃至到了如今唐末之世,江汉到襄州一带仍有山棚活跃,并且因为乱世绵连而有所做大之势,尤其是太平军通过镇反会在山南东道节度使境内所推行的整肃和清理行动;固然是摧毁了喜多横行乡里缙绅所把持的旧有秩序。
        但也让好些被摧毁的豪强、大户余孽和死剩种,逃到山中与之合流起来;进而蛊惑和煽动其中部众,与太平军在平地上推行的清算豪族,编管民户,推行屯田等行为,进行拉锯式的骚扰和对抗。
        比如恐吓和抢劫、残杀当地的贫民百姓,袭击和破坏太平军“三支队”所开展过工作的村落,以及各种临时据点、关卡。
        因此,在第三军和第六军中,来自战乱中闽地的山民和连州、郴州之间桂阳监的矿户子弟,被重新集结和武装成为相应的一支支别动队,带着便于跋涉山地的矮脚骡马和简易投射火器,展开相应的反制和肃清行动。
        而主动请缨主持征讨的人选,则是出身江西洪州豫章的闵勖,以及他的副手邵州人邓处纳。理由也很简单,闵勖就是豫章本地被招抚的“江盗人家”出身,而邓处纳更是出身邵州当地的山棚分支。
        因此于情于理,太平军都有必要收缩和巩固部分过于突出的战线和接敌面,先整顿和梳理好内部问题,才能重新形成合力再打出去;但是这两条战线也不是说收缩就能收缩的,同样需要追加的生力军作为接应力量和断后。
        像是峡江道那边倒还好办一些,虽然战线拉的很长但是也有着长江水运的便利,只要在后勤保障下依照地势进行就地巩固和布防就好了;但是暂时无法继续干涉和参与剑南三川的局势演变了。
        而金州到襄州都是一马平川南阳盆地的平原地带,输送和转运的距离上也要短得多;但是也更容易受到临近群山之隔的洋州境内威胁和侵攻。
        因此后续追加的打击力量必不可少,甚至还要有所反复的打上几战,才能夺取和占据足够战略缓冲地带,作为长期相持和对峙下去的前提条件。
        周淮安想了想,又把一份事先准备好的文书拿出来端详起来。这是份特任前桂管经略使李攒的文书,这也算是个钓在驴前的胡萝卜,给那些俘虏后接受改造的旧朝将官们,一个日常继续配合下去的指望所在。
        虽然没法指望能够像是后世新社会功德林一样,让人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但是好歹也能把这些旧体制的残余,给最大闲的废物利用起来,而减少一些潜在的维持成本。
        像这位在安南就投降了太平军的桂管经略使李攒,作为多年征讨南蛮的边军宿将出身,他自身的手段和眼光、经验还是相当不错的,因此当年一度堵的尚让为首义军在顿兵桂州城下而不得寸进。
        如果不是大势所趋之下,聚拢在他麾下兵马因为无钱无粮缺少供给和补充最终哗变散去,只怕黄巢为首的义军还没有那么容易越岭北上。经此之后他的心气似乎也散了而举家避居到安南去。
        最终又在安南事变当中沉浮起伏之后,最终为了保全家人亲族而投降了太平军。因此,如今替他虽然已经老迈了而格外眷顾家人,但是也是一个明显可以控制的弱点所在;
        因此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编写兵书和毕生经验得失的回忆录,顺便偶尔给将官速成班的现役成员上课,专门讲述和介绍朝廷相关的军事体制,以及常见的战术手段和风格。
        现在鉴于他一贯以来表现出配合学习和改造,极力靠拢和积极表现的姿态,可以给他更进一步的任用,正式获得一个教导和顾问性质的职位。
        “大都督,太平学社首刊的稿样已经出来了。。”
        剑眉星目形容英挺的书史吕岩,走了进来低声报道。
        “哦。。”
        周淮安略微惊讶下,罗隐刚开始主持工作就效率这么高,居然已经有所作品出来了。然后看了眼刊首的文章,赫然就是太平清领要义的开卷曰
        “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
        而这太平清领书,又名太平经。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中国第一部道教经典,东汉时地位崇高,也是汉末太平道信奉的根本经书。
        其中与之相关最有名的大事件,就是太平道首领张角兄弟,以此此中的符水和咒语治病术为依托,而于传道遍布天下天下,最终开启三国乱世的黄巾起义。因此,太平经也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而遭到历代禁绝。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尽管如此太平经还是得以流传下来,在东汉至唐代道家的发展过程中,与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千二百官仪一起,构成早期道家号称“三洞四辅”典著基础。
        而这太平清领书,乃根据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而所谓“太平”,是指阴阳和顺,国富民安,社会公平无私。
        因此,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也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更强调治身为治国之本,精研治身之道,能除尽天地万物的灾厄,其次再修治国之道,除去灾祸而致太平。这种“身国并治”的观念,同样主张任用贤才,减轻刑罚,听取民意,反对剥削,多行救济等概念。
        因此,经过罗隐的再度演绎和阐述之后,赫然就隐隐与如今太平田亩纲要太平圣库制度太平政略清平纲要军操纲领等等相应的政策;一一遥相呼应和映照起来,而显得历史渊源悠久绵长而逼格十足了。
        故而周淮安一口气看下来,只觉得仿若是醍醐灌顶而恍然大悟一般的,简直变得不明觉厉而各种高大上起来啊。甚至那些不一致和有所偏差的地方,在这里也有了很好的解释。
        毕竟距离成书已经有近千年的岁月了,足够让世事变迁得面目全非,而后人应时而异、与时俱进的进行更多增订和补全、修缮了。
        相比高屋建瓴的刊首,随附其后的第二篇则是劝世修学文,在文字上就要直白通读的多了;基本上就是简明扼要的举例,民家百姓让年少子女出来做工修学的各种好处。
        。


  https://fozhldaoxs.cc/book/1095/8223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