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03章 何进挣扎导致的蝴蝶效应

第103章 何进挣扎导致的蝴蝶效应


天地良心,为了确保自己绝对中立超然事外的姿态。

        在何进那个软耳朵几次三番折腾“是否让董卓进京”这个问题时,李素都没有丝毫置喙,也没有让自己出现在何进的密谋小圈子视野里。

        袁绍跟曹操分别怎么劝何进,李素是一句都没机会听到,但想来跟演义和三国志上写得也差不多吧。

        不过,他终究是在京城住了十几天,以跟甄家谈联姻和顺带帮恩师整理典籍为名冷眼旁观,这让他多多少少看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全貌,也对相关当事人有了更有血有肉的了解。

        在《三国演义》上,何进召董卓进京后,似乎就不闻不问了,直到何进被杀、董卓进京,中间再无抵抗和波折,形同npc。

        但李素亲历其中观察后,还是看到了何进很多有血有肉的挣扎——八月十二日,董卓抵达渑池的时候,何进就派了侍中种邵去阻止,让董卓再等等不要轻举妄动。

        董卓也并非直接莽上来,而是等了一两天,再次上表申诉各种找借口,才突入到谷城。

        然后八月十五何进第二次派种邵再去训斥,这次言辞更加犀利,终于威慑住了董卓,让他在雒阳以西最后一个邻县谷城郊外停了下来,离雒阳城还差二三十里,并且一停就是好几天,到八月十八都没敢再动。

        由此可见,何进也不是一个纯粹脸谱化的弱智,整个过程中,他发现情况有点不对时,还是挣扎过的。

        只是在挣扎的过程中,何进看到董卓被劝在了谷城县不敢再进后,又重新自大起来,觉得所有局势尽在他掌握中,什么陈琳说的“手执利刃、授人以柄、此取乱之道也”统统不存在!

        谁说董卓是虎狼会食人?还不是我让他在雒阳以西五十里停下他就得离城五十里停下、让他离城二十里停下他就二十里停下,很好控制嘛!

        之前的丁原,也不是俯首帖耳?说不定就是这些外兵在互相制衡。

        存着这种想法,何进的举动,倒也稍稍跟历史同期出现了一些小偏差。

        八月十九日,董卓的数千精兵然在谷城东郊停驻的第四天,就有些新的小道消息传到雒阳,说董卓在河东的步兵主力开始二次增兵,准备增援已经抵达河南尹的前军。借口则是前军来得仓促、粮草不足,后队并非战斗部队,而是给前军“运粮”的,如此一来何进想让董卓后队退回去都没了借口。

        这也不奇怪,因为历史上董卓也这么干了。只不过历史上废帝废得太快,所以后续部队还没赶到,废立就结束了,没在第一波行动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何进看到董卓那种“前军不敢进,等等后军增援”的姿态,心中也再次发毛,怕最终等某一镇外兵的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后,会镇不住。

        何进没什么别的办法,就想简单模仿之前让董卓丁原互相制约的老套路,想到了京师附近的其他外兵。

        八月二十日,李素在兰台写书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何进的召见,立刻赶到了大将军府上。

        李素心里有点预感,觉得有变故要发生,但想不出来具体是什么,只好自己保持谨慎。

        蔡琰也是心中惶恐,临别时偷偷关照他一定要小心。

        到了地方之后,李素发现果然还是老三位幕僚:袁绍、曹操、陈琳在座。

        当然了,比之前几次李素来,好歹是少了一个鲍信——鲍信就是这个月才被何进派出去,到陈留一带募兵,让他募到新兵后立刻带回京师。现在想来,肯定也是看董卓进京部队的规模在膨胀,所以何进也留了一手、想让鲍信也帮他扩充嫡系武力。

        这世上没有人是坐以待毙的npc,多多少少会有点脑子有点操作。何进听袁绍意见的同时,自己也在试图微调修补袁绍计策的弊端。

        “末将李素,拜见大将军。”

        李素行礼之后,何进难得有些礼贤下士地放低姿态:“免礼免礼,李中郎,听说你带了五百亲卫进京?”

        李素吓了一跳,义正辞严地否认:“大将军何出此言!末将麾下,都是征西将军部下骑军,当初为了上庸道贼乱未平,要边打边走才能疏通,不得已带这么多人,汉水道又不便逆流。

        末将深谙外兵非宣召不得进京,随身只带了三十贴身护卫,那五百骑军还在伊阙关外呢。至于剩下的两千五百人,更是远在鲁阳,大将军可能是记错了。”

        何进无所谓地摆摆手,似乎已经不太在乎这些大义名分,只是盯着军事因素追问:“那就是有三千人了,都是可战之兵么?”

        李素:“都是跟随征西将军历战三年的幽州精骑,尽数白马,弓马娴熟。”

        何进摸了摸自己乱蓬蓬的络腮胡子:“明日我补你一道召令,把你那五百骑护卫先调进城内。再把鲁阳那两千五百人前移到伊阙关外。”

        李素闻言大惊,鲁阳距离雒阳直线距离有二百里,是南阳郡最北面的一个县。但伊阙关距离雒阳就只有五十里了,到时候,与离城只有二十里的董卓,在离城距离上也就差三十里路程差了。

        那样嫌疑也太大了,不会被人视为附逆吧?

        而且关键是,会不会把历史进度影响得太大了?

        李素这几年来的一切布局,都是基于“朝廷中枢到此信用崩溃”的基础上的。

        说白了,要是再按官场逻辑走几年,刘备阵营光一个和平年代常年养兵和买官续租的费用,就把财政拖垮了。

        李素也只好硬着头皮先劝:“大将军,不知宣召我军有何……指示?自古外兵进京,能不进就最好不进,免惹嫌疑。征西将军素来忠义,从不曾有以兵凌京师之心,这些兵马只是我代他暂领……”

        何进听了一愣,一边是感慨刘备居然如此迂腐忠心,但另一方面也是有些不快。

        这是一种自己的权威被人劝阻的不快。

        “知道刘备忠义!不用强调了。我为大将军,调遣天下兵马还用理由么?你觉得外兵名声不好,行啊,明日让丁原和张璋收编了你那些兵,他们从此是京军了,就不嫌疑了吧?”

        何进说出这种话来,连袁绍和曹操都觉得要遭,连忙一齐劝阻:“大将军不可操切啊!外镇各将,所领兵马岂有尽数为朝廷钱粮编制的?

        听闻征西将军为保讨战克捷,自筹钱粮兵马规模多有超标,这些骑兵或许就是自募的,大将军要用,还是借用地好,征西将军一番赤忱,可不能寒了忠义之士的心呐。”

        何进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得急,想敲打对方,结果说过头了。

        “征用将领自掏腰包筹的私兵”,这事儿是时代大忌。那就相当于是对中平元年开始讨黄巾时,那封“命地方自筹兵马守备”的诏书的有效期进行了否认,变成了朝廷可以随便吞并各地自费的地主武装,这是要被全体世家和豪强抵制的。

        你要调用别人的兵执行任务可以,但也得承认别人对兵的所有权,不能直接换主。

        所以,哪怕袁绍跟刘备谈不上交好,何进说出这种话也必须反驳。

        李素也松了口气,知道何进的气话算是过去了,连忙给个台阶下:“大将军,我看不如这样,大将军要用我们,是看得起我们,我素知卢尚书乃征西将军恩师,且是朝廷领兵重臣三英之一、熟谙京师情形。

        不如这样,我那五百骑兵,明日派入城内后,交由卢尚书暂时指挥,直到我回益州复命时,把兵马撤出雒阳,我再收回。剩下那两千五百人,只要不进伊阙关,我就暂领,如果大将军要用,五十里地骑兵两个时辰可以入城,入城之前,我就在城外将指挥权暂时交割给卢尚书,不进城就不交割,如何?”

        李素这一手,算是把刘备的仁义和自己的忠心谨慎描绘到了极点:只要进城,就给卢植指挥!但是我要走的时候,这些人就要带走!

        这样一来,相信董卓也不至于跟自己硬扛,但多半会缓一手。

        历史上董卓从河东源源不断来的后续部队,原本没发挥作用,这次,估计要发挥作用了。想入城后三天就废立皇帝,估计也是没可能了,必须花更多的精力找借口调开其他京中武装力量,或者是分化拉拢。

        真要是董卓几万大军后援赶到要跟李素硬拼,那李素光靠三千人肯定还是不行的,到时候就拼命主动想办法表示自己想回益州执行任务呗!

        反正任务诏书早就到手了,他只是请事假暂时没动身而已,别人也不好说他临阵脱逃的。

        奉诏怎么能叫临阵脱逃?

        何进完全没理解这里面的弯弯绕,他只是非常欣慰:“好!李中郎不愧素知天命,知道大汉朝要有万万年江山,所以对朝廷忠心得很呐,竟能想出入城就交给卢子干统领的妙法避嫌,好,我就成全你。等将来外兵全部散回原驻地之后,我会给你和刘备更高的赏赐——绝对比给董卓和丁原的多!”

        李素表情恳切地谢恩,内心却是毫无波澜:你觉得你能活着发这笔赏赐么?

        真是多事。

        不过,李素的临门一脚也得稍微微调一下了。

        袁绍和曹操则是难以置信地对视了一眼:这刘备和李素,怎么这么忠义?比卢植皇甫嵩,绝对不差了。


  https://fozhldaoxs.cc/book/10422/75093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