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

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


  民国元年七月二十六日,袁世凯再以咨文给参议院,略谓:“时局阽危,朝不保暮,阁员悬旷,百务废弛,中外共瞻,险状何可思议。前次提出六员,既经贵院否决,兹特重行遴选,拟任周学熙为财政总长,许世英为司法总长,范源濂为教育总长,陈振先为农林总长,蒋作宾为工商总长,朱启钤为交通总长,依照《临时约法》第卅四条咨请贵院同意”云云。
这个咨文事先很秘密,提交参议院时,各方预料可能仍有一半或过半不能通过。结果出乎意外,只有工商总长蒋作宾未获通过,改由刘揆一递补,获得参议院同意。
这一天出席参议院的议员九十一人,会场秩序甚为静穆,投票进行时,有一位议员拈了一张条子给隔邻的议员。旁观席上的记者用望远镜透视会场情形,看见这张条子上写着四个字,是:“议员无骨”。
自六月二十七日唐绍仪辞卸国务总.理后,僵持了整整一个月的无政.府状态乃告结束。
陆内阁难产,但终于呱呱坠地。这位被各方尊为外交长才的陆徵祥,在外交紧张空气中登台,不料他上台后首先碰到的,不是外交问题而是内政问题。
陆徵祥善良而软弱,书生气十足,有人形容他“谦谨和平而拙于才断”。管一个他熟悉业务的部门或许能发挥其所长,但实在不是统领全局的料,很快又遭参议院弹劾,再次坚决提出辞呈。袁世凯这一次也对他有诸多不满,马上接受了他的辞职请求,和唐绍仪一样被聘请为高级顾问,但很快又回到了外交总长的岗位。
八月二十日,袁世凯任命赵秉钧为代理国务总.理,这一下子总算找对了人。赵秉钧把国务会议搬到了总统府,什么事都听袁世凯的。这位代理国务总.理,当起了大总统袁世凯的小跟班,大总统和国务总.理的关系终于理顺了。原来,习惯于大权在手的袁世凯,需要的是这样的国务总.理。
赵秉钧是个孤儿,早年丧父,不久母亲又病故,家境极其贫穷,小时连名字也没有。
说起他的姓,赵是百家姓之第一姓为姓,名乃天子脚下第一人(秉国之钧),生日是他自定的正月初一,其真实性究竟如何已无从可考。
赵秉钧膝下无子女,他先是收养了一个义子,后来另择堂兄的次子立嗣,以续后统。
迫于家境贫穷的压力,赵秉钧幼年寄居于舅父家。
曾在家乡一个仕宦人家做书童,他生性慧黠,强悍而有胆识,颇得主人欢心。因此获得自修学习机会,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加上自幼聪明能干,学啥通啥,在家乡店铺当伙计时,帮助路过此地的官员修好了一台座钟。从那时起,赵秉钧得到这个官员的赏识和器重,于是就把赵秉钧也带了出去。从此,赵秉钧离开家乡,开始闯荡人生。
一八七八年,赵秉钧考秀才未中,遂投入左宗棠楚军效力,赴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乱。
隶张曜所部随军出嘉峪关,进驻新疆,东征西讨,作战勇敢,以马术建长,屡建奇功。因早年作战在戈壁滩曾被风雪掩埋三天,幸得不死,但身体受重伤,落下残疾,据说后果还很严重。
收复伊犁时,赵秉钧又参加了中俄边界的勘察谈判。鉴于在新疆平乱的出色表现,赵秉钧被任命为新乐县典史。此间,他以“长于缉捕”而闻名官场。
赵秉钧介入军政门槛,也与袁世凯有一定的渊源。赵秉钧专攻侦探警察两门,机智殊众。袁世凯小站练兵,慧眼识英雄,将赵拔于草莽,颇受重用,从此赵一直是袁世凯身边的智囊式人物,深受袁的信任。
在内务部的岗位上,特别是做为警察的最高首长,赵秉钧肯定是很称职的。
比如他主导的京城秩序,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莫里就能记述过这样一幕:京城的大街上,一个推粪车的老乡行进途中粪车翻倒了,京城的警察看见了,不是责骂、罚款,而是几人一起上去帮老乡将翻倒的粪车抬起来。为此,莫里惊叹道,在过去,你能想象这种事吗?
除了仁善,有公职操守,由赵秉钧实际领导的京城警察,办案能力也是一流。
一九零五年,清廷五大臣出洋考察被吴樾行刺,赵秉钧承办此案,验尸报告做的相当专业,最后硬是通过被炸的稀烂的吴樾尸体,迅速查出了事情的真相。
赵秉钧的国务总.理当的怎么样呢?看来这就不需要别人操心了,因为,袁世凯一个人满意就足够了。
我们说过了,南方革命党人,急急忙忙搞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是为了用法律来约束袁世凯。
对于中华民国的政体,同盟会内部,是有争议的。有人主张实行美国式的总统制,总统权力很大。有人主张执行法国式的内阁制,权力在内阁,总统基本上是虚设。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是坚决主张实行总统制的,被临时约法替代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提出的国家政体就是总统制的。
但在为袁世凯“量身定制”《临时约法》时,孙先生又极力主张实行内阁制。在《临时约法》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是很大的。比如没有国务员的副署,总统发布的命令是无效的。
我们应该记得,任命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时,参议院特别强调要求他必须要认真奉行《临时约法》,可见大家对袁世凯是不放心的。
如果,袁世凯把内阁变成了自己的附属机关,所表现的是他根本无视《临时约法》的话,但他做的另一件事,则是对《临时约法》的肆意践踏。
这件事就是:公然杀害武昌首义的功臣张振武。
或许有人会问:袁世凯不是很讲求“约章”吗?一点不错,袁世凯是很主张建立和执行规章,如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但是,这只是针对别人的,至于他自己,特别是坐上大总统的宝座后,是不能受限的。所谓,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才是他想要的。
张振武,汉族,湖北罗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反封建的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战阵攻守诸法。
一九零伍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加入同盟会。一九零七年毕业回国,于武昌黄鹤楼街小学任教,期间因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被捕。
一九零九年参加共进会并负责财务。
一九一一年成为武昌起义领导者之一,一九一一年九月,出席文学社与共进会决定起义的联合会议,预选为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此间回乡变卖祖产,以充革命经费。
一九一一年十月九日,汉口机关被破获后,清吏大肆缉捕党人。张振武不惧白色恐怖,曾与朱次璋、李华模等磋商,联络各方代表约于十月十日晚发难。有文字记载:十日清晨,方兴邀约甘绩熙、李华模、李南星和朱次璋等测绘学校革命党人一起商议,请李华模、朱次璋与张振武联系,李、朱二人返回后向方兴报告:张振武说,今夜必动。能白昼动更佳。
当晚,起义爆发后,张振武积极投入其中。
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主持军务十余日部署有序,颇具胆识。
保卫汉口、汉阳期间,凡民军赴前线,必亲往激励,以振士气。并多次印发白话文告,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
汉口失陷,派人往各州县办理民团。又亲赴青山、张公祠、梅子山、扁担山一带布置防御,并派员在前线招降北兵。
汉阳危急,亲率部属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几至溺死。后退守武昌,鼎力襄助总监察刘公守城。黎元洪出走葛店,主张去黎另举贤能,为黎所深恶。
汉阳失守、革命军士气陷入低潮,黄兴主言放弃武昌、退走南京之际,又是张振武坚辞批驳,以示反对。
张认为,武昌和汉阳有大河相隔,北洋军要想攻下并非易事;就算能攻下,也为其他各地革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至于黄兴所谓南下攻取南京,他认为不过是洪秀全一般的结局,并无可取之处。
北洋军炮轰武昌,炮弹一度落入军务处并炸死炸伤卫队三十余人,一颗流弹甚至落在了会议桌旁。
与会人等均吓得面如土色,唯张振武坦然笑道:“可移至楼下,照常办公,不必惊恐!”过人胆识可见一斑。


  https://fozhldaoxs.cc/book/10011/26592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